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职场,不是游乐园,而是试炼场。把工作当修行,一路遇事修性,逢人修心,既能成就事,亦能成就自己。
——“言论”,《读者》2023年第16期
那天,侄女小A下班后约我吃饭。
必要的寒暄结束后,她开始跟我讲述自己上班过程中遇到的糟心事儿。
工作内容枯燥繁芜,个人提升缓慢;领导一味地盘剥压榨,天天push组内成员熬夜加班;同事之间推诿扯皮,遇事不担责……
一时间,气氛变得凝重了起来。
末了,小A带着疑惑问我:“舅妈,这到底是我的问题还是工作的问题啊,我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事实上,在职场中,“谁之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从这些事儿中学到什么。
当代人最清醒的职场观,无非是四个字:“带薪养生。”
养作息
曾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帖子,大意是说,某天自己忽然意识到,其实上班让她养成了很多好习惯。
比如,放假休息时她总是报复性熬夜,短视频一刷一整天,用外卖和垃圾食品填胃,奶茶饮料轮番喝。
而上班的时候因为要早起,倒逼自己早睡不说,还顺带解锁了“每日两大壶开水”成就和骑车健身等项目。
这样一想,那些早起的苦、通勤的累,似乎就变得没那么让人痛苦了。
所有人都知道,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健康生活的基石。
对于职场人来说,合理的作息不仅能够保证身体健康,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可是,一旦有选择权,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做那些简单易做的事。
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显得那么难。
工作,则为“起居有序,饮食有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当然,所谓的养作息,并不是让人严格执行某一套太理想化的时间表。
而是在工作和自己的身体、生活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网友@君君曾分享,工作几年后,自己昼夜颠倒的作息终于调整过来了。
这中间,她逐渐形成了早晨六点起床,打扫卫生、读书、散步去公司的习惯。
这样,不仅能增加白天的有效时长,还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深夜降临时的焦虑感。
到了该睡觉的时间,自然也能心情安定地睡觉,迎接第二天的工作与生活。
来源:视觉中国
养磁场
在职场宇宙中,每个人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星球,拥有着各自的磁场。
“养磁场”,便是不断壮大这份内在力量,让自己的光芒更加耀眼。
网友@晨曦分享过她的故事。
初入职场时,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压力,她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后来,一位前辈告诉她四个心得:
1.把自己手头的事儿做好,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2.要学会树立边界感,否则就会成为被所有人拿捏的“老好人”;
3.尽量用“阳光思维”对待自己、同事和工作,不耍心眼、搬是非;
4.可以主动和比较高能量的人建立联系,不同频的人只筛选不改变。
并且前辈告诉@晨曦,只要做到四点,职场里的糟心事儿不仅会少很多,连自身的运势也会旺起来。
@晨曦很信任这位带她的前辈,按照她的要求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专注做事、坦诚待人,而不是陷入无意义的精神内耗。
很快,她就恢复了内心的平和与坚定,磁场越来越旺,工作干得也越来越好了。
有人说:“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人们的职场之路何其广袤,找到属于自己的水流,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同行,才有可能“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中说:与其寻找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
工作或许是枯燥的,可我们在工作中修习的能力、定力,却是让自己活得丰盛的关键。
养磁场,是职场人破茧成蝶的必经之路。
来源:视觉中国
养心态
卡洛斯·卡斯塔尼达说:“你的生活是你对它所下的定义,而你的心态是其唯一的建造者。”
深以为然。
很多时候,人的抱怨和坏情绪不一定因为有事发生,而是取决于我们看待事情的眼光。
当一个所谓的宝贝被盖上幕布摆放在人们面前时,所有人都会好奇它究竟是什么,也会产生不同的期待。
而当宝贝揭幕,无论它是否价值连城,都会有人开心或不开心。
开心的人,或许是因为得偿所愿;不开心的人,往往是因为期待落了空。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放低期待、调整心态,往往能让自己更加平和地看待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职场中,除了平和应对,最重要的是要养成解决问题的心态。
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作者史蒂芬·柯维颇具慧眼地指出:
“积极的人想对策,消极的人做反应。”
很多强大的人,并非没有坏情绪,而是懂得在坏情绪到来前先去解决问题。
这样,坏情绪也随着事情的解决而变得烟消云散了。
当然,所谓的养心态,并非一味地压抑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刻意情绪稳定。
当你察觉到自己有情绪表达和情绪疏导方面的问题时,可以找朋友聊天,转移注意力,及时疏导。
电视剧《繁花》中的汪小姐,曾因为率真明媚的性格圈粉无数。
很多人喜欢她身上女性的生命力,更喜欢她逆境中展露出来的坚强。
汪小姐不是恋爱脑,而是事业脑,是即使哭着也要把手头的活儿干好的人。
职场中,我们无法预料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情,但至少可以像汪小姐一样,调整心态、“逢凶化吉”,永远不被压垮。
来源:视觉中国
写在最后
曾在书中看到:
真实的职场,不是游乐园,而是试炼场。把工作当修行,一路遇事修性,逢人修心,既能成就事,亦能成就自己。
——“言论”,《读者》2023年第16期
工作中最大的阻力,不是能力,而是心力。
余生,愿我们都能学会:
在工作中养作息,培养良好习惯;
在工作中养磁场,提升自我能力;
在工作中养心态,积极解决问题。
相信,我们终会在这场旅程里,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成为清醒睿智的职场人。
作者:木叶,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读者”(ID:duzheweixin)联系我们,获取授权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