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车之道 产业】汽车圈有句行话:“世界的丰田,中国的大众”。指的是丰田是全球市场的销量冠军,而大众则是中国市场的销冠品牌,巅峰时期占据了中国车市半壁江山。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的大众汽车显然已跌落神坛。新能源的迅速发展改变了车市的游戏规则,自主品牌的崛起,合资品牌的下滑,此消彼长已然成为不可逆的发展势态。
销量下滑,神话不复
作为国内最负盛名的合资品牌,一汽-大众隶属于大众集团南北分支之一,旗下的车型覆盖面极广,速腾、宝来、迈腾、高尔夫、探岳等主力车型也都曾是各自细分领域中的销量担当。
2020年,一汽-大众累计终端销售216.18万辆(含奥迪进口车),其中大众品牌销售128.03万辆,以单一品牌超百万辆的销量傲视群雄;2021年,一汽-大众全年累计终端销售185.万辆(含奥迪进口车),销量远不及往年,其中大众品牌销售98.86万辆,同比下滑了22.78%;2022年,一汽-大众全系品牌再次下滑至182.36万辆,大众品牌销售104.11万辆,销量持续,在大市场中表现依旧不够突出。
以一汽-大众引以为傲的轿车领域为例:曾经霸榜紧凑级家轿市场的一汽-大众速腾和宝来,如今却被比亚迪的秦PLUS DM-i直接按在地上摩擦:2023年8月,速腾月销量为23734辆,宝来月销量为10804辆,而比亚迪秦PLUS销量高达37129辆,比两者加起来还多。而中级轿车大众迈腾在比亚迪汉和海豹的攻势下显然也难以招架:2023年8月,迈腾月销量为15860辆,而汉月销量为25179辆,销量差距高达一万台。
SUV方面,作为量担当的探岳和奥迪Q5L也都双双跌出热销榜单。畅销车型的销量暴跌,全线崩盘的一汽-大众正遭遇销量“滑铁卢”。
冠军失守,合资没落?
回顾过往的战绩,一汽-大众在2017-2020年间的发展甚是辉煌,终端销量连续四年超过200万辆。而在新能源争夺战中,一汽-大众的销冠宝座却已让贤比亚迪。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累计上险量已经超越南北大众之和,颠覆了一汽-大众燃油车市场地位,正式登顶中国最畅销的汽车品牌。
据乘联会发布的《2023年7月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显示,前五名的品牌分别是比亚迪、一汽-大众、长安汽车、上汽大众和吉利汽车。前五名中自主品牌就已占据了三个席位。
从榜单中我们不难看出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两极分化非常明显。自主品牌的批发销量均为强势增长,合资品牌的批发销量则普遍下滑:位居榜首的比亚迪,以230,882辆的惊人销量实现了同比高达45.2%的增长,市场份额占13.0%;位居第三、第四位的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也均有7.5%和3.0%的增长幅度;反观位居第二的一汽-大众,以152,062辆的销量,同比下滑了1%,市场份额也仅为8.6%。
从最直观的销量成绩中,我们明显感觉到“传统的燃油车企不再吃香,自主新能源车企逐渐崛起”。对于国内市场来说。比亚迪反超一汽-大众,证明了合资品牌也并非坚不可摧,只要产品实力过硬,赶超是分分钟的事。
在国内市场出现乏力的合资品牌,为自主品牌的反击提供了空间和机遇,凭借优异的技术积累和良好的市场表现,自主品牌开始逐步瓦解以一汽-大众为首的一众合资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地位。
投诉霸榜,执迷不悟
在销量榜单上接连失意的一汽-大众却频繁现身投诉榜单,甚至以投诉量和差评度的“绝对优势”占据榜首。
根据车质网投诉数据统计,光2021年上半年,一汽-大众旗下就有4款车型探岳、迈腾、速腾和奥迪A4L进入投诉榜单前十,其中探岳、迈腾和速腾更是包揽了榜单前三。
投诉量为1613宗的探岳,连续三个月蝉联投诉榜单榜首,主要的投诉问题是车辆最为核心的发动机相关部件:发动机排气故障、油耗高、发动机启停系统故障等。
多位车主反映,探岳因颗粒捕捉器堵塞油耗过高,导致车辆出现加速无力,增加油耗,换挡顿挫等情况。面对车主们的一再反馈,厂家一直无动于衷。而4S店维修工作人员也仅表示“该问题只能通过定期跑高速暂时解决”。这不相当于把问题又抛回给车主?厂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态度,让车主们怨声载道,导致了探岳销量持续下滑。
其实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始终没有拿出应有的态度和诚意解决问题。
面对频发的质量问题,一汽-大众并没有以积极召回、主动解决问题的态度挽回消费者的信任,而是选择忽视消费者的诉求,一次次推卸责任忽悠车主,迟迟拿不出解决方案,更没有赔偿补偿方案,一时就给人留下“店大欺客”的印象,严重影响了品牌形象,出现严重的品牌信任危机。最终在被迫于舆论和车主的压力一汽-大众也推出解决方案,但是时至今日,探岳因颗粒捕捉器堵塞油耗过高的问题还时有发生。
当下的汽车消费已进入用户体验时代,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厂家的态度。一汽-大众不断蚕食着国内消费者的信任度,导致旗下产品的口碑和销量的持续下滑,消费者亦是渐去渐远。
油电齐驱,不进则退
身披销冠光环的一汽-大众,不仅遭遇着销量和质量的双双下滑,而且其在新能源领域似乎也是混吃等死的节奏。电动化时代的到来,面对造车新势力的追逐,一众老牌车企纷纷倒下,一汽-大众追赶的脚步也显得尤为沉重。
2019年,大众ID系列下首款纯电动紧凑型SUV ID.4亮相法兰克福车展;2020年11月,一汽-大众ID.4 CROZZ亮相广州车展,并于次年1月份开启预售;2021年6月,一汽-大众另一款ID系列车型ID.6 CROZZ正式上市,次月便完成了首批交付。如此密集的新车上市节奏,不难看出一汽-大众寄希望于ID系列车型改变其在新能源市场落后的决心。
然而理想的丰满更是映衬出现实的骨感,市场和消费者对于ID系列车型的反响并不乐观。目前一汽-大众在售的ID.4 CROZZ和大众ID.6 CROZZ处于一个“卖不动”的状态。
2023年上半年,ID.4 CROZZ、ID.6 CROZZ两款车型的上险量分别为10711辆和5441辆,同比下滑了41.25%和41.55%,两车的月均销量都维持在低水平线,还不及比亚迪的零头,形势不容乐观。
对于新生代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来说,曾经号召力极强的大众车标并不奏效了,它们更需要的是高颜值、高性价比和智能交互体验,而这些都是一汽-大众新能源无法满足的。除了无法适配消费者的需求之外,ID系列上市不久却问题不少。
一汽-大众ID系列车型被爆出现大量仪表和车机黑屏的现象。不少车主表示,ID.4 CROZZ和ID.6 CROZZ都均在启动状态下黑屏、行驶中黑屏的故障,一定程度上危及到驾驶安全。
除了ID.家族系列的纯电动车型,一汽-大众也推出了迈腾GTE插电混动和探岳GTE插电混动等车型以响应插混市场的需要。然而这两款车的市场热度和销量同样折戟沉沙。以近一年的销量数据来看,腾GTE插混版月均销量不过1200辆,探岳GTE插混版月均销量则不超过500辆,声量之低让人大为震撼。
曾经的大众车标即为销量口碑保证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燃油车阵营尚且还能有宝来、速腾、迈腾等苦苦支撑,电动化却是新车乏力不尽人意,一汽-大众的“油电并进”发展计划显然壮志难酬。
频繁换帅,领导无方?
在业内人士看来,主力燃油车销量下滑,电动车在华表现不尽如人意,投诉维权问题无疾而终等等一些列问题,都是在给一汽-大众和潘占福先生敲响警钟。
(潘占福)
作为根正苗红的一汽子弟,潘占福于2020年12月12日高位接任一汽-大众总经理。在发展势头良好的状态下,一汽-大众进行人事换防,为品牌发展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回顾潘占福接手这两年,一汽-大众持续走着下坡路,他的个人能力也是饱受外界争议。按照惯例,他的任期即将到期,还会受到一汽集团的重用?
一汽集团正式进入邱现东时代,还会让一汽-大众继续这么沉沦下去,还是调整一汽-大众领导班子?
(邱现东)
燃油市场的品质失守,新能源市场的首秀受阻,即便依旧保持着百万台的年销量,但一汽-大众的用户口碑却出现了暴跌。
一汽-大众多面临的问题,到底是潘占福改革战略的失策,还是一汽-大众老合资车企的庞大体系化问题?
这个问题就留给邱现东和潘占福来解答了?
小编有话说:
在某种程度上,一汽-大众可以说是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面对当下“不进则退”的发展势态,在电动化进程上乏力迟缓的一汽-大众,被自主品牌超越甚至淘汰,也只会是时间问题。
纵观当下车市,一汽大众是合资阵营中为数不多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车企,但依旧难以抵挡新能源的强势冲击。在越来越卷的中国市场,跌落神坛的一汽大众倘若再不拿出大招,或许也只能落得黯然离场的结局。
在新能源的滚滚浪潮中,一汽-大众正在失去“大众”。在新能源争夺战中逐渐失势的一汽大众,还有机会吗?
近日,我们还有一篇关于一汽-大众的2023年深度分析的文章,敬请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