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 马一凡
年关将近,地方楼市的调控政策又开始了密集微调,放松成为普遍选择。
2018年12月18日,山东菏泽打响本轮楼市调控放松第一枪,解除新房、二手房限售条件,引来了全国性关注。
政策后续的轰动效应让当地政府始料未及,开会讨论了一天,菏泽市又发布一份情况说明,大概意思是:没错,官宣了。
2019年12月10日,江苏张家港市的当地市民发现,房产交易中心窗口已经默默取消了满两年才能过户的限售条件。这个苏州下辖县级市的松绑政策,打响了热点城市苏州楼市调控放松的第一枪,又一次引发全国性关注。
不过这一次,没有官宣。一天后张家港市房产交易中心又说,已经叫停了限售松绑。
调控松绑“见光死”。
整整一年的时间跨度里,从小城菏泽到县级市张家港,地方政府对待房地产的态度和心思更加微妙了,很多事情变成了“只能做不能说”。
这一年中间,中央首次定调不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彻底击碎了那些对房地产不切实际的幻想。
松绑频繁
楼市调控松绑总是更容易在年尾出现。菏泽和张家港之所以备受关注,因为它们都具有信号意义。
去年菏泽限售松绑后,一大批城市跟进。湖南衡阳宣布暂停限价令,山东青岛高新区取消摇号,广东珠海降低了购房门槛,安徽阜阳取消了土地出让公告中的限价条款,甚至连一线城市广州都绷不住了——2017年楼市最火热时,广州曾出台严格的“330商住新政”,这一政策在去年年底部分解绑。
今年下半年,随着土地市场再度转冷,又一波楼市松绑令陆续出台,在第四季度尤为明显。其中,一线城市深圳动作最大。
11月初,深圳调整了普通住宅的认定标准,将容积率在1.0以上、单套建筑面积144平方米以下的认定为普通住宅,这类住宅可享满两年免征增值税等政策红利,这大大刺激了深圳二手房成交量。
近日,一份落款为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的“深建字【2019】198号”文件称:“如桂市长主持的房地产稳增长专题会议原则同意取消商务公寓‘只租不售’规定。”印发日期为2019年11月21日。
这意味着深圳2018年8月出台的针对商务公寓的限售政策也被解除。
“深建字【2019】198号”文件还分析了11月初普通住宅标准调整的原因和后续影响。其中称调整原因之一包括“当前我市面临稳增长压力,该政策能够降低刚需购房成本,促进合理住房消费,活跃房地产市场”,调整后的影响包括“11月1日-15日新房、二手房成交面积分别比上月同期增长37%、81%”。
对此深圳市住建局回应称,不知道文件真假,还需要核实。
同样在11月,多个一二线城市发布人才新政,从侧面刺激楼市。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发布通知,针对招商引资企业员工、行政企事业单位员工、引进人才这三类人员,购买直管区范围内的住房不受户籍、社保缴纳时限的限制。
广州调整了对于外地户籍人士购房的限购要求,在缴纳的社保、个人所得税年限可叠加使用。
佛山市明确了本科以上学历购买首套房不受户籍、个税、社保限制。
更早一点,还有海南、南通、天津、南京六合等多地调整落户政策或人才购房政策,以“人才引进”的名义对限购政策进行松绑。
“房住不炒”仍然明确
对于楼市调控松绑,地方政府的态度变得更加微妙,因此不断出现口头叫停和朝令夕改的情况。
去年年底,衡阳市发改委与衡阳市住建局曾联合发布《关于暂停执行的通知》,宣布将自2019年元旦起暂停执行限价令。
事情在第二天就反转了,衡阳市政府又发文撤销《关于暂停执行〈关于规范市城区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的通知〉的通知》,理由是前述通知“对稳控房价的复杂性判断不精准,对稳定预期的持续性认识不充分,文件出台引发了市场的误解和网上的炒作”。
又比如,12月10日媒体报道了江苏省张家港市取消了2年限售的条件限制,当天张家港市房产交易中心窗口工作人员也确认了政策的改变。但到了第二天,张家港虽然承认此前的调整动作,但当即叫停了限售松绑。
当“深建字【2019】198号”文件流传开来后,深圳市住建局对文件内容是否属实亦不愿作明确回复。
从这些微妙中可以发现,始于2016年的这一轮漫长楼市调控周期还远未结束。尽管国家在“房住不炒”之后又提出“因城施策”,但还不足以让地方政府对楼市调控彻底放松。
在漫长调控期中承受阵痛的,除了房企,还有一些地方政府。过去土地出让金是很多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13年以后,土地财政占比越来越小,但在某些三四线城市依然能占到财政收入的30%至40%。
财政部国库司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为65096亿元,同比增长了25%,创历史新高,而2018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7905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71372亿元,土地出让收入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近期多个城市的楼市调控放松只是表象,真正的核心是从2016年‘930新政’至今这么长时间,整个中国的房地产调控仍在深化,‘房住不炒’非常明确。”对于年底这一波松绑信号,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认为它们并不能真正动摇到“房住不炒”。
回归政策层面,2016年9月30日起,在经历了疯狂的地市竞价和楼价上涨后,全国19座城市密集发布楼市调控政策。
在2017年2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被首次提出。
2017年3月全国两会政府报告上,“因城施策”被正式提出,政府要求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2018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
2019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释放出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的明确信号。
一名TOP30房企总裁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房住不炒是长期趋势,这一点不会改变,但在达到最终结果的过程中会有反复、会有波动,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过程中的反复。”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表示,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进入调控的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关键就是“因城施策”,目前看到的调控放松实质是各地微调的过程,“我觉得这样的调控是非常正常的,也真正符合精细化管理模式”。
相关业内人士分析,楼市调控微调的意义不大,政策层面上,明年更可能会鼓励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在最终完成三年1500万套的棚改任务、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上发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