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15万亿的楼市遭遇“泥石流”?3个“迹象”一起出现,6年来第一次

19
回复
1573
查看
[复制链接]

315

主题

316

帖子

95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57
发表于 2019-11-18 16: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顾历史走势,每次房价上涨,都有小周期和大周期之分。

什么是小周期?

从2008年后,房地产共有3次周期性上涨,分别为2008.10-2012.02、2012.03-2015.02、2015.03至今,每次大概持续3年左右时间。

3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上涨的速度却一次比一次快。

什么是大周期?

从1998年房改到2008年,是楼市的第1个“10年大周期”。

商品房市场化全面铺开,居住方式迎来巨大转变,人们不再依赖单位福利分房,不再屈居于老破小、家属院、自建房之中,虽然房价上涨的大幕由此拉开,但投机成分并不浓,满足居住需求是第一要务,城镇化的起点也是从此时开始。

从2008年至今,是第二个10年,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三波上涨,一次比一次迅速。



房地产的规模。就是在3年、10年的轮回中不断扩张,直至突破15万亿的商品房销售额。

但是,在2019年底,15万亿的楼市却似乎有遭遇“泥石流”的可能。

何为“泥石流”,泥沙俱下,滚滚而来,巅峰期已过,高耸的山峰再难矗立。

具体而言,有3个“迹象”一起出现了。

第一,开发商赶工期“交房”的压力,前所未见。

前段时间看到一份数据,国内房地产的新开工和竣工面积,出现巨大的剪刀差,已经持续了22个月,是近20年以来没有过的。

什么意思呢?

新开工的房子一直在增加,但是交房的楼盘却在变少。

原因在于:在2016-2017年的楼市大涨阶段,房企的高周转策略很成功,卖掉了很多房子,卖房子的钱并没有用于施工,而是继续拿地当地王,被“挪作他用”了。

但是,这些房子迟早要交工,这绝对不是一个“拖”字就能解决的事情。

今年底就是最后的时间节点,否则就会面临大量的延迟交房。



因此,未来两个月,房企需要大量的回款,既是为了完成年度业绩目标,也是为了缓解交房压力,用在售楼盘的回款,用来加快以前卖出去期房的施工进度,这样一来,打折、降价的房源必然会增多。

第二,房地产行业规模达到“顶峰”。

10月中旬,安居房产研究院发布了《2019年三季度楼市总结报告》,该研究院分析师张波表示,在房地产去产能化背景下,商品房规模即将见顶。

2019年商品房销量或呈现“一增一减”,全年的销售面积同比减少,但销售金额依然有望突破15万亿大关。

也就是说,今年是留给房地产最后的“念想”,增长的瓶颈已经到来了。

这个道理不难想通,增长再迅速的行业,也不可能数十年如一日般持续扩张,更不能在十几万亿的基础上迭创新高,这既违背规律,又不符合常理。

有人会说,2015年时,不就是棚改、房贷宽松、限购放松使房地产重回增长了吗?

然而,同样的招数,不会再用第二次,相同的河流,不会连续两次跨进去,否则,房地产对关联行业的拉动作用,必然会出现“边际递减”,效果一次不如一次。

第三,“长效机制”正有条不紊的建立。



给各位梳理一下下半年以来,楼市的一些调控措施,可以说意味深长。

8月份,集体土地入市获通过,扫清了法律障碍,这些土地不具备商品房属性,集体产权不会改变,以后会大规模的应用于保障房和租赁房。

9月份,9个省市出台住房租赁新规,或补贴,或规范房源,措施多样。

近两个月以来,包括南京、天津、海南、南通在内的多个省市发布人才新政,降低落户门槛。

10月份,备受关注的房贷利率挂钩LPR,顺利完成“换锚”,从已经实施的城市来看,房贷利率不降反增。

还有北京共有产权房大规模推广,深圳推出年涨幅不超过5%的租赁公寓,第二批租赁试点城市出炉等一系列政策。

这些措施综合起来,就叫做“长效机制”。

土地是供给,租赁是渠道,房贷是金融,多个方面共同入手,就是为了给房地产这个庞然大物,找到更稳健的行走道路,不至于跑偏乃至倒下。

换个角度看,这三个一起出现的“迹象”,是六年来第一次。

6年前,正是楼市低迷的时刻,当时房地产每千人开工人数出现了首次下降,我国的15-64岁劳动力人口规模,也是在2013年达到了巅峰,随后出现逐年下降。

从2013年至今,还没有同时出现过开发商如此大的交房压力,在当时,也没人能料到,楼市在短短几年内能达到15万亿的规模,房地产的长效机制,也从未像今年这样完整齐备。

对购房者而言,面对这样一股“泥石流”该怎么办?李嘉诚曾反复提醒两个“圈套”。



李嘉诚在接受采访时,曾表达过两个观点,第一,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第二,房子的核心是地段。

对购房者来说也是如此,当房地产行业的规模开始走下坡路,不要指望以投机取巧的方式来买房赚钱,投资房产,已经变成了“最后一个铜板”,大势滔滔,难以逆转。

假如是刚需不得不买,对自住房的选择,就一定要遵循“地段”的原则,核心商圈,中心城区,优质学区才是主要的选择范围。

千万不要觉得远郊便宜,新城区房子性价比高就直接入手,这些偏远区域的房产,在楼市不景气的阶段,会更快的现出原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3732

帖子

765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53
发表于 2019-11-18 16: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是刚需不得不买,对自住房的选择,就一定要遵循“地段”的原则,核心商圈,中心城区,优质学区才是主要的选择范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51

帖子

636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360
发表于 2019-11-18 16: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菜种得太疯狂太多了,只有烂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3774

帖子

773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33
发表于 2019-11-18 16: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句中说的现出原形,就是房产现出钢筋混凝土本来的面目——不值钱的东西。没有人住的话也就是一堆废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76

帖子

662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29
发表于 2019-11-18 16: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新加坡不好偏偏学香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45

帖子

657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78
发表于 2019-11-18 16: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建房成本1000元左右一平方,只要市场价格还能卖到1200元一个平方,房产商就会不停的建房子,土地价格会随时调低,已经现成的东西。建房土地使用百分之十都没有用到,土地没有问题。大量的土地。如果房子没有报废。那么,可以建到住一千亿人,因为已经可住百亿人。再翻十倍就千亿。千亿人地球又养不活。所以必须出台房产税,不然不是亡国,而是要亡人类。亡地球。房产税一出,房价必然大跌,本来就住不完,谁又会买几套,空房,不租不住又要交税。拆房将达到空前高潮。没人住的破旧房必然拆房还田还林。一个新的名词出来了,拆房还田。所以房产税出来的意义不是为了增收,而是为了拆房。到时候平衡了就没有多少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328

帖子

652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5
发表于 2019-11-18 16: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刚需也忍一忍,忍一二年可能省几十万一二年你能挣几十万吗,大家团结起来一不炒房,二不买房,三不换房,三坚持买现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55

帖子

657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75
发表于 2019-11-18 16: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谁发明了一句、持币观望,这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340

帖子

656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68
发表于 2019-11-18 16: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核心地段要买得起才行啊!他老李家钱多多,咱老百姓学得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51

帖子

636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360
发表于 2019-11-18 16: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前几年见房好卖,不少刚收房款便立马去抢地,一旦行情不好资金链断裂,肯定是大量的烂尾楼。九几年连市中心都到处烂尾楼,结果后面行情好转时起码盘活了七八年才逐渐建好投入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