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史上最经典的5首《水调歌头》,都是词中佳作,你读过几首?

0
回复
171
查看
[复制链接]

9755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688
发表于 2024-12-1 11: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
1

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

宋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红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敧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诗词简介】《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是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一首词作。整首词描绘了一个春天漫步武陵溪边的美丽景象,词中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幻想元素,反映了词人的人生观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黄庭坚赞美瑶草(仙草)如碧玉般可爱,自己春天来到“桃花源”的情景,此处溪水淙淙,桃花盛开,黄鹂歌唱,这里成为了词人心中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黄庭坚通过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来展示自己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看法。最后,“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了他到此探索的真意,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诗词鉴赏】春天的景色是一首充满生命力的诗,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春天的气息便悄然弥漫。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摇曳着嫩绿的身姿,仿佛在宣告春天的到来。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坚韧和顽强。【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此句宛如一幅精致的画卷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瑶草的碧绿为引子,古时候“瑶草”并非凡间俗物,而是传说中仙境才有的珍奇植物,其碧绿的色泽仿佛蕴含着天地间的灵气。
诗人来到溪边,欣赏春天武陵溪畔的旖旎风光。“武陵溪”则是陶渊明笔下那个令人向往的桃花源所在地,那里是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淙淙的流水,盛开的桃花,还有那婉转悦耳的黄鹂鸟的鸣叫,这里的一切都那么可爱,那么令人忘情。黄庭坚将这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赞美了春天的美景,又暗含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之情。
黄庭坚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我们带入了一个超脱尘世的奇幻世界。【我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此句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他想要穿过繁花似锦的路径,一直走到白云的深处,因为那里有着他心中的理想国度。而“浩气展虹霓”一句,更是将词人的豪情壮志展现得淋漓尽致。
【浩气】不仅仅是指词人的气度,更是他对精神自由追求的一种体现。而【虹霓】则是天空中绚烂多彩的桥梁,象征着词人通往理想世界的道路。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诗人在盛放的繁花中徘徊,顾虑那红露会沾染他的衣裳,【祗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是诗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悟。身处花的深处,诗人敏锐地捕捉到红露轻触衣物的瞬间,展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洞察与无尽感慨。这份感慨,既承载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也交织着他对生活无可奈何的叹息与淡淡的哀愁。
游玩间隙,【坐玉石,敧玉枕,拂金徽。】诗人端坐于玉石之上,斜倚玉枕,手指轻拂金徽,这一幕如诗如画,充满了神秘的浪漫气息。然而,在这如梦如幻的仙境之中,词人的心中却涌动着难以言喻的孤独与落寞,只因那句【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谪仙】象征着被世俗遗弃的仙人,而白螺杯】指用洁白螺壳精心雕琢而成的酒杯,它不仅仅是饮酒之器,这句词深刻揭示了词人在现实生活中寻觅知音而不得的孤独情怀。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暗示诗人自己超凡脱俗,如同灵芝仙草般不染尘埃。诗人鄙视世俗的虚荣和繁华,因为自己追求的只是内在的真实与自然。但诗人对世俗的无奈和对自然的向往,即使面临困境,他也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信念。
这种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态度,正是词人高洁品格的体现。他愿意独自欣赏自己的才华和精神世界,也不为世俗的繁华和虚荣所动,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和高尚品质。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以一种看似随意挥洒的笔调收束全篇。词人在醉酒之后,一路狂奔,下了山去,远离尘嚣,不知归路。而与此同时,明月高悬,清光皎洁,如同一位无声的伙伴,一路伴随着他。这一景象既展示了词人超脱尘世,不受羁绊的洒脱性情,又透露出他对理想世界的一种浪漫向往。他的内心深处,似乎一直追寻着那片能让心灵自由飞翔的理想天空,而明月则成为了这一追求的象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诗词简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一首词作,写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首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词中经典【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展现了诗人对明月的赞叹和向往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揭示了自然与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表达了对情感的珍视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诗词鉴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人在追溯明月的起源、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词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称自己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

【起舞弄清影】词人在月光下起舞,清影随之摇曳的美丽画面。这里的【清影既指月光下词人自己清朗的身影,也暗指天上的明月。词人通过与明月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此句还暗示着词人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积极面对生活的艰辛。

【何似在人间】对比天上人间生活。词人认为,尽管月宫美丽,但人间的温暖和真实却是月宫所无法比拟的。这里的【何似】表达了词人坚定的信念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这种情感与词人对明月的向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词人对现实生活的珍视和热爱。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
【转朱阁,抵绮户。】明月逐渐升高,从朱红色的楼阁边转过,又低低地悬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的情景。词人运用细腻的笔触,将月亮的移动和光影的变化生动地展现出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凄美的氛围。【朱阁和绮户】描绘也富有诗意,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色彩。

【照无眠】因思念亲人而彻夜难眠的词人。此时卧躺在床上,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床前,照亮了词人无眠的身影。这种情境既体现了词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词人对此感到生活的无奈和心中的苦闷。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显得特别圆呢?这种无理的埋怨进一步衬托出词人对于亲人团聚的渴望和对于离别的痛苦。同时,这种感慨也表达了词人对于人生无常和命运无常的深刻认识。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词人用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此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的【长久】不仅指寿命的延长,更包含了生活的幸福、安康和心灵的宁静。词人借此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关切和祝福,希望他们能够健康长寿,生活幸福美满。这种情感的表达,直接而真挚,充满了人性的温暖和善良。

该词进一步拓展了词人的情感视野。【婵娟】原指美好的样子,这里指代明月。词人通过明月这个意象,将彼此的情感联系在了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之遥,只要同在一轮明月之下,就可以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感受彼此的心意。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富有诗意,又富有哲理,体现了词人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老夫聊发少年狂】此句以【老夫】自称,表现出一种豪迈的气概。接着的【聊发少年狂】透露出词人内心的狂放不羁和激昂的斗志。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显示了词人的自信,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
【左牵黄,右擎苍】描绘了词人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的场景。这里的【黄】指的是黄犬,【苍】则是指苍鹰。黄犬和苍鹰都是古代打猎时常用的动物,黄犬可以帮助猎人追踪猎物,而苍鹰则可以用于捕捉猎物。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形象地展现了他出猎时的威武之势。

这句词所传达的意象和情感也是非常丰富的。词人通过描绘自己出猎时的英姿,展现了自己的威武豪迈气概。左手牵黄犬,右臂托起苍鹰,这种姿态不仅展现了词人的力量和勇气,更传达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其次,这句词也表现了词人的豪情壮志。词人用【狂】字来形容自己的出猎场面,抒发了自己心中的豪情壮志。他不仅要享受打猎的乐趣,更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报答百姓的厚意,展现出他为民除害、保一方平安的决心。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句词通过描绘词人华丽的装束和庞大的队伍,展现了一种壮观的场面。锦帽貂裘,彰显出词人的尊贵和荣耀。【千骑卷平冈】则描绘出队伍行进时的雄壮和威武。这种场面的描绘,体现了词人的地位和威望,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词人希望报效朝廷、关心民生的决心和志向。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英勇善战、威武豪迈的孙权的敬仰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显示了词人的忠诚和担当,也体现了他对于英雄和豪杰的崇拜和追求。




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醉酒的词人借助酒力抒发出内心的豪情壮志。酒酣之后,词人的胸胆依然开张,豪情不减当年。尽管鬓角已经微微染上了霜花,但这并不妨碍他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种老当益壮的精神状态,充分展示了词人的坚韧和毅力。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借用了汉朝冯唐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他希望能够像冯唐一样,手持符节出使云中,为国家效力。然而现实中,词人却身处密州,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这种壮志未酬的感慨,让人感受到词人的无奈和渴望。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词中,词人通过描绘自己拉弓射箭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抗击外敌、保卫国家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他将会挽起雕弓,瞄准西北方向的天狼星,射出强有力的箭矢。这种形象的塑造,既展示了词人的威武之姿,也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担当。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3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宋 杨炎正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风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诗词简介】《水调歌头·登多景楼》是宋朝文学家杨炎正于淳熙五年(1178年)创作的一首词。杨炎正,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南宋名臣杨万里的族弟。这首词是他在与好友辛弃疾同游扬州多景楼后所作,通过描绘楼头远眺的壮阔景象和抒发感怀伤时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感慨。

词的上阕写景,叙述登上高楼后饮酒赋诗,纵目远眺,展现出一幅空旷辽阔的秋日江山图。下阕抒情,描写北望中原,感慨神州陆沉,自己有心报国,却无路请缨。全词以壮丽的江山衬托作者抑郁的心情,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
【诗词鉴赏】【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这句词起笔即以寒冷的眼神眺望空阔的天际,展现出词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客居他乡,面对秋天的萧瑟和寂寥,词人的心情更加沉重和难以承受。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展示了词人的敏感和细腻,也体现了他对于秋天和客居生活的深刻感受。

【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词人借助酒力振奋精神,登上高楼远眺。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驱散内心的忧愁和沉闷,展现出一种倔强和自信的精神风貌。这既显示了词人的豪情壮志,也体现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在此句中词人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江山图景,并将其与龙鱼的悲啸相呼应。这种描绘方式既展示他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感慨。【不暇顾诗愁】透露出词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自己过于忙碌和压抑而无法顾及自己的诗歌创作。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风露巧欺客,风冷入衣裘。】词人借助风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客居他乡的孤独和凄凉。风露似乎特别喜欢欺负客人,它们无情地侵入词人的衣裘,让他感受到寒冷的侵袭。这种形象的塑造,既增强了词人的情感表达力,也展现了他对于客居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这三句直如兜头一瓢冷水,使满腔热血变为凛凛怀冰。纵然气贯长虹,怒发冲冠,也只好化作感慨,望着神州大地去兴叹而已。自抒神伤与壮志难酬的感叹。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词人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家效劳,但却找不到途径的无奈和悲哀。他感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无法得到发挥,只能在空白中度过时光,让头发逐渐变白。这既体现了词人的忠诚和爱国心,也揭示了他面临的困境和挫折。

此句展现了词人的坚毅和执着。尽管他面临着报国无路的困境,但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用一生的时光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种精神风貌,让人感受到词人的伟大和崇高。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英雄困于末路,志士沦于下位,平生的肝胆意气,只能使自己更加消损憔悴,随着光阴的流逝而冉冉老去,难望有所作为。词人虽然不甘心沉沦江湖去做个不关心世事的隐者,

【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首句即展示了词人深深的思考和感悟。【江月】象征着永恒不变的自然之美,而【此意】则代表了词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词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江月,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进一步寄托于沙鸥,沙鸥在江面上自由翱翔,象征着自由和无拘无束。词人将自己的情感【分付】给沙鸥,意味着他向往这种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通过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哲理性,使读者在欣赏词的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词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4

水调歌头·平山堂咏东坡韵

宋 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篷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瞑,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诗词简介】此词以登平山堂所见景物为起,转入抒情、议论,在怀念欧阳修、苏东坡两位“文章太守”的同时,抒发了对国土未被收复的愁恨。全词从平山堂眺望的江山起笔,写词人登堂远望的情景,由写景自然地转入抒情和议论,结构严谨,意境丰满,融抒情、议论为一体,含义深广,具有一种淡淡的感伤色彩。
词的全篇主要写景,描写了平山堂上秋雨过后的壮丽景色,以及词人在大江南北的漂泊生涯。词的下片则转入抒情、议论,通过对平山堂人间遗迹的凭吊,以及对欧、苏两位历史名人的怀念,进一步抒发了词人的感慨和忧国之情。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诗词鉴赏】本词展现了一幅江南的秋景【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就把江南秋日雨天和晴天的特色呈现于读者眼前。以【碧】形容秋雨,这是词人的独创,一则写出江南的秋日依然一片青绿,连下的雨都映成碧绿的颜色,二则写出秋雨过后,山色、田野都变得更绿,仿佛为碧绿的雨丝染过似的,这就自然引出【山色倚晴空】这样的晴昼景色。

词人的愁情却弥漫在江南江北】这就表明他的愁不是由自然景色引起的一般性的悲秋,而是另有原因。这四字正是这愁的原由】,怅望江南,偏安一隅。放眼江北,沦于敌手。江山社稷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哪能不令人愁?分付酒螺红】即借酒浇愁之意,螺红】乃是一种酒的名字。

【芦叶蓬舟千重】词人正在行旅途中,所乘坐蓬舟一叶穿过重重芦叶飘泊于江湖之上,菰菜莼羹的美味仅存于昔日的记忆之中。他抬头仰望南归的大雁,想到自己事业无成,壮志未酬,无语可寄。

醉眼朦胧中北望黄河、洛水,缥缈难见,大好河山不能恢复的遗恨只能沉浸在眼前的夕阳之中,【夕阳】这既是诗人眼前的景象,又是南宋小王朝的象征,【遗恨夕阳中】是一句多么沉痛、深刻的警句呵!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苹洲外,山欲瞑,敛眉峰。】描绘了一幅深邃且富有情感的景象,通过寥寥几笔,词人便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并将自己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其中。诗人在江上飘泊,回眸苹洲之外,暮色四面袭来,几乎溶尽了山影,山似眉峰皱,山峰与诗人的眉头一样都在愁苦中紧蹙。

【苹洲外】三个字,让人联想到一片广阔的水域和郁郁葱葱的洲渚。这里的【苹洲】可以理解为水草丰茂的湿地,也象征着词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山欲瞑】既描绘了天色渐暗,山峦即将隐入暮色的情景。这里的“瞑”字,既指天色的昏暗,也指词人心情的黯淡。结句【敛眉峰】将山峦比作人的眉毛,形容它们在暮色中逐渐收敛,仿佛是在叹息或者沉思。这里的【眉峰】也隐喻着词人内心的忧愁和沉思。

【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此句用的是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典故,人生短暂,词人慨叹自身盛年易逝,事业无成,转眼之间年华老大,壮志即尽付东流。
这里的【两仙翁】指的是历史上的两位杰出人物,他们的事迹已经成为了人间陈迹,让人在俯仰之间不禁叹息。这种叹息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历史的敬畏。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一句,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杨柳和烟雨是江南的典型景象,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而【磨灭几英雄】则是对历史上那些英勇无畏、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缅怀和惋惜。这些英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消磨殆尽,只留下了他们的传说和事迹。
结语,在【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一句之中,词人发出一声长叹:茫茫天地之间,只有我一人如此长啸浩叹,而叹有何用,啸又何益?明天还是得迎着西风匹马踏上人生的征途,跋涉长驱!这又表现了诗人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一种虽九死而未悔的韧性和顽强毅力。此处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孤独和豪情。这种豪情和孤独感是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和理解,也是词的情感高潮。



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5

水调歌头·贺人新娶集曲名

宋 哀长吉
 紫陌风光好,绣阁绮罗香。相将人月圆夜,早庆虞美人。先自少年心意,为惜殢人娇态,久俟愿成双。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
 索酒子,迎仙客,醉红妆。诉衷情处,些儿好语意难忘。但愿千秋岁里,结取万年欢会,恩爱应天长。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

【诗词简介】此词是南宋诗人哀长吉的作品。哀长吉,字叔巽,又字寿之,晚号委顺翁,崇安(今属福建)人。他是嘉定十三年(1220)的进士,曾任邵武簿,调靖江书记,秩满后归隐武夷山。他的诗作包括《水调歌头·贺人新娶集曲名》、《齐天乐》、《朝中措》、《西江月》、《瑞鹤仙》等,其中《全宋词》辑录了他的六首词。

这首词是对婚礼的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互相交织,通过对新郎、新娘的情态的描写,以及对婚礼场面的渲染,表达了对新人的美好祝愿和对生活的赞美。词中贯穿着欢快情绪和良好祝愿,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
【诗词鉴赏】【紫陌风光好,绣阁绮罗香】描绘了京城大道上的美景,表现出京城繁华、盛大的氛围,为后文喜庆场面的描绘做好了铺垫。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和美感,其中蕴含着词人对于美好生活、繁华景象的赞美,以及对爱情和幸福的向往。

诗词以【紫陌】为引,紫陌通常指的是繁华的街道或者贵族女子所居之处,此处用以形容风光美好,展现了词人对于外界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留恋。同时,【风光好】三个字简洁明快,直接表达了词人的赞叹之情。

此时,视角转向室内,【绣阁】代指古代女子闺房,而【绮罗香】则形容女子身上所穿的华丽衣裳所散发出的香气。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室内环境的华美和女子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透露出词人对于女子美丽和爱情的向往。



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相将人月圆夜,早庆虞美人】这是在月圆之夜,人们共同庆祝的场景。【相将】表示人们相互携手,共同庆祝,而【人月圆夜】则强调了月圆之夜的特殊意义,增添了节日气氛。【早庆虞美人】则表明了庆祝的对象是【虞美人】,可能是一位美丽的女子或者是新婚夫妇,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于庆祝对象的祝福和美好祝愿。
【先自少年心意,为惜殢人娇态,久俟愿成双】叙新娘时于空际传神,述宾客则就实处敷色,在言新郎时,将他对美好爱情的强烈渴望刻画得活灵活现,他对少女那娇媚的姿态爱慕已久,在经历过多少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后,终于等到洞房花烛夜这样美好的时刻。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引用了《诗经·邶风》中的【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原诗描绘的是燕子飞翔的场景,象征着自由、欢乐和恩爱。在这里,词人借用这一典故,赋予【此夕】以特殊的意义,即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人们的欢乐如同飞翔的燕子,自由自在,充满快乐。【于飞乐】实为一个词牌名,词人巧妙地将其融入句中,使得整句词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保持了流畅的语感。

这里的【双燕象征着恩爱的情侣或夫妻。词人用【共学】来形容人们一同效仿双燕,回归温馨的家梁,表达了对人们共享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燕归梁】也是一个词牌名,词人巧妙地将其与“共学”相结合,使得整句词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趣味。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索酒子,迎仙客,醉红妆。】【索酒子】三字直接引出了酒的主题。在古代文化中,酒往往与诗歌、歌舞、欢庆等场景紧密相连,被视为一种能够激发灵感、增进情感的饮品。这里的【索酒子】可以理解为寻求酒水,或者是呼唤酒侍,为接下来的欢庆场景做铺垫。

【迎仙客】则将场景转向迎接贵客,这里的【仙客】可以理解为天上的仙人或是尊贵的客人。这一表述不仅增添了整首词的神秘色彩,也表达了词人对尊贵客人的热烈欢迎和期待。
【醉红妆】是对前面场景的延续和升华。在这里,【醉】字表达了人们因酒而陶醉的状态,【红妆】则是对女性美丽形象的描绘。整句词可以理解为在酒醉之后,美丽的女子们展现出迷人的风采,为整个场景增添了更多的欢乐和美好。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诉衷情处,些儿好语意难忘】是写新郎新娘喝完交杯酒后,终于得以在洞房里倾诉多日来的相思,而且免不了海誓山盟。前面饮交杯酒是实录。这时“诉衷情”的场面则是作者的想象,却在情理之中,显得分外甜蜜亲切,让人神往。
【但愿千秋岁里,结取万年欢会,恩爱应天长】表达了词人的深情愿望,希望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爱情能够长久持续,如同千年的古树一般,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这里的【千秋岁】不仅指时间的漫长,也寓意着爱情的坚贞不渝。
出于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期许。词人希望在这万年的时光里,能够和心爱的人共度欢乐的时光,享受彼此的陪伴与温暖。这里的【结取】二字,寓意着紧紧把握住幸福,不让它轻易流逝。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恩爱应天长】则是对爱情最美好的祝愿。词人希望这份恩爱能够像天一样长久,永远不变。这里的【天长】既是对时间的赞美,也是对爱情永恒不变的承诺。
【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则是预言此人家春风长驻,将早生、多生贵子了。【兰玉】句用的是《世说新语。言语》中典故,该书载东晋名臣谢安问子侄们道:“为什么人们都希望自家的子弟们好?”其侄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此句大意是:这就好比人人都希望芝兰玉树那样的香花名木生长在自家的院子里、台阶边。中国古代以多子多孙为人生一大福事,对子孙寄予厚望亦是人之常情,所以贺人新婚时常说“早生贵子这一类祝福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