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这5条“混职场”的道理,你一定要知道!

0
回复
90
查看
[复制链接]

9782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04
发表于 2025-1-7 17: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学历不等于能力,能力不等于价值

学历,只能证明你有此方面学习的经历,并不意味着你就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能力,一定是需要体现在工作实践中的,只有在工作实践中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才算是具备现实意义。换句话来说,不管是学历也好,还是能力也罢,若是创造不了价值,都是虚的。事实上,一个人也只有拿出实实在在的价值,别人才会承认你的学历和能力。
什么有用学什么,什么能促进自身的提升学什么,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拥有一个学历。
至于能力,一定要讲究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用“利他”来彰显能力。比如,有的人因为能力强就自以为是、自行其是,这于上面的领导来说,就不是价值,而是一种阻力和阻碍。
所以,要看到学历和能力背后的东西,要聚焦做出成绩、创造价值,而不是徒有其表。


02 人脉和关系,始终是讲究圈子的

不是说你认识谁,谁就是你的人脉关系,而是说你能和谁“交换”,谁才是你的人脉关系。
我们应该明白,所有的人脉和关系都是建立在“价值交换”的基础之上的,就像大家交朋友都是为了相互帮助一样,人脉和关系的本质意义也是为了相互帮助。所以,认识谁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联系多少资源,以及你能不能和别人有效交换。
如果你自身联系资源和价值的能力不强,哪怕你在高阶的圈子里,别人也不会是你的人脉。
所以,有时候不要过于迷信所谓的人脉和关系,你自己若是不行,那你认识谁也没有用。这也告诫我们,人脉和关系是会随着你的价值体量而变化的,来来往往才是关系的常态。
另外,我们在处理关系的时候,也要有一定的功利心和目的性,因为关系本就如此。


03 不要有“受害者”心态,主动去争取

当你把自己归类于“受害者”的时候,你就变成“受害者”,你就会因为这种心态而“受害”。
什么叫“受害者”心态?简单来说,就是在遇到不公待遇时,习惯性地把自己视为“受害者”,吐槽环境不好、单位不公或者领导不明,抱怨自身的种种处境,而不是积极适应现实规则,想方设法无追求或者捍卫自身的利益。
其实,所谓的“受害者”心态完全就是自己束缚自己,你认为自己是弱者,你就会变成弱者。
“受害者”心态是一种典型的弱者思维,因为这种心态主打的就是一个吐槽抱怨,同时又不做任何改变。与之相对应的强者思维,其实就是接受现实、适应规则,想办法去维护利益。
所以,遇到涉及自身利益等相关问题时,要想办法去争取去捍卫,而不是一味地吐槽抱怨。


04 以工作为基础,拓展你的社交圈子

把工作做好,是任何一个人立身职场的基础,连份内工作都做不好的人,不值得深入交往。
其实,我们在跟领导相处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一个现实,那就是领导认可你的工作,觉得你这个人还不错,相对靠谱,然后才会接受你的人情世故。原因很简单,你能把工作做好,领导才会觉得跟你有维护关系的必要,否则都懒得搭理你。
所以,要想在职场上混得好,立足点一定是先把岗位工作做好,然后再向上或向周围借力。
不要跟风,不要盲目从众,一个劲儿地去搞那所谓的人脉和关系。你搞人脉和关系,前提是你本身就具备联系资源和价值的能力,能与他人交换,否则没有人愿意跟你搞关系。
多想办法提升自己创造价值以及联系资源的能力,然后再适当地搞一搞关系,才有机会。


05 离开了谁,单位(领导)都照样转

其实,在单位(组织)面前,每个人都十分渺小(微不足道),渺小到随时可以被替换掉。
你觉得你能力素质强,你觉得你有很多工作成绩,单位和领导离不开你,离开了你就玩不转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一个人不管能力素质有多强,哪怕是身居高位的领导,也都不是不可或缺的,只不过被替换的成本和代价有所不同罢了。
为什么有的人会怀才不遇,主要原因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忽视了单位的潜在规则。
一个人越是有能力,就越是要用好自己的能力,不要让自身的能力成为反作用力。你只有不断提升自己被替代的成本和代价,尽可能地赢得资源分配者的信任,才能更好地谋生存。
领导愿意用你,你就有能力和机会;领导若是不愿意用你,再有能力,又能怎么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