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亮以非凡的才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展现了职场生存的最高境界。
今日职场,虽无烽火连天,却同样需要审时度势、智勇双全。职场人也需要掌握一定的“职场之道”,用智慧和谋略铺就晋升之路。
01
聪明的人,常常以退为进
刘表的长子刘琦听闻刘备抵达荆州,便登门拜访刘备,寻求如何摆脱当前被继母不容的困境。刘备将诸葛亮推荐给刘琦,由此,诸葛亮得以接触到刘琦,为刘琦献计。
这件事本应该是诸葛亮乐于见到和接受的,但诸葛亮却对刘琦的求助表现出了“抗拒”,这是为何?原因如下。
其一,如果刘琦刚有求于诸葛亮,诸葛亮就立刻献计,难免会让刘琦怀疑刘备推荐诸葛亮是早有筹谋。诸葛亮很清楚,帮助别人的动机很重要。
如果刘琦的求助对诸葛亮而言是“正中下怀”,那么诸葛亮的援助就有了乘人之危之嫌。这种例子在日常交友或商业合作中比比皆是——有的人明明帮了别人,但看起来似乎自己从中获利,结果不仅得不到他人的感激,反而显得自己别有用心。
其二,刘琦再三请求诸葛亮,甚至撤去阁楼的楼梯不让诸葛亮离去,诸葛亮再三推辞,以退为进,最后无奈才献计,这更能体现出诸葛亮救人于水火的大义。
日常交友或商业合作,同样是帮助他人,和举手之劳相比,排除万难后的仗义出手,往往更让人感动,也更能加深施助者和受助者之间的情谊。
因此,与人相处,帮还是不帮,如何帮,一定要拿捏好分寸,既不可伤了彼此的情分,也不要让对方觉得理所当然。
02
面对质疑,用实力征服他人
诸葛亮有感于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心甘情愿跟随刘备来到新野,帮助刘备发展势力,谋取霸业。
但是他非常敏锐地察觉到,自己初出茅庐就被刘备委以重任,拜为军师,很多人对他并不认同。因为自己没有在实战中证明过自己,而关羽、张飞、赵云等武将早已是名扬天下的将军,未必愿意听从他的将令。
面对这种情形,诸葛亮并不慌张,而是提早做了谋划,准备通过一场完美的军事行动击碎他人对自己的质疑。
很快机会就来了,博望坡火攻夏侯惇不仅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将刘备集团内部的不和谐因素化解掉。
从此以后,将士们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刘备的军队不断壮大。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他人对自己能力的质疑,在这个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立即辩解或者抱怨,而应关注自身,通过合适的时机以实际行动为自己正名。
当他人看到你的实力,就会自发地改变对你的看法,而那些曾经的误解、诽谤也会不攻自破。
03
反其道而行,扭转弱势地位
历史上,诸葛亮游说孙权的经过正如《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那般精彩。当诸葛亮以说客的身份只身前往东吴时,孙权一方的姿态是很倨傲的。
刘备刚经历战败,实力薄弱,孙权原本以为诸葛亮会低声下气地寻求东吴的帮助,谁料诸葛亮见到孙权时,根本不提联盟之事,反而让孙权掂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与曹操相抗衡。
诸葛亮反复强调曹操实力强大,东吴在百万曹军面前几乎没有胜算,这将孙权一方同样推入弱势地位,无形中令孙权气势减弱,加重了孙权的危机感,为这次的成功游说做好了铺垫。
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处于弱势地位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反其道而行。
比如,当求职时,首先要摆正姿态,不要因为自己居于弱势就唯唯诺诺,在回答面试官提出的“你能为公司带来什么价值”的问题时,除了要强调自己的价值,不妨反问公司在未来发展中有何竞争优势、怎样帮助员工进步等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去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的主动性、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有时候,这样的尝试恰恰能帮助我们扭转弱势地位。
04
巧妙拒绝,力求不伤和气
《三国演义》中,诸葛瑾代表东吴前往成都讨要荆州,诸葛亮在国家大事与兄弟情谊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以国事为重,但为了避免伤害兄弟间的感情,诸葛亮没有直接拒绝诸葛瑾,而是“多管齐下”,委婉劝退了诸葛瑾。
首先,诸葛亮采用“顺水推舟法”,假意应承兄长的请求,并在刘备面前为诸葛瑾说情。
其次,诸葛亮与刘备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同时采取“推卸责任法”,将问题抛给了不讲情面的关羽。
最后,当诸葛瑾在关羽那儿碰了一鼻子灰,赶回成都时,诸葛亮采用“回避法”,借故外出,不见诸葛瑾。而刘备则采用“拖延法”,成功劝退了诸葛瑾。
生活中,当我们想要拒绝他人不合理的请求时,也可巧妙采用上述方法。
以“推卸责任法”为例,在拒绝同事帮忙完成工作任务的请求时,可以这样回应:“我也想帮你,可是领导已经分配给我别的工作任务了。”用这样的方式拒绝别人,便不会让对方感到尴尬。
另外,在委婉拒绝他人的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资源,或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
还可以适当自嘲,承认自己能力不足,帮不了对方,并反客为主,在某些问题上寻求对方的帮助;等等。
欢迎点赞、收藏、转发!
推荐阅读
《卧龙军师诸葛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