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职场中7个隐形的「情绪消耗」

0
回复
127
查看
[复制链接]

9737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634
发表于 2025-1-16 08: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年底的时候工作很多,感觉很累。原本以为过了元旦,节前的事情变少,应该能缓过来吧?
结果还是很累。
这也是很多人都有的一种感受:上了一天班,可能也没干多少活儿,但就是觉得「很累」。
这是典型的「职业倦怠」的表现。心理学家从 70 年代提出这一术语,已经使用了 50 年,结果发现它越来越受欢迎。
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拉赫的定义,它有 3 个核心表现(Maslach,2001):
情感耗竭:个体在情感和身体上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整个人感觉「耗尽了」。这是最显著的迹象,常常是其它两个维度出现的基础和先兆。
去个性化:对他人的态度变得冷漠和消极,无论对同事、客户还是服务对象都呈现一种「疏离感」,整个人好像「没啥人情味儿」了。
成就感降低: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能力和成就产生消极评价,感到无法实现工作目标,工作表现下降,产出降低。


《我,到点下班》

2019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将职业倦怠归类为一种职业现象(Occupational Phenomenon),而非心理健康疾病(disease)。
这一划分具有重大意义,它表明:职业倦怠并非直接由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所导致。不是这个人的「心理素质太差」或「抗压能力不行」,而大概率是其背后的「工作环境」出现了问题。
马斯拉赫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
想象一下煤矿里的金丝雀:它身着黄色的翅膀,活泼而充满活力。它出来时疾病缠身,精疲力竭,浑身沾满烟灰,精神崩溃。金丝雀不是缺乏韧性,也不是它自己选择生病。是煤矿让它生病的。


《鸟类变形记》
一些我们未曾重视的因素,在持续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工作表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职场中那些「隐性的情绪消耗」。


01
日常互动,也可能带来巨大的情感消耗
职场中一些看似平常的互动,其实隐藏着深层的情感消耗。比如:



◍ 频繁的线上沟通:




即使一整天没说过一句话,但频繁的「线上沟通」也会带来情感消耗。


每一条消息的接收,都可能造成一次「思维中断」。频繁的信息干扰会使注意力持续分散,从而导致感官的不堪重负和认知负担的增加。
根据研究,每次从被打断切回到任务中,都可能会损失约 20% 的工作时间(Rubinstein, Meyer & Evans, 2001)。相当于一件原本要花费 100 分钟完成的任务,因频繁打断和切换,实际完成的时间可能会增加至 120 分钟。
因为在重返任务时,个体需要重新聚焦、理解新的任务要求并整合背景信息,从而无法立即恢复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 《半泽直树

每一条消息的回复,都可能是一次「微小的情绪劳动」。不仅收到后面临「即时响应」的压力,回复时也要调整好心态,反复修改措辞,力求表达得体且专业。




◍ 偶遇同事的闲聊:




在去厕所的路上、等咖啡的时候遇到同事,表面是轻松的互动,实际上可能存在社交压力、维持形象的情感劳动(Emotional Labor)。


你忙了一天很累、对任务充满焦虑,却都不能表现出来,努力表现得积极友好;你担心在交谈中表现不佳或没有话题,不断在心里构思措辞。
在工作中,个体为了符合社会期望而抑制或管理自己的情感所付出的努力,称为「情感劳动」。它会消耗精力,并导致心理负担(Hochschild,1983)。

◍ 开会时的沉默:
会议中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有些人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但因为害怕被批评而保持沉默。
表面上没人说话,但其实是一种隐秘的社交互动。每个参与者都在与其他与会者「潜在交流」,虽然没有言语,但这种非言语的心理活动仍然受到了社交动态的影响。
这种隐性的社交互动,也在消耗大量情感。


《我,到点下班》



02
为什么你的老板常常让你「心累」
不用怀疑,在工作中感到心累,确实跟你的老板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其「管理风格」。
专门研究职场文化的专家 Jennifer Moss 在《职业倦怠流行病》一书中,探讨了不健康的管理风格如何加剧员工的职业倦怠。以这 3 种最为显著:

1.「控制狂型」


管理者密切观察员工,对每一个工作细节进行严格控制和过度干预,缺乏信任和放权。
通常表现为: 频繁检查工作进度:「这个怎么样了?」「进展如何?」「还没完?」
要求事无巨细的汇报
对工作方法严加干涉:要求按照指定的方式操作,而不是允许员工选择自己的方法。
直接忽视或否定个人想法
自主性(Autonomy)是个体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感到无法选择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只能任由外界强迫或操纵,会出现无力感和挫败感。


▷ 《半泽直树》


2.「情感匮乏型」




乍一看,这好像是对亲密伴侣的需求。但其实良好的职场环境也离不开对情感的支持。研究表明,感受到高支持的员工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保持较低的倦怠水平。




而「情感匮乏型」领导表现出对员工情感需求的忽视,未能提供及时且有必要的支持、反馈和资源,导致个体在工作中感到孤立无援。




领导可能缺乏对提供支持和指导的意识,也可能在情感识别、理解和调节方面的能力较低,不能有效地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即心理学家戈尔曼所说的低情感智力(Low 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两个原因都导致管理者无法与员工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和沟通。







▷ 同事小 Yan 比较幸运,遇到了「情感支持型」的老板




3.「被动攻击型」




这类管理者往往心智不够成熟,无法以健康的方式沟通,只能选择以间接、隐蔽的方式来表达愤怒、不满和敌意。一些典型的被动攻击表现比如:


冷漠、回避沟通,故意不回消息
阴阳怪气,通过讽刺或微妙的批评来表达不满或不同意见:你的老板在你成功完成一个项目后说:「你这次终于做对了」。看上去是赞美,本质上是贬低性的,好像你的成功是意料之外的。
行为逻辑混乱、前后不一:一会儿友好支持,一会儿冷漠或过于挑剔,这样的领导可能导致员工之间产生混乱和不确定性。你的老板在私人会议上可能热情支持你,但在团体环境中,他们会变得冷漠并批评你的工作。这种行为的转变会造成混乱的工作环境,让人很难理解他们的期望。
反馈含糊不清:你永远不知道老板对你有什么要求,或者你是否达到了 Ta 的期望。
这种故意含糊不清使得团队成员难以理解他们的职责,可能会对自己的表现产生怀疑,从而导致挫败感和自信心下降。


▷《半泽直树



03
工作太「无聊」,也会导致倦怠
提起倦怠,很多人会自然地想到「工作量太大」「任务太难」,却忽略了一个更常见的情形——「太无聊」。
2022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工作无聊感和倦怠感呈正相关。研究者将「无聊感」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被动体验,它导致人们在工作中注意力难以集中(Daniels, 2000)。
有两种情况会导致工作无聊:
工作量太低;任务本身缺乏挑战,难度太低。
偶尔在工作中感到无聊并不一定是坏事,但无聊经历越频繁,其负面影响就越大。例如,员工报告在工作中感到无聊的次数越多,20 年后他们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就越大(Britton & Shipley,2010)。
这种无聊状态一方面会导致人萎靡不振,缺乏采取行动或追求新兴趣的动力。
另一方面,它会激发人们迫切寻求改变或渴望刺激,迫使人们寻求新的体验或挑战,以填补空虚。然而,这些逃避无聊的尝试有时会导致冲动或无益的行为,形成一个循环:短暂的满足感之后,又回到同样、越来越可怕的无聊状态。

▷《我,到点下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