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职场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情绪陷阱,有时稍有不慎,便会成为他人情绪的“受气包”。
明明自己尽心尽力,却总是无端遭受同事的指责或上司的误解。
我有个同学,是一家广告公司的文案,前天跟我吐槽,真想立刻辞职。这个破班是一秒钟都不想上了。
我问为啥。
她说,在一次项目提案会上,她的方案被一位资深同事大肆批评,甚至被质疑专业能力不足。
她一时语塞,脸上挂不住,心里满是委屈。回到办公室,她一整天都郁郁寡欢,连午餐也没有心思吃。
更糟糕的是,这次事件后,她变得越发不自信,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
说着说着哭了起来,怎么劝都劝不住。
其实这种情况在所难免,有句话说得好嘛——上班挣的钱,那不叫工资,叫窝囊费。
既然情况避免不了,那么怎么解决呢?
今天我读《传习录》,就读到了一段文字,拿来应对职场情绪陷阱,真是绝杀!先看原文。
【原文】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
【译文】诸位只要经常怀着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的心,依着这良知忍辱做下去,对于别人的嘲笑、诽谤和荣辱,三者统统不管,甚至连功夫的进退也不关心了,自己只是一心依着致良知这个主宰,持续不停的用功,时间一长,自然会有得力的地方,不再被外部的事物所动摇,从而养得此心不动。”
“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出自《易·乾·文言》。意思是君子避世,乐在其中,故无烦闷,即使不为世人所赞同,亦无闷也。
用现在话说,我才是我自己的领导,我只听我内心的声音,在我的人生剧本里,你们谁骂我、欺负我都不好使。相反,我还能从你们欺负骂我的行为中学到东西。
强不强?这种心态别说用在上班上,就是用在上学、交际中也是无往而不利啊!
1
用功为己,勿念毁誉
如果你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你,只是专注于自己的行动,就不会有焦虑存在的空间,更不会被别人的看法所累倒。
阳明先生在《答友人(丙戌)》中说:
君子之学,务求在己而已。毁誉荣辱之来,非独不以动其心,且资之以为切磋砥砺之地。故君子无入而不自得,正以其无入而非学也。若夫闻誉而喜,闻毁而戚,则将惶惶于外,惟日之不足矣,其何以为君子!
道有隐显,世有治乱,君有明暗,境有顺逆,人有穷通。谁都可能面对黑暗、险恶与动荡,但我们对自己要有绝对的信心,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如果我们太在意他人的看法,“闻誉而喜,闻毁而戚”,等于是将自己内心的平静、喜悦交由他人掌管,那就会动摇不定、疲于应对。
领导冲你发火,你就发呆、放空,低头冥想;有锅不背,有雷别扛,有坑就往旁边绕一绕;准时来,到点走,周末永远都没空,上班就是演戏,没必要那么认真。
你记住了,老板批评你,听听就好;同事议论你,一笑而过就好。冲动之下的回击,往往会让情况雪上加霜,而沉默则能够让自己的思维迅速冷静下来。
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不要因这些声音内耗自己的情绪。
所谓,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其实,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强大自己的内心,在一件件的事情中逐步磨练自己的心性,当你的内心宽阔的和宇宙一样大的时候,工作中的一点摩擦又算得了什么呢?
2
借此磨练,加速成长
人若着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资。
——《传习录》
阳明心学告诉我们,他人的毁谤和欺辱,实际上是提升自己品德和能力的契机。
在职场中,我们不妨将每一次指责和误解,都视为一次成长的机会。
一方面,在一次次的冲突中,我们提高了自己应对职场PUA的心理承受能力,让自己更皮实,反而让自己的心境变大了,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时不至于无处是从。
另一方面,通过反思自己的不足,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比如我朋友她可以将同事的批评视为对自己能力的挑战,从而激发自己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你看,这些谩骂不公,不再是缺点,反而成了优点了!你谢谢它还来不及呢!
你应该要记住,上班就是挣钱的,在单位受点气,挨骂、背锅,勾心斗角、人际关系复杂点、心累,这些都不要放心里,哪个地方都是如此。
但是,我们上班除了挣钱之外,还是来偷师学艺的,好让自己在遇到更好机会时有跳槽的资本,其他风风雨雨,爱咋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