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太忙,没时间运动;装备没买齐,不想运动;空间太小,不方便运动……运动的路上,总有很多借口。
其实,只要想运动,随时随地都可以,而且效果并不差。
近期,《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最低进行1.2~1.6分钟的剧烈间歇性运动,就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与风险降低30%相关;每天3.4分钟,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45%相关。
碎片化运动有益健康
剧烈间歇性运动,指日常生活中短暂而零星的剧烈体力活动,通常每次持续1~2分钟,它也被成为碎片化剧烈运动。
研究表明,日常中的剧烈间歇性运动,能带来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相类似的健康益处。而且活动强度越大、运动量越多,健康改善效果越显著。
近日,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路瑛丽建议,日常生活中科学运动最好做到3个层面,其中就包括碎片化运动。
她表示,久坐人群应至少每隔1小时站起来进行1~5分钟的碎片化运动,比如走一走、跳一跳,做做扩胸伸展运动,或者做几个蹲起、臂屈伸等。长期坚持碎片化运动,有助于改善体成分。
方便简易的运动项目
职场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高频次的运动,此前被网友趣称为“5分钟运动快充”。
上海海洋大学体育部专任教师、中国体能训练师王丽表示,“5分钟运动快充”这类运动确实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心肺功能,培养运动习惯,还能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
工作间隙,职场人可以通过下面这些简单的动作进行高强度身体活动。
跳跃开合:站立,双脚并拢。迅速跳起,双脚向两侧分开,宽度略大于肩,同时双手在头顶上方击掌。再次跳起,双脚回到并拢状态,双手放回身体两侧。注意保持背部挺直,避免驼背。这个动作能全面锻炼肌肉,提升心肺功能。
波比跳:波比跳结合了深蹲、俯卧撑及跳跃动作,是全身性的高强度训练。从站立姿势开始,下蹲,双手撑地,双脚向后跳跃至俯卧撑姿势。完成一个俯卧撑后,迅速收回双腿至深蹲状态,然后用力跳起。此动作能锻炼核心肌群、腿部、手臂、腹部、臀部及背部等多个部位。
原地高抬腿:站立,原地进行高抬腿动作,每次抬腿高度至少离地20厘米,大腿尽量与躯干成直角。两腿交替快速抬起,保持节奏。高抬腿不受场地、气候、年龄或运动经验限制,且运动强度易于控制。
利用好日常零散时间
日常生活中,追赶公交地铁时的冲刺、为了打卡快速奔跑几步、为避免开会迟到加快脚步爬楼梯等,都可看作是日常生活中短暂且零散的高强度身体活动。
爬楼梯:爬楼梯是一种很好的中高强度运动,如果天需要上下多层楼,尝试放弃电梯,选择爬楼梯,将显著提升日常运动量。
快走:对于通勤距离5公里内的人来说,步行是个不错选择。快走时可以尝试保持每分钟130~140步的速度,同时控制心率在中强度运动范围内(100~140次/分钟),这样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
骑行:如果通勤距离在5~10公里,可考虑骑自行车。快速骑行不仅是一种中高强度运动,还能有效锻炼大腿肌肉群和心肺能力,同时避免交通拥堵,享受户外的清新空气。
另外,早上刷牙洗脸时可以做有规律的踮脚拉筋运动,饭后在休息区走十几圈,晚上睡觉前在床上做3至4分钟的蹬车运动等,也都是不错的生活运动习惯。
理想的体力活动方式是让运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相较于偶尔一次的锻炼,每天进行碎片化运动,或对健康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聚焦
国家卫健委:未出现新发传染病
1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王丽萍介绍,当前仍将呈现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叠加流行态势,但均是已知病原体,未出现新发传染病,总体流行强度和就诊压力不会高于上一年流行季。
流感是当前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就诊的主要疾病。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上升趋势已经减缓,随着各地中小学陆续放假,预计本月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可能会逐步下降。
我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当前流感流行的优势株是甲型H1N1亚型。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对近期分离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抗原性分析,提示与流感疫苗株匹配度良好,疫苗接种有效;耐药性分析提示,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对抗病毒药物敏感,药物治疗有效。
上海166家养老机构推出“暖心短托”服务
根据上海民政1月3日发布的信息,春节即将来临,为满足本市老年人家庭因家政服务人员回家过年、子女外出等原因带来的短期托养、喘息式服务需求,上海市一批服务质量较好的养老机构、长者照护之家继续推出“春节暖心短托”服务。上海民政公布的机构清单共有166家,比去年公布的115家增加51家机构。
在上海民政发布消息后,上海各区民政近几日也陆续发布相关短托机构信息。譬如闵行民政、黄浦民政除了公布本区参与“短托”机构的名单,还公布了具体的收费标准,每天的费用从130元到300元不等。闵行民政还公布了各机构的简介以及服务特色等。
(综合来源:大众日报、科普中国、国际科学、中国体育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等)
来源: 工人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