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惊人!去年结婚仅610.6万对,2025年房地产还会“小阳春”吗?

0
回复
103
查看
[复制链接]

9981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366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民政部官网发布的《2024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创下了1978年以来45年间的最低纪录。离婚登记数为262.1万对。



2023年,全国办理结婚登记768.0万对,办理离婚登记259.3万对。相较而言,全国结婚登记数减少了157.4万对,下降了约20.5%;离婚登记数则增加了2.8万对,上升了约1.1%。这也意味着,全国结婚登记数在经历2023年的止跌回升后,再度下探。



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在2023年以前,全国结婚登记数已持续下跌多年:2013年全国结婚登记量为1346.9万对,在2014年开始逐年下降,后于2019年跌破1000万对大关,2021年跌破800万对大关,2022年降至683.5万对,跌破700万对大关,而2023年则回升至768万对。


2024年,上海结婚登记90167对,比2023年的104210对下滑了13.5%。2024年,深圳结婚登记91926对,比2023年的108536对下滑了15.3%。


结婚减少,生育减少已经是趋势:
从80年代开始,中国人口过剩,不得不实施计划生育,鼓励少生优生,晚婚晚孕。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有许多家庭冒着被罚款的风险也要生好几个孩子,非得生出一个儿子来才罢休。这是因为传统老旧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作祟。但是,一些新潮的观念开始在人们的心中潜移默化,那就是少生优生。


到了21世纪,家家户户都是一个孩子,人口增长得到有效缓解。此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年轻一代群体的责任加重,全国进入到老龄化时代。


经济发展的主要一大原因是房地产的崛起,高价买房,成为了一个潮流,这样造成的局面就是年轻人的经济压力增加,比上一代人承受着更大的经济压力。买房买车、孩子的教育、老人的养老等问题一起出现。


互联网的崛起,同时带动思想的解放,人们接触到更加多元的世界,思想也更加开放,不再认为结婚生子是人生必选项,享受世界才是人生的答案。
如此一来,结婚率下跌,生育率下降,单身族越来越多。


结婚人口下降对经济对房地产的影响都非常大!
无论是从各省数据,还是区市的数据,结婚登记的对数都大幅度下降。结婚人数越来越少,这个数据产生的原因各路专家都有分析,很多说是独立性提高,也有说因为买房压力的,这些原因肯定都有,那么结婚人数减少,这对于房地产市场有什么影响?


结婚人数才610万对,不到十年前的一半!丈母娘经济已经失去了做多房价的动力,结婚人数的腰斩,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婚房市场,结婚购新房的需求大幅减少。


另一个就是直接影响新生人口,去年新生人口954万,今年能有多少?新生儿减少会间接影响学区房和改善房,随着时间的流去,学习房特别是老破小学区房将慢慢失去它的价值。
首先:出生人口下降已经是趋势。



2024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9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


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开始我国人口负增长,未来的几十年,我国可能都要处于人口负增长状态,只是速度快慢问题。



人口负增长后,一方面人口总量特别是劳动力数量在下降,另一方面人口在老龄化,特别是未来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呈加速趋势。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它会改变我们的消费市场。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的最新数据,2023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4.286亿,“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数据很敏感,最近每年年初,全中国人都在计算人口会不会见顶,虽然我们都知道印度人口增长速度比我国快,人口总量超过我国是迟早要发生的事,但没想到会这么快,当然,这个数据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验证一下!


中国一直都是人口大国。早在2800多年前的周宣王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进行人口调查。不过受制于当时的条件,要精确统计出整个国家的总人口很困难。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人口自古以来长期处于世界第一。


中国人口放缓是一个趋势。
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说,人口增速放缓是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老龄化、少子化也是发达国家乃至一些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问题。


人口总量见底已经是趋势,那么对于中国房地产有什么影响?
首先:房地产市场总量见底趋势出现。



2024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9738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4.1%。新建商品房销售额96750亿元,下降17.1%,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17.6%。


其次:城市新市民数量减少。
新市民将是2023年楼市政策最核心关键的政策方向。
去年,中国人口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在去年突然改变了。
2024年,中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为67%,而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仅为48.3%,两者之间存在18.7个百分点的差距。这表明,虽然有大量的人口从乡村迁移到城市,成为城市常住人口,但其中很多人还没有获得城市的户籍,因此并未完全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和公共服务。这种差距反映了中国城镇化过程中还面临户籍制度等多重因素的挑战,需要在城市化进程中进一步推进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过程。


众所周知,除了少数城市和富裕农村,进城但没有户口的,基本都是还没有买房的,2-3亿人将是未来楼市的核心需求。



第三:对不同城市类型的影响。
深入推进城市群发展。有序实施城市群发展规划。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扎实开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跟踪评估,研究提出支持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长极。有序推动哈长、长江中游、北部湾、中原、关中平原、兰州—西宁、呼包鄂榆等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建立健全城市群协调协商机制。加快出台实施天山北坡、滇中两个边疆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导省内城市群有序发展,提高一体化建设水平。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推动一些中心城市地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



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第四:简单的总结一下:
1:从政策看,虽然最近一年多不停出台各种宽松政策,但随着人口的趋势性变化确立,不可能再现楼市全面升温迹象。


2:学区房会断崖式下调
学区房一边连着教育,一边连着住房。学区房过热反映出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学区房的出现是出生人口增加遇到了教育不均衡导致的,学区房的出现是发展问题,当下的政策基本集中在让更少的人更难获得优质资源,优质资源依然存在,比如西城、海淀的高中录取率依然全国最高。
最热炒的小学降温难免,特别是最近几年属于大部分城市入学高峰,但学位不足导致的顺位排序导致最优质学校入学难度加大。举例来说,西城的德胜区域已经出现了第一顺位溢出的现象,所以再买房未来几年也上不了对应学校。价格必然下调。
70-80后是享受了教育红利的一代人,所以更看重教育,也刚需。
出现学区房的基础是就近入学,对于当下大部分买学区房的家长来说,更看重子女教育,但注意了!出生人口变化,会导致学区房需求锐减,除了少数核心优质学区外,郊区挂牌的学区房已经没有持有价值。
往年小阳春都是依赖学区房的爆发拉动,从2025年开始,想依赖学区房已经很难再拉动高热度的小阳春,所以最近如果没有限购等政策明显调整,2025年小阳春虽然会出现,但热度肯定会差很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