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8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2024至2025财政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关于楼市、股市等方面都迎来利好政策。其中,楼市方面,即日起,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无须再缴付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
此次全面撤销的三项买房印花税俗称为“辣招”,自2010年香港楼价飞涨以来陆续推出,以抑制炒楼之风,其中,额外印花税是为了打击炒房客而设,在2023年“减辣”之后,买家印花税、新住宅印花税的税率已经从15%降至7.5%。
香港鱼涌的彩色公寓楼及住宅群。IC供图
三项买房印花税无须再缴
2月28日上午,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香港特区立法会综合大楼会议厅发表2024至2025财政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预算案的主题是:坚定信心、抓紧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其表示,预测香港全年经济实质增长介乎2.5%—3.5%,香港经济在2025年至2028年间,平均每年实质增长3.2%。基本通胀率预计为平均每年2.5%。
在新一年政府财政预算案中,备受关注的是楼市刺激政策。
当天,陈茂波宣布即日起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即所有住宅物业交易均无须再缴付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在当前的经济及市场情况下,有关楼市调控措施已无需要。
此次全面撤销的三项买房印花税俗称为“辣招”,自2010年香港楼价飞涨以来陆续推出,以抑制炒楼之风。其中,额外印花税是为了打击炒房客而设,买家在购房后6个月内转售需缴纳楼价20%的税项,6个月至1年内转售需缴纳15%,1年至2年内转售缴纳10%。买家印花税针对的是所有非香港永久居民、或者是以公司名义在香港购买住宅者,新住宅印花税则是针对所有在港购买首套房以外的业主。
值得留意的是,2023年曾对三项买房印花税进行“减辣”。陈茂波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于去年10月25日宣布调整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有关调整包括额外印花税的适用年期由3年缩短至2年、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的税率减半、为外来人才置业印花税实施“先免后征”安排。其中,“先免后征”安排深受欢迎,已有超过500多宗申请获批,证明香港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
去年香港楼市成交量创33年新低
此次全面取消楼市调控措施,是在去年楼市成交量创近33年新低后。
香港特区政府差饷物业估价署此前公布,2023年香港全年私人住宅楼价指数累计下降约6.8%,连降两年。香港2023年的整体楼宇买卖合约登记数为5万8023宗,为1991年中原地产开始记录该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即成交量创33年新低,二手住宅销量也创28年新低。
与此同时,香港房产按揭数量也降至逾20年低点。根据经络按揭转介的报告,香港去年全年现楼按揭宗数为7万3906宗,创2001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全年楼花按揭宗数为1581宗,创2005年以来的全年新低。
在今年2月20日,中原集团行政总裁施俊嵘透露,去年中原地产香港促成一二手房产交易共13465宗,涉及金额达1272亿港元。其中,一手房交易4583宗,金额454亿港元。
施俊嵘表示,尽管香港楼价去年下跌,但租金持续上涨,租金回报率稳步提高,平均达3.1%,部分屋苑甚至高达4%。若下半年减息,利率将重新倒挂,将会出现“供平过租”的情形。
而中原集团创办人施永青近日在出席活动中亦表示,今年香港楼市有机会峰回路转,《财政预算案》为香港楼市提供了一个全面“撤辣”的好机会。他认为,若不为香港楼市“撤辣”,下一阶段将会有大量的风险资产价值蒸发,进而影响社会投资意欲。香港楼市的转机或因香港特区政府调整地产政策,当前应放宽资金入市。
施永青预期,今年上半年香港楼价尚有一些跌幅,但当政策改变及减息后,楼价将会回稳,今年料企稳现时水平。他指出,香港住宅供应其实不够充足,可见租金正在上升,因此,预计下半年租客或买家会提前入市买楼。
股市同样迎利好
此外,《财政预算案》中,其中关于股市等方面都迎来利好政策。
“过去一年,我们在发展股票市场方面进展良好。我们联同各监管机构和香港交易所(港交所)推出了多项措施,包括设立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港币-人民币双柜台股票交易机制。”陈茂波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会全速落实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去年10月提出的多项建议,包括改革创业板等。港交所已就建立库存回购股份机制、在恶劣天气下维持市场运作等征求市场意见,目标是今年落实。
在吸引海外企业来港上市方面,港交所已于去年将沙特阿拉伯和印尼证券交易所纳入认可交易所之列,便利在其主板上市的企业在港第二上市。
陈茂波表示,为进一步提升市场效率和流动性,香港证监会及港交所正探讨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完善上市机制,研究优化首次公开招股的价格发现流程,以及审视上市公司的公众持股量要求,提升市场效率,结构性产品的上市要求和安排也会优化,并降低其上市成本,此外,还包括了优化交易机制,即探索收窄最低上落价位,以缩窄买卖差价,今年第二季将提出建议,研究优化股票现货买卖单位,探索进一步优化衍生产品的持仓限额及保证金安排等。
整合:李芷琪
采写/摄影:南都·湾财社记者 邱永芬
综合:证券时报、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