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老破小成为交易主流”:这个当下中国楼市真实的现象,怎么看?

0
回复
146
查看
[复制链接]

957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037
发表于 2025-1-7 22: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冬日生活分享#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首发和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2824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这篇文章,借着2024年12月份最新的这场重磅级会议的舆论热度,和大家聊聊对于楼市的几个观察和观点。
2024年12月9日,备受瞩目,关注拉满的年终高级别会议召开了,会议通稿发布以后,引发了国内互联网和舆论环境的热议。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会议影响,毫不夸张的说,那就是“吹爆”!
会议通稿发布的当天晚上,整个互联网都洋溢着一股亢奋和乐观的情绪。
其实这非常好,从效果层面来看,这次会议,就是一个最佳的预期管理的市场案例。
对于当下国内而言,这样虽然没有多少实质内容和现实影响,但是在情绪和预期上能提供正向鼓舞的信号和表态,绝对是需要的。
当然,虽然从态度到政策有个过程,已经不妨碍很多人开始借势吹捧和自己利益关联的行情了。
这篇文章,就在这样的热度之下,基于对国内楼市的几个当下真实的动向梳理,以及结合政策表态,对后续国内楼市和房价的走向和变化,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并且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不吹不黑,一线楼市从924以后,是否有所转变?



客观来说,刚刚过去的两个月,也就是从926政策组合拳打出来以后的这两个月,对于中国的楼市,至少是一线城市的楼市而言,是难得出现了明显回暖迹象的好月份。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随后,一系列稳楼市政策陆续出台。进入11月,交易税率全面调降、一线城市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多地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利好政策持续加码,“降门槛、降成本、提预期”形成叠加效应,使得即使过了“金九银十”的房地产传统销售旺季,楼市交易热度依旧不减。尤其是一线城市,楼市回暖信号更为明显。
进入11月,交易税率全面调降、一线城市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多地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利好政策持续加码,楼市释放出明显的回暖信号。12月1日,住房契税优惠政策开始实施,这有望带动短期市场持续回温。
政策暖风吹动下,一线城市楼市交易量创下阶段性新高。北京住建委数据显示,11月,北京二手住房网签18763套,创下近20个月新高,同比增长49.6%,环比增长8%;
新房网签4888套,同比上涨12%,环比上涨5%。安居客上海监测显示,11月,上海二手房累计成交27050套,为年内最高。广州、深圳楼市交易量也均有亮眼表现。
从商品住宅的成交数据来看,一线城市新房市场普遍升温。
整个11月份,北上广深的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分别达56.4万㎡、68.49万㎡、90.47万㎡和99万㎡。
其中,深圳11月的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数突破1万套,这不仅是2024年鹏城单月的成交量之最,更刷了新鹏城近年新房成交的纪录。
单个项目方面,宝山沙井板块的鸿荣源·珈誉府表现尤为抢眼,11月成交超510套,销售面积近5万㎡。
在广州新房市场,11月份的成绩也是相当亮眼。当月,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超90万㎡,是近20个月的第二高值。
与10月份的成交量相比虽略有减少,广州新房在同比方面的成绩,却是大放异彩。相较于去年同期,今年11月新房成交的涨幅达到57.55%。
与此同时,年底北京的房地产市场,成交表现也不乏吸睛之处。
数据显示,11月1日-11月30日,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4400余套,签约面积为56.4万㎡。
北京新房的这个成交量,不仅实现了同环比的双涨,也创下了京城近17个月以来销售面积的最高值。
近期,上海的新房市场也有不少闪光点。11月份,申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超68万㎡,同比大涨14%。值得注意的是,全市新房成交量已连续两个月实现同比上涨。
就单个项而言,年底沪上高端改善盘的去化势头依然强劲。中海领邸、融创外滩壹号院等均价超10万元/㎡的项目表现优异。
期内,徐汇龙华的中海领邸,以13.18万元/㎡的均价成交529套,签约面积超6万㎡。当月仅这个销冠项目,就为中海贡献了超80亿元的销售额。
据相关楼市的自媒体信息,中海地产11月份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新增300亿元的销售金额,中海领邸贡献的业绩占比达27.1%。
除此之外,黄浦董家渡的融创外滩壹号院也有可观的销售成绩。11月份,该项目以17.37万元/㎡的均价成交3.4万㎡,销售金额合超59亿元。
回暖就是回暖,数据说话,有依有据。
要看宏观数据的表达,还是有门道的,不能光看数据,还得看结构。
对于房地产而言,在一系列组合拳下,一线城市的成交量已经开始回暖,但价格上依旧在底部维持,丝毫不见起色,这就是典型的以价换量,赔本赚吆喝,要想价格能够回暖,至少要保持当下的成交量半年以上,但现在已经出现了成交量往下掉的趋势,所以房地产价格要想回暖,带动整个市场止跌,难度也是非常大。
回过头去看过去两个月的楼市热度,是不是只谈“量”,不说价格啊?
促销,甩卖,还有供不应求,随便表现都很像,也都挺热闹,但是对于行业和市场来说,本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市场表现背后的“老破小成交量大涨”现象,说明了什么关键问题?



在二手房市场,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反馈的成交数据,也很是喜人。
这里就不搞枯燥数据了,直接给两张图大家感受一下:



图片来源:见图



图片来源:见图
从上述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房地产回暖的趋势是明显的,信心提振的效果也是良好的。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细节不得不说,那就是成交的产品情况,大有门道。
以上海为例:数据显示,上海11月二手房成交量创下近44个月以来的新高,总计成交27050套上,市场迅速放量,突破10000套所花费的时间仅为12天。
看似好消息,实则大噩耗。
成交的27050套二手房中,绝大多数都是总价在300万左右的老破小。
并且老破小的成交价,已经从先前的个别跳空变成了集体跳空。
卖房的心理预期大幅下降,卖方成为价格中的主导因素。
同样的情况在北京,广州,深圳也存在。
更令人吃惊的是,购买老破小的主力,几乎都是一线城市的高收入年轻人。
这部分人群,放在过去几年,都要砸锅卖铁上车近郊新房,或者买好地段的次新房。
这些人,其实就是炒房投机群体和资金,最为重视的接盘群体了。
如今,人还是那波人,买的却不是同类型的房子了。
不少高收入人群,放弃了以往高杠杆上车新房的模式,转而瞄向总价低、地段好、价格下跌幅度大的老破小。
主打一个经济实用,够用就好,而且,对于价格高度敏感,杀价谈判也理性务实。
这个细节说明了什么现实问题?
其实很清晰:当下的一线楼市,主力买盘的心理预期极低,对后市房价大涨不抱期望,拒绝上杠杆和高负债,不会把手里的资金打光,也不敢把自己逼到现金流极限,在买房这件事上,更看重租售比以及实用性。
这个现实,对于过去炒房囤房,还有近年来主打改善的新房楼盘开发商群体,包括依靠土地市场吃饭的政府而言,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在卖房一侧,手里的老破小必须打骨折才能出售。由于市场低预期基本落实,卖房的心态逐渐崩溃,不少小区都出现了抛售房产的迹象。
双方的预期到位后,成交量自然上涨。
于是,整个楼市呈现出放量下跌的状态。
老破小的天量成交,击碎了新房市场的幻想。
一方面,总量客户就那么多,高收入年轻人都去买老破小了,新房的客群自然被抢走,开发商的日子更加难过。
另一方面,新盘的价格非市场决定,有政策限制降价。在买房预期极低的今天,很少有人会看好新房的价格。
而且,这还是一线城市和头部二线才有,绝大多数,或者说其他所有中小城市的楼市是个什么情况,恐怕不用多说。
说有价无市都是客气的,直接一点,就是流动性枯竭,房价只是个摆设。
结论,一目了然:
目前,楼市市场的信号是非常清晰的。放量下跌意味着熊市底部开始出现,只有存量挂单消耗殆尽后,房价才有可能看到转机。
对于一线城市来说,只要高质量人口持续流入,同时限制土地供应,房价当然有可能得到流转。
但对于那些人口持续流出,二手房存量永远消耗不完的中小城市来说。
房价的春天,可能永远都看不到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研判:从理性角度,结合12月份高级别会议的表态,接下来的楼市该怎么看?



回到12月份这场重磅会议的表态来看,“稳楼市”的提法,让很多人又开始躁动,似乎觉得配合会议通稿中,货币政策从“稳健”改“适度宽松”传递积极信号,认为国内楼市马上就能从ICU出来,马上就能载歌载舞了?
这里从经济逻辑和规律的角度切入,一起研究一下现在的背景和2016年房价上涨前的背景,看看到底从“只欠东风”的角度能不能发现什么。
这一对比,确实还挺像的。
2016年,“去库存”是最大的任务项之一,与之配套的有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政策等等。而当下,其实大家也很清楚,去库存又成为了非常硬性的要求之一,甚至与之配套的手段都非常类似。
2016年前半年实施了降准降息。这和今年的优惠政策也几无二致。首套房商业贷款最低首付比例降低到了20%。
住房公积金政策松绑、鼓励农民工进城买房、限购限贷政策放松、允许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一眼望去,恍惚间以为到了2024年。
当时的货币政策名义上是稳健,但大家都经历过,都知道实际上非常宽松。
2016年前后,大量的信贷流入房地产,当年的购房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重的44.8%。
这个节骨眼上,全国都在喊着通货紧缩,后续货币宽松也是早晚的事。
经济压力方面,2016年全球经济不太稳定、负利率、资产荒等原因,导致保值压力非常大。当时资金纷纷流入一线和热点城市避险。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同比下降10.3%,导致各大开发商疯狂抢拍,一个又一个地王层出不穷。
2024年,虽然房地产唱衰了10个月,但也没拦住上海两个地王,重庆一个地王的出现。
两个年份还有一个共同点——投资需求增强强烈。为什么呢?因为银行利息太低了,炒股风险又很大,思来想去,还是买房吧。各位看看当下的环境,银行利息是不是低了?股市12月份还有多少新开户?
再多的也无需多说。城镇化建设上次加速就是在2016,今年又喊出了宅基地换城镇楼房的手段,还说要把城镇化比例再往上抬升。
几乎所有条件都具备了,难道房价马上就要起飞?
其实不然。因为分析来分析去,却忽略了最直观的因素——买房人的感受,以及居民部门的一个负债情况。
前者决定行动的驱动性,后者,决定行动的可行性,缺一不可。
信心和情绪的问题,行情就能解决,说难,也不难。
关键还是要看经济维度的可行性。
2008年:居民杠杆率只有20%,2016年,杠杆率不到40%,
如今居民杠杆已经超过60%。
城镇化率只有46%,如今已达65%。
人口增长率5.1%,如今只有-1.5%。居民杠杆率决定了购买力,人口增长率决定了购房需求,城镇化率决定了城市边界扩张的能力。
2016年是为了让房地产市场更上一层楼,发挥蓄水池的功效。
但是当下,这么多手段使出来,却是为了让房价不再下跌。
当今世界的运行逻辑,本质上就是债务产生货币,货币驱动投资和消费。
经济好的时候,居民加杠杆,投资和消费。经济不好的时候,国家加杠杆,发力基建、投资、甚至是给居民撒钱,带动新一轮经济周期增长。
不仅是中国,美国、日本,全球都是如此。
一旦遇到危机,政府就需要站出来,放水、增发国债,购买资产,甚至是全民发钱。
慢慢地,预期和信心提升,消费好转,资产价格和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也会提升,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就会得到修复,房价就会慢慢涨起来。
所以,国家对于楼市和房价的态度要看准,是“稳”,而不是“涨”。
基于经济规律和逻辑本质来看,求稳,就意味着还处于下行通道,不说话,可能涨了,“抑制市场过热”,说明涨到头了。
求稳阶段,实际上对于什么房价见底,触底反弹的讨论,除了炒房投机的群体,没有多少现实意义。
短期看空,中长期坚定看好一线和核心城市优质地段,优质产品还有反弹的观点不变。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基于对当下国内楼市真实情况的梳理和分析,能够得出哪些结论和启发?



经过以上的梳理和分析,实际上结论非常清晰:
市场表象几乎一致,但内在逻辑完全相反。这样的楼市,还是谨慎一点的好。
太多的废话和分析也没必要了,文章最后,分享一点个人的中肯观点:
对于这个时代有条件能“走出去”,“能折腾”的年轻人,未来能去大城市一定要去大城市。
能有条件去人口结构年轻,出生率高,当下落后百废俱兴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就一定要去看看机会和发展空间。
未来肉眼可见的时间维度内,在中国,只有大城市的土地资产才有投资的价值。
市场经济中有一个定律: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没有谁能扭转趋势,最后弱者直接退市。
选择大城市,就是选择和强者为伴。
而选择走出国门,去海外看看,哪怕是炒房投机,也好过国内很多供需关系早已扭曲的城市。
还是那句话,经济社会,一切资产和财富的价值,都离不开人这个关键要素,都不能脱离真实需求这个支撑。
中国目前所处的人口问题,是自2016年开始,新出生人口开始下滑。
叠加头部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就业收入吸引力,其实很多人口当下已经开始持续减少的城市房产,已经是工业垃圾了。
再看中国当下的居民杠杆率63.5%,已经逼近两个发达国家水平——美国和日本的居民杠杆率分别是72.1%和65.3%,继续向上肯定是有难度的。
在房子这个事情上轻松躺赚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未来还是租金收益率说了算。


而且,从预期管理的角度再看12月份的大会表态,国家的态度肯定是积极,是利好,但是从现实来看,能不能实现,需要多久实现,实现到什么程度,其实都是要打问号的。
经济承压下行的特殊阶段,希望要有,心态要好,但是对于风险,同样也要高度重视。
这是不是良心分析,良心观点,没有利益驱动和引导的客观思考?


以上,就是基于12月重磅会议的热度,对当下国内楼市的一次专题阶段梳理和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