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小朋友来做客,孩子掏出所有零食,孩子这样“无私”是好事吗

6
回复
331
查看
[复制链接]

321

主题

321

帖子

97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73
发表于 2020-1-3 21: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福林妈咪

之前我们一直在讨论,孩子太小气了、不懂得分享怎么办。

但是相比较孩子小气的家长,家里有太大方的家长会更痛苦一些。



事件1:

一个宝妈在群里吐槽自家儿子太大方:

东北这边马上就要放寒假了,这孩子,居然把自己的玩具、游戏碟、游戏机啥的都发给同学了,还说:“你们玩,我再让我妈给我买!”

事件2:

宝妈买了十个橘子,孩子一路走一路发,最后生俩,宝妈说要吃一个,孩子却强硬的说“不让”,硬要吃,人家还哭。

事件3:

朋友带着孩子来家里做客,儿子拿出所有零食、玩具招待别人,人家走的时候,还跑了老远塞给人家5袋薯片,家里总共也就这5袋了!

宝妈吐槽:恨不得妈妈都跟别人分享。



别人家的孩子都对自己的东西“严防死守”,自己的就是自己的,绝不允许别人碰,“领土意识”特别强,为啥自家孩子恨不得把自家的东西全都给别人呢?
孩子没有界限感


在《家有儿女》的一期内容中,邻居胖婶儿买东西去刘星家做饭、拿走刘星家的东西,完全当做自己家一样做饭、洗澡、把东西捐赠掉。

这样的人看着热情大方,实则没有边界感,给自己和他人都会带来很多麻烦和误会。

有些孩子也是这样,不光是不看价格、价值给别人的时候大方,那别人东西的时候也当是拿自己的东西那样自然随意。



没有界限感的孩子,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不知道自己的底线和别人的底线在什么地方。

产生这种问题呢,跟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分不开。

我们之前说过,在孩子1岁多的时候就会进入“物权敏感期”,在2—3岁的时候,自己的东西绝对不让别人碰。

这时候,父母在教育上会出现两个错误的教育方式:

1、强硬的要求孩子分享

2、孩子分享就奖励

这两种方式会给孩子一个误解:我把东西给别人,就是好孩子。

这也就是很多父母发现“2、3岁的时候特别小气,4、5岁的时候啥都给别人,大方过分了”。

这两种方式都模糊了孩子“物权归属权”,让孩子不明白“分享”的界限在哪里。




那么父母在教育孩子分享的时候,该怎么去把握这个界限感呢?

1、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不想分享,就不分享;

2、引导孩子体会“分享”的乐趣,比如说玩具一起玩更快乐;

3、让孩子懂得珍视、爱护自己的物品,比如说玩具用过后要孩子自己好好收拾放起来。

4、父母要尊重孩子,父母尊重孩子,在处理孩子的事情上注意不跨越孩子的界限,孩子慢慢就会明白“我是有底线的,我的界限在这里,不容侵犯”。



孩子虚荣心太强


在以前春晚中,郭冬临演过一个“有事您说话”的小品:郭冬临为了给别人(甚至不太熟的人)买火车票,自己搭钱、睡在买车票的窗口,帮别人排队买车票,对自己家的人各种委屈。

为什么会有人把别人看的比自己还重要呢?是高尚无私吗?

其实不是的,只是虚荣心太强,拒绝别人就对他们来说就是自己的无能。

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又该怎么做呢?

首先,给孩子做好榜样

有些父母自己虚荣心就很强,特别是宝爸,别人说的事儿,不管自己能不能办到,也要砸锅卖铁帮别人办到。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学到所谓的“男子汉”的“责任”。

这种虚荣心不仅破坏家庭和谐,还给孩子树立了坏榜样,父母要能改。



其次,让孩子自己承担结果

就像上面说的,孩子把自己的玩具都给别人,落一个大方、豪气的名号,但是结果却是父母在承担。

父母要懂得让孩子自己承担结果。

比如说,玩具给别人了,不会给他买新的;食物全部给别人了,妈妈还是会按照原计划去买,而不是立即买……

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东西可以分享,但是分享给别人,自己就没有了。慢慢的孩子就知道自己“分享”、“虚荣心”的底线是先顾好自己再说。



孩子习惯于讨好别人


孩子的成长,是不断讨好父母、和父母周旋的过程中学到为人处世的方式。

当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时候,和人相处会不自觉的去讨好别人。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部电影非常典型,小时候松子为了得到父亲的关注和爱,不断做鬼脸讨好父亲。在长大后,在受到伤害、背叛的时候,还是不自觉的主动去讨好别人,期待别人给一点爱的回馈。

有人说,松子的悲剧是自找的。

确实是,因为惯性的去迎合别人,别人需要一瓶水,她就能搭上自己整个人生去讨好。

自己好好养大的孩子,为什么会去讨好别人呢?

父母自己也要有所反思:

1、父母吝啬表达爱

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的父亲是爱她的,但是不善表达,松子一直以为父亲以自己为耻。

父母不要吝啬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至少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

2、父母喜怒无情,难以猜测

有些父母爱孩子的时候十分爱,讨厌的时候也十分的讨厌,而这变化的情绪多数来自于外界对父母的影响。

但是当孩子面对这样的父母时,会让孩子误以为父母对自己的行为“爱”和“恨”,会让孩子去刻意讨好父母,以达到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



孩子大方,喜欢分享是好事,但是父母也要让孩子懂的分寸感和底线。不要让孩子“穷大方”,最后受到伤害的反而是孩子自己。

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就要尽量引导,特别是在2—6岁,孩子“物权敏感期”阶段,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未来的待人处事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7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7577
发表于 2020-1-4 10: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692
发表于 2020-1-7 11: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7152
发表于 2020-1-9 00: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716
发表于 2020-1-12 00: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真的很羡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9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555
发表于 2020-1-12 03: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0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7098
发表于 2020-1-13 05: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