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房子#
2025年开年,楼市分化愈发明显。一边是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成交量暴涨,房价稳中有升;另一边是三四线城市房价持续下跌,部分区域甚至跌破建筑成本,出现“10万元一套”的白菜价。面对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购房者是该抄底还是逃离?楼市未来又将如何演变?
一线城市:政策红利+需求支撑,房价“跌不动”
2025年1月,深圳新房成交同比暴涨125%,上海、广州等城市春节后认购量也明显回暖。核心地段的高性价比项目甚至出现“抢跑”现象,购房者排队认筹的场景再次上演。
专家分析,一线城市房价之所以“跌不动”,主要得益于三大支撑:
1. 人口持续流入:一线城市依然是就业、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的聚集地,吸引大量人口流入,住房需求旺盛。
2. 政策红利释放:降利率、降首付等政策持续发力,刺激刚需和改善型需求释放。
3. 市场韧性较强:开发商通过“以价换量”策略,用特价房、折扣等方式吸引购房者,成交量回升的同时,房价并未出现大幅下跌。
例如,重庆某楼盘春节期间推出特价房,成交量同比激增218%,均价下降7%仍吸引大量刚需入场。这说明,一线城市的房价底部支撑较强,短期内难现“腰斩”式崩盘。
三四线城市:繁荣假象下的“冰火两重天”
与一线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四线城市房价持续承压。部分城市如金华、扬州新房价格环比跌幅超1%,个别区域房价甚至跌破建筑成本,出现“10万元一套”的白菜价。
尽管春节返乡带动了淄博、洛阳等城市的看房热度,但实际成交仍依赖“以价换量”,且二手房流动性极差,市场供大于求的困境未解。例如,扬州楼市在2024年短暂反弹后再度低迷,交易量长期低于历史荣枯线,购房者信心不足。
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跌的背后,是人口流出、住房自有率高、产业支撑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叠加。未来,这些城市可能面临长期筑底的困境。
未来趋势:分化加剧,政策能否扭转乾坤?
1. 一线与强二线:小阳春是否可期
上海、深圳等城市预计在2月中下旬迎来“小阳春”,政策宽松叠加需求释放,部分改善型项目或引领热度回升。
2. 三四线:长期筑底,难逃分化
多数三四线城市依赖返乡置业短期刺激,但人口流出、住房自有率高的问题难以逆转。未来仅有核心区改善盘或价格优势显著的刚需项目能维持热度,其余区域或继续“阴跌”。
3. 政策工具箱:降利率、补贴难改大势
当前三四线城市已用尽降首付、购房补贴等手段,但市场仍陷“易跌难涨”怪圈。专家指出,除非出现大规模产业导入或人口回流,否则政策效果有限。
1. 三四线“白菜价”房源是机会还是陷阱?
房价跌至成本线,但流动性差、升值无望,投资属性几近归零。对于自住需求而言,或许是入手的好时机;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是一场“豪赌”。
2. 一线城市“抗跌神话”会破灭吗?
若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高杠杆购房者或面临风险。一线城市房价虽稳,但也需警惕政策调整和市场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3. 返乡置业潮消失,三四线楼市靠什么续命?
产业升级与公共服务提升或是唯一出路。没有产业和人口支撑的城市,楼市难有起色。
你的家乡房价如何?你会选择在一线城市安家,还是回三四线城市抄底?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注:数据综合自克而瑞、中原地产等机构研报,观点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