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囤房还是存钱?国家再次“定调”,未来10年楼市框架已基本明朗

12
回复
1175
查看
[复制链接]

317

主题

317

帖子

9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61
发表于 2019-11-19 15: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说,房地产有两个需求,再过10年依然会奏效。

一,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徙。

经济学家姜超举了个例子,他老家是武汉旁边的一个县级市,3年时间房价涨了一倍,今年特别担心棚改下降后房价会不会大幅下降,没成想,前几个月回老家一问,房价非但没有下跌,稳中还有微涨。

背后的原因就是教育,促使人们不得不从农村来到城市,省会和地市去不了,就选择县城安家。

乡镇的学校在消失,好的老师也都去到了县城,久而久之,连一个5线小县城也开始炒作学区房的概念,如今三线以下城市大部分都取消了落户限制,对周边的农村和乡镇来说,大型公立医院和中小学,是县城最大的吸引力。

这样的迁徙,还会持续很多年。

二,人人都想住好房子。

孙宏斌最近演讲说,每个人都看看自己周围的10个朋友,这十个人里,至少有5个人天天想着换房子的事。

其实,对有房族来说,换不换房子,无非是生活质量的高低罢了。



房子住的大小,小区是否高端,不会让人难到无法忍受的地步,心大的人该吃吃该喝喝,没丝毫影响。

听过了无数“劝人知足”的道理,对改善一族来说,依然是耳旁风,想换房的人,遇到合适机会仍然会出手。

那么,有这两个需求存在,是不是意味着楼市高枕无忧了?

当然不是,人人都想去城市,每个人都想住大房子,这样的需求几百年来都一直存在,这两个理由,只能是房地产维持既有规模的支撑,而不能理解为进一步扩张的动力。

因为再迫切的购房需求,都抵不过生活的压力。

有数据表明,去年有近400万个大龄农民工返乡,四川、贵州、安徽、河南是主要回流地,年岁渐长,又没有其他技能,回到农村没有合适的工作可干,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尚且没有着落,这时候还顾得上去城市里买学区房?

在房价最高的长珠两三角,居民杠杆率已经逼近70%,浙江排名第一,高达76%,上海位居第二,杠杆率高达68%,广东成为第三,达到了64%。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即便夫妻都是月入数万的码农和工程师,月供占去绝大部分收入的情况下,哪里还有余力换房子改善?



那么,对一般人来说,该“囤房子”还是“持币”?国家再次“定调”,未来10年楼市框架已基本明朗。

第一,流向房地产的钱,变得越来越少。

最近几个月,拿地过于激进的房企被点名,债券、ABS融资或遭收紧或暂停;就非标融资方面来看,传统的432通道类业务均不得再做,融资或进一步收紧。

开发商的钱变少了,购房者的钱也开始“缩水”。

自8月平安银行发布《关于加强对房产类商户交易管控的公告》后,两个月来,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纷纷发布相关公告,形成了一波对信用资金流入房市的管控小高潮。

没了钱,房地产很难再翻起大的风浪,略懂经济学原理的人都知道,当一个商品缺乏货币“推升”时,流动性会就会变差,买卖交易日益清淡,“囤房”的后果就是“卖不动”。

第二,一城一策,房价难以形成普涨效应。

下半年以来,苏州限售之后还不够,还有限购和禁涨,西安抢人之后房价蹿升太快,落户炒房的路子直接被堵住,合肥以地块周边房价确定出让地价,不再摇号。开封本来放开了限售,转眼就取消,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与之对应的,是最近南京、天津、海南、南通等多地发布了“人才购房”的宽松措施。

一边收紧,一边放松,这意味着楼市彻底告别了“普涨”年代。

从2015年至今,京沪深、省会、地市、县城的新房均价全线上扬,呈现出了“普涨”之势,对任何一个上车的购房者来说,都能够轻易“撞大运”。

但是,一城一策,意味着买房的难度呈现“指数级”上升,限购的资格,限售的期限,社保和个税的缴纳变化,学历不同,年龄不同,在一个城市里买房的“待遇”也不同。

第三,房地产的行业规模,会原地踏步。

在经济学中,一个行业的扩张,一般会经历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成熟期几个阶段。

回溯全国1987-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从1987年的0.3亿平米,攀升至2017年的16.9亿平米,涨了56倍。

30年的时间,56倍的增幅,这样的速度,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与之匹敌。

在2007年,房地产销售额是3万亿,2018年末达到了15万亿,10多年的时间,增长了5倍。



很明显,房地产行业正处在“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非常清楚和稳定,买方市场形成,行业盈利能力下降,新产品和产品的新用途开发更为困难,行业进入壁垒很高。

与其他行业做对比,目前汽车行业中国前五名占据了51%的份额,啤酒行业是73%,空调行业高达78%,手机行业高达83%。

地产行业的前五名是18%,表面上看这个数字并不高,但考虑到房企需要“拿地”的特殊性,大型房企下沉到所有城市基本不可能,未来10年,行业集中度提高到30-40%之间,大概率会步入成熟向衰退过渡的阶段。

流向房地产的钱被大幅收紧,决定了房价失去“弹性”,再无套利空间。

告别普涨,说明楼市的分化是大势所趋,除了极少数热点城市之外,“囤房”的结果就是“无人接盘”。

房地产行业规模见顶,意味着炒房赚差价的“红利”成为历史。

这就是未来10年楼市的框架,对普通购房者来说,在大类资产收益率增长放缓的年代,每个月多余的收入存起来,“持币”不失为是一个好选择,“囤房”极有可能会“人财两空”。

马云的“荷花理论”,也能给人很大的启发。



在马云的一次演讲中,听他提到了“荷花定律”:一个荷花池,第一天荷花开放的很少,第二天开放的数量是第一天的两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

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那么请问: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

是不是第15天?不,是第29天。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也叫30天定律。

这个理论,也从侧面回答了“持房”还是“持币”的问题,现在的房子虽然高不可攀,随着时间流逝,保值属性降低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楼市的“长效机制”,也像开满池塘的荷花一样。

从无到有,从零开始建设到逐步完善,从土地供给、供地机制改变,到控制货币流入市场的速度,还有限购、限售、限价等措施,以及租赁房市场的建设,都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成本,指望一两天马上实现是不现实的。

但是,时间越往后,各项措施的力度就会越大,打好基础,厚积薄发,房子自然会剥离金融属性,回归自住属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328

帖子

652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5
发表于 2019-11-19 15: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总是按照昨天的2倍开放,那开满半个池塘,肯定是昨天啦![呲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16

帖子

650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02
发表于 2019-11-19 15: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短短百来年,都想在世过舒坦,誰想蛰居鸽子笼,出气都是不均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77

帖子

661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13
发表于 2019-11-19 15: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套住一套租会比较普遍,现金存银行贬值,追不上通胀。租房出去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的回报,一二三线的房子平均有百分之五的年涨幅,基本可以抵御通胀。房价未来会像手表一样,便宜的几十块,贵的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3774

帖子

773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33
发表于 2019-11-19 15: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城市有房才让孩子上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28

帖子

652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2
发表于 2019-11-19 15: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荷花理论还是没看懂[捂脸][捂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3

主题

3671

帖子

754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44
发表于 2019-11-19 15: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问题不解决,房价不会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3

主题

3671

帖子

754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44
发表于 2019-11-19 15: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香港澳门同胞愿意10万一平米接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28

帖子

652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2
发表于 2019-11-19 15: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包围城市”应该解决了,在中国不现实。最好的办法是城镇化,而非扩大现有城市。当然城镇化成功的关键是医疗、学校、娱乐同步跟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2

主题

3530

帖子

737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72
发表于 2019-11-19 15: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屯白菜吧,冬天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