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2024年,迷坝乡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以强村富民为目标,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努力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筑强战斗堡垒,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乡党委“前沿作战部”的指挥作用,落实党委班子成员联系包抓基层党建工作点联系制度,帮助联系党支部理清工作思路,深入挖掘辖区本土资源,盘活资产,依托自身地理、气候优势,打造“一村一特色、一支部一亮点”。同时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强化干部的政治担当,抓好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少数”,推动形成“领头雁”效应。坚持党员带头,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党委每季度对村集体经济进行分析研判,持续深化乡村两级干部的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在全乡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拓宽发展路径,做好产业文章。迷坝乡坚持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围绕特色产业,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纵深推进“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工作机制。按照“一村一策”确定主导产业和经营模式,马莲咀村、四方庄村、姚家山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建立产业联盟抱团发展,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 ”进一步实现集体资源资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效益最大化。通过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发展模式和增收形式,全面清查闲置土地、房屋等资产,以入股、出租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唤醒“沉睡”资产,打造腰镡村、孟家坝村100余亩万寿菊产业村级发展名片,有效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同时,通过近几年的成熟种植和技术经验,使腰镡村、孟家坝村羊肚菌产业成为集体经济壮大、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坚持聚贤纳才,积蓄创业新活力。坚持将各类乡村人才聚集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链上,通过深入摸排、村组举荐、个人自荐等方式,把懂技术的“土专家”、能发展的“田秀才”、善经营的“乡创客”、有情怀的“带头人”纳入乡土人才队伍,建成涵盖农业种植、特色养殖、生产经营、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类别的乡土人才信息库,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立足村情实际,不断优化村级班子结构,每村选拔至少1名致富带头人带领村级主导产业发展,培养能力突出、热心农村发展的后备干部,增强组织兴业战斗力。在全乡范围内举办重点工作观摩会和乡村干部能力提升班,邀请乡土人才讲授创业致富经验,为乡土人才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和平台,不断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开展实用技术运用与推广,积极培育农村农业发展“能人”。
强化制度保障,激发内生动力。严格落实村账乡管制度,加强村集体“三资”监管,充分发挥乡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把关作用,建立“三资”管理台账,坚持集体理财、民主管理、公开透明、群众监督原则,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村集体经济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注重考核指挥棒作用发挥,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乡村干部绩效发放的重要内容,实行考核结果与各村工作实绩相挂钩,对发展好的村进行奖励,包村干部、村干部优先评先评优,对发展缓慢的村班子约谈提醒,包村干部、村干部在年度考核中予以扣分,统筹发放绩效工资,以实的举措、严的要求助推全乡集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迷坝乡将继续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深挖本地资源优势和潜力,积极探索产业共富、村村联合、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电商助推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量。
来源:陇南康县迷坝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