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浅谈唐代祥瑞,反映君尊臣卑思想——告诉我们职场需要“拍马屁”

11
回复
596
查看
[复制链接]

320

主题

320

帖子

9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70
发表于 2020-1-7 15: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最近的《长安十二时辰》获得了不少的口碑,半文半白的对白,让人们从大量现代语言的网剧,又回到了那个更真实的长安。关于它的作者——文坛大佬马伯庸,当年却有这样一段传奇经历,据说经历过一次车祸,同车的人多有伤亡,而他却安然无恙,后来被同行们尊称一声“祥瑞亲王”。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他的粉丝还是同行,提到他的作品或者他本人,都要加一句“祥瑞御免、家宅平安”,那么问题来了,“祥瑞”究竟是什么?

祥瑞,或被称为“嘉瑞”或“符瑞”,在古代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意义,很多帝王都把祥瑞现象的出现当作渲染政绩和维护帝王权威的天然工具,各级官僚和大臣也争相呈报和进献祥瑞。因此,祥瑞现象就成为巩固皇权的一种重要工具,成为借以歌颂政绩、赞扬圣德和粉饰太平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祥瑞不仅仅是政治工具,更衍生出一套以祥瑞为中心的政治思想,并“侵淫”着社会各阶层。本期话题,谈一谈唐代祥瑞文化,以及皇帝如何利用祥瑞宣扬德治而锦上添花,同时大臣们还要献上贺表来拍马屁,这其实反映了古代君尊臣卑的封建思想,并且告诉我们在职场中是需要“拍马屁”的。



“祥瑞御兔”马伯庸

祥瑞的产生原因

在古代人们过的是农耕生活,而在历史上,自然灾害频发,或旱灾、涝灾等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更甚者对人们的生活和生命产生威胁,人们在强大的大自然面前自然束手无策,而古代的帝王将相、王公贵族、平民百姓只能拜倒在大自然的脚下,这种靠“天”的信仰,便使得各种各样的现象或物质产生,即称之为“祥瑞”。

而产生的原因是统治者对于“天”的神权统治。在原始社会,人类主要是对自然界事物如日月星、动植物等的信仰,比如我们熟知的“织女星”便是对“桑神”的信仰,这些信仰产生的根源在于人们的极度贫困和愚昧,起源于人们的求生欲,因此这些信仰在原始社会起到了组织、团结民众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使人对于生活充满了信心。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更明白了那些信仰其实起源于“天”的道理,因此自夏朝开始,奴隶主统治者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同时,便要求对于“天”的神权统治。而到了秦朝时期,儒家思想独树一帜,秦始皇为了使“天”的信仰成为权力的工具,只能大肆打压儒家,从而表明自己是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但是到了汉朝,儒家思想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儒生董仲舒集各家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构建了一个更为严密且庞大的以“天人感应”为基础的儒家思想体系,如此就正式确立了“天”的信仰的合理性,因此“天子”为政的得失便可以通过“天”的祥瑞或灾异表现出来,当然作为当朝的“天子”而言,都欣然见到“祥瑞”的发生,于是大臣们便有了拍马屁的工具!



祥瑞

唐代皇帝非常重视儒学的复兴从而对祥瑞观念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经历秦朝的打压到汉代的独尊,再到魏晋南北朝的式微,并不影响它成为唐代政治思想的主导地位,在唐初,唐高祖、唐太宗对儒学的复兴非常重视,唐高祖继位初期便下诏:“朕今欲敦本息末,崇尚儒宗。”而同期欧阳询等人所修的《艺文类聚》的主导思想更是以弘扬儒学为要义,其中第九十九卷《祥瑞部》中记载:“天下太平,符瑞所以来至者。以为王者承天顺理,调和阴阳,阴阳和,万物序,休气充塞,故符瑞并臻,皆应德而至。”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祥瑞是天下太平的应征,而帝王是“承天顺理”之人,治世达到阴阳调和,万物达到有序状态后,祥瑞自会出现,可见以“天人感应”为基础的儒家思想对于唐代祥瑞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



唐高祖

至唐代,祥瑞事务的管理体系相当完备

唐代政治制度十分发达,而出于对祥瑞现象的重视,因此祥瑞事务的管理体系已相当完备。首先,唐律对于祥瑞的奏报做了明确的规定,其次,对于祥瑞等级进行了分类,最后,形成了一套由地方到中央,由下到上的官员奏报程序,并对祥瑞的事务的管理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1,关于祥瑞的唐律规定。唐太宗贞观二年,《禁奏祥瑞诏》中记载:“自今已后,麟凤龟龙大瑞之类,依旧表奏,自外诸瑞应奏者,惟显在物色目及出见处,更不得苟陈虚饰,徒事浮词。”意思是说只有大瑞出现才能表奏,而其他的祥瑞应奏者不能构陈虚饰,来特意夸大。其次官员应奏而不奏祥瑞的情况,还会受到处罚,比如在《唐律疏仪》中规定:“诸事应奏而不奏,不应奏而奏者,杖八十。”而中和五年,唐僖宗规定:“自今以后,诸道所有祥瑞,并不要图画及进。”这是为了防止有的人为了应奏祥瑞而弄虚作假,我们由此可见唐代对祥瑞事务的重视已经纳入了法律。

2,祥瑞等级划分。《唐六典》卷4中进行了详细的等级划分,“凡祥瑞应见,皆辨其物名。若大瑞,上瑞,中瑞,下瑞,皆有等差。凡景星、庆云为大瑞,其名物六十四;白狼、赤兔为上瑞,其名物二十有八;苍鸟、赤雁为中瑞,其名物三十二;嘉禾、芝草、木连理为下瑞,其名物十四。”我们由此可见,唐朝对于祥瑞的等级,以及各个等级的名物都有详细的规定。

3,官员奏报程序。在唐代,祥瑞奏报数量的多少是考核官员的标准之一,如《唐令拾遗》中规定:“诸每年尚书省诸司,得州牧刺史县令政,有殊功异行,及祥瑞灾蝗、户口赋役增减、当届丰俭、盗贼多少,并录送考司。”在唐朝入了考司便意味着升官,因此很多官员争相“拍马屁”表奏祥瑞,而除了大瑞即表奏外,诸瑞还要一并申报到中央,再由礼部郎中、员外郎对祥瑞名物进行分辨、检查、审核。如此形成了一套由地方到中央的完整奏报程序,且还设置了相应的官职,如我们熟知的刘禹锡便是负责祥瑞事务的官员即礼部员外郎。



刘禹锡

唐代皇帝对祥瑞的态度也有不同

1,唐太宗、高宗对祥瑞态度转变

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成功即位。但是他却始终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深怕治理国家不合天意,也不符合老百姓的期望,于是各地官员表奏祥瑞,而在看到各地表奏祥瑞的文书后,太宗皇帝越发惭愧,并说到:“我常笑隋炀帝好祥瑞,瑞在得贤,此何足贺。”唐太宗认为国家的安危在于人事的好坏以及政事的处理,祥瑞并非强求而来,于是便下令大瑞依旧奏表,其余诸瑞报有司。而作为儿子的唐高宗李治深受其父的影响,心怀天下,也不妄兴祥瑞之事,他常引隋炀帝故事,认为只有“众人同见,云色雕绮,观者非一”,才可称之为祥瑞,虚实难明之事不可信,也不得妄加牵连,但是后来他却对祥瑞的态度有了转变,甚至因祥瑞还多次改元,永徽六年,益州、绵州等五州皆奏表有龙应见的祥瑞,于是高宗下令改元龙朔。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太宗、高宗对祥瑞的态度有相似之处,在位早期励精图治,并不强求祥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又不自觉的利用祥瑞来粉饰太平盛世。

2,唐玄宗提倡祥瑞

唐玄宗在位时,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终创开元盛世,于是他广兴祥瑞之事,以彰显他的“德治和天威”。我们知道,自秦皇开始,至宋真宗止,共有六帝十次封禅泰山,而封禅的目的之一便是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封禅泰山:“其日平明,山上清迥,下望山下,休气四塞,登歌奏乐,有祥风自南而至,丝竹之声,飘若天外。”而在太子李瑛在兴庆宫亲耕三百步后,便出现“青光紫气福地”的祥瑞,与此同时,萧嵩为了“拍马屁”便上书《请宣示祥瑞表》来歌颂唐玄宗,而唐玄宗谦虚的表示,不能将祥瑞归于自己的功劳,但是张九龄等人也多上贺表庆祥瑞,因此玄宗才准许宣示中外,可见唐玄宗喜用“祥瑞”来宣扬他的功德,更有意思的是无治国之能的萧嵩不久便升为兵部尚书。



唐玄宗

在唐代,庆贺祥瑞有专门的公文形式称之为“贺表”

最重要的是反映了君尊臣卑的思想

在上面我们看到,萧嵩、张九龄等人上贺表庆祝祥瑞,为皇帝歌功颂德,一方面体现了臣下对皇帝的尊敬和忠心,另一方面却反映了强烈的“君尊臣卑”的封建思想。

贺表作为礼仪性的上书,追求语言和思想上的统一,最重要的是对作者自身的文学素养有很高的要求,比如张九龄、王维、韩愈、柳宗元等人。这些作者都是富有文采,博学多艺之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华实相胜,唇吻不滞”的贺表,以此来“拍马屁”说不定还能升官呢!

而我们看到在唐玄宗谦虚的表示祥瑞不能归于自己的时候,大臣们上祥瑞贺表,其实展现的就是君尊臣卑的思想,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君尊之论很多,而且在长期的儒家思想熏陶下,人们认为君主就是无所不能很完美的人,但是这种想法要有一套标志性的东西来表达出来,而贺表的目的就是把这种想法表露出来,以此达到神化君主、表忠心的目的,而帝王在拥有了这些标志性的东西后,也就控制了思想文化的传播,从而达到控制社会和人们思想的工具。与君尊相对的是臣卑,君主只有一人,但是臣则包括除君以外的所有人,乃至平民百姓,他们的生活都来自“皇恩”,而祥瑞之事便是显示“皇恩”的浩荡,因此祥瑞贺表作为“拍马屁”的一种工具,着实好用。而大臣们往往把自己说成“臣愚昧”、“微臣才疏学浅”等以此彰显“天子”的圣明,但是却把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剥夺的一干二净,这在古代是一种普遍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却真实的反映了古代君尊臣卑的思想。



张九龄

祥瑞与唐朝政治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唐朝,祥瑞与政治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唐朝的统治者们虽然对祥瑞的态度有所不同,但是却也不断的利用祥瑞为自己营造有利的统治,这也是古代帝王登基时常用的把戏,如唐朝女皇武则天当政后,大兴祥瑞之事,为她自立武周做了充足的准备,因此祥瑞是她称帝有力的舆论宣传工具。同时对于唐朝皇帝而言,拥有两个最有力的统治工具,其一是酷吏制度,其二便是祥瑞,前者从行为上“胁迫”人们服从统治,后者从心里上“诱导”人们服从统治,一软一硬,互为补充。此外通过祥瑞,还能产生政治说教功能,巧妙地拉拢中间势力,使自己的统治更为合理,并从心里感化人们,使其服从统治,不致反抗,同时还可以检验臣下对皇帝的政治态度如何,虽然在检验的过程中有损臣下的尊严,但是拍马屁却能让大臣们得“天子”的赏识,同时在官场混的更好,这不得不说是封建社会人士所特有的悲剧色彩。



武则天

结语:在官场上,大臣们“拍马屁”来表达自己的尊敬和忠心

那么在职场的我们,需不需要“拍马屁”呢?

在职场的我们,是需要拍马屁的。当今的社会人们认为会拍马屁是件好事,因为它会让你得到领导的赏识,可以在短期内获得更大的收益,比如重用、升职加薪等,我在这不是鼓励大家拍马屁,比如在南朝时,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比试书法,于是齐高帝问到:“你和我的字谁写的更好?”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说高帝的字比自己好,觉着有点违心,说自己的字比高帝好,又会使高帝的面子挂不住,弄不好自己还犯个大不敬之罪,而王僧虔却机智的回答到:“我的字臣中最好,陛下的字君中最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拍马屁要适度,马屁拍的太明显会丧失自己的尊严,降低自己的地位。而适度的拍马屁是有技巧的,拍的太明显会让对方感觉别扭,要坚持循序渐进知己知彼的原则,正如杜甫的诗中有这样一句“润物细无声”,这是怕马屁的最高境界。

因此在职场的我们需要拍马屁,因为它还可以使对方心情舒畅,调节快乐轻松的气氛,可以使对方对你快速的形成好感,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工作,才会有更好的空间来发挥自己。

文 | 结

欢迎关注@东哥文化观,#诗漫大讲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251
发表于 2020-1-10 18: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7106
发表于 2020-1-11 10: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717
发表于 2020-1-11 14: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6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9749
发表于 2020-1-12 09: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555
发表于 2020-1-13 05: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哎,看着很无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7013
发表于 2020-1-15 02: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5712
发表于 2020-1-15 06: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真的很羡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7879
发表于 2020-1-15 14: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跟真的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110
发表于 2020-1-16 08: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