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央行原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再预测中国未来5年楼市走向,或又是对的

0
回复
202
查看
[复制链接]

8886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116
发表于 2024-1-19 22: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几个信息,让人感觉楼市似乎有启动的迹象。
一个是,根据钱江晚报的报道显示,最近有杭州的房产中介圈出现了全款收房现象,虽然收的价格要比市场低大概7成的样子,据当地的中介讲,虽然价格较低,但对于那些急需现款的房东来说,还真有成交的案例。至于中介收房的现象为什么重出江湖,原因说是杭州一些学区房有超跌复苏迹象,数据就是2023年最后两个月成交量超过了1-10月份的总和。



二个是,深圳在2023年新楼盘入市量达到了178个,新增供应面积约580万平米,比2022年上升了27%,其中还出现了4个全国热议的“日光盘”。所谓量在价先,这被一些人视为市场筑底回暖的信号。有了点底气,所以据该报道统计,预计2024年将有超180个新盘上市。
三是根据机构诸葛找房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开年的前两周,重点监测的10个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和同比分别上涨36%和40%,像成都、深圳、北京、上海、佛山等城市的二手房活跃度都呈现上升趋势。用报道的话说,新年伊始,多个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呈现回暖特征。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楼市就即将起飞呢?综合来看,答案可没那么简单。仔细分析一下这3个信息就知道个大概。
比如杭州房产中介收购二手房这事,他们的收购价已经骨折了,有落井下石之疑,因为正常情况下,挂牌的市价到成交价,一般让5%-10%不得了了,这直接来个30%,这其中明显是有较高利润的。而且,杭州有些房产中介本身就有炒差价房的历史传统,拿到手后,再经过他们简单装修一下,卖相又好,一旦收购成功,基本都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而深圳呢,只看到了推盘数量挺多,但实际去化同比还下降了8%,实际的库存也证实了这一点,有机构算了一笔账,若按照全年每月平均去化量来算,深圳的新房库存要卖19个月以上,远高于10-12个月的供需平衡线。说白了,新房库存量还在进一步增长中,目前还看不到市场转向的趋势。
至于二手房成交量增长。其实嘛,全国去年的二手房成交量增长都很明显,增幅达到了4成,但结果还不是市场继续下行嘛。原因很简单,二手房成交量之所以高,主要还是房东以价换量促成的,一个一个小区,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反正都是买,购房者当然选择更具性价比的二手房嘛。
所以,各位没必要大惊小怪,不要听风就是雨。种种迹象表明,关于中国未来5年楼市走向,总觉得,央行原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的预测或又是对的。
他曾经多次预测楼市,事后看,基本都是言中了。现在想想也不奇怪,他做过央行统计司司长,对各项数据应该是了如指掌,推出的结论自然也是有依据的。比如在2019年底时,他说未来半年到1年半时间,房价将再次上涨。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房价果然在2021年上半年冲上顶点。此后一路调整至今,他则在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再次预测,主要有3个方面:



1.目前房地产市场呈现复苏迹象,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销售和价格正在好转,市场长期将呈“L”型;
2.房地产行业调整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呈现下行趋势,整个过程或需要4-5年时间;
3.本轮房地产调整是趋势性的,不是周期性的,未来不可能再通过房地产大幅拉动经济增长。
那么,如何理解他的话呢?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他谈了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行业,所以,我们不要单纯的理解为价格。他说房地产市场有复苏迹象,这与文章前半段看到的信息数据吻合,特别是新房价格,确实出现了稍微的回升,这算是市场企稳回暖的显性特征。
但他也说了,市场将长期呈现“L”型,这跟我们常说的,经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呈现“L”型是一个道理。以前每年经济增长保持10%以上增长好多年,但到了一定阶段后,增速下行的就比较快,到了年度5-6%增速时,L型特征就比较明显,也就是说,回落归回落,但在5-6%这个区间还是要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未来几年大抵都是如此。而我们的房地产市场也是如此,从2021年顶峰期的18亿平米销售,降到目前年10-12亿平米区间,也将持续多年,这是销售市场“L”型的含义。
其次,关于房地产行业的恢复,如果按照盛松成的说法,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算的话,大概要到2025年或2026年才能调整结束。同样,他说的是房地产行业,不是价格。实际上,万科创始人王石2023年11月的观点与盛松成的观点类似,且也做了具体解释。
王石说,借鉴日本的经验,房地产行业大概需要3-5年时间才能调整过来,这个调整主要是指房企债务暴雷不断发生,后面还会有,虽然国家已经采取措施处置这些事情,但还需要时间。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庞大的房企债务是行业发展的制约,不可能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或资金支持优质房企,或重组兼并,或关门,处置这一列问题都需要足够的时间。
最后,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即国家在努力降低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度,既然持续调整了这么久,也要坚持“房住不炒”原则,那就是国家有意为之。按盛松成的说法,房地产贷款余额从2023年第二季度的23.1%,降至第三季度的22.7%,让更多资源流入制造业和服务业,这是发展趋势,不可逆。说白了,就行业而言,我们未来不可能再重振昔日雄风,行业会逐步回归到相适应的位置。



为什么会说盛松成对未来楼市走向的判断有道理呢?房君觉得有3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人口因素。这应该是最根本的因素,近五年我们的出生人口变化很大,从一年出生1600多万、1700多万,骤降至2022年的956万,2023年的数据还没出来,但不少观点认为,很可能比2022年还少,一些幼儿园关闭的信息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说到底,没有人就没有购房需求,出生人口下降,也意味着住房的需求将下降,房地产市场规模也可能保持那么高,市场蛋糕也会逐步变小。当然了,出生人口应也不会无休止下降,一是国家在采取措施,鼓励生育,另一方面,人口替代的自我修复机制也在起作用,住房市场在一定时间内呈现“L”型应该也是靠谱的。
二是我们吸取了日本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教训,不会任由房地产泡沫继续扩大,这是国家调控房地产的动机。有人说,我们这轮房地产支持政策能够再早点出就好了,起码救起来的速度会更快。话虽这样说,难道国家看不到吗?显然不是!如果要想房地产在短期内恢复,完全是有办法的,比如,迅速放开一线城市的所有限购措施,让炒房客入市,让一线城市带动其他城市楼市热度,但直到现在,仍旧没有这么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想房地产泡沫再次扩大,重走日本当年房地产泡沫破裂的老路。手把手护着房地产行业,让行业风险逐步出清,用4-5年时间应是合理的。
三是就房地产销售和价格而言,短期触底的可能性比较大,或者再继续下行的空间比较有限,部分城市或率先企稳回暖。这个没什么好说的,目前各方的观点已经逐步趋向一致。
整体而言,2024年上半年市场,基本还是以价走量。现在购房市场的信心,在2023年底的成交量看,市场信心有所恢复,特别是一些抱着抄底心态的购房者,他们觉得市场差不多了,这种情绪会延续到2024年上半年,对楼市去库存有帮助。现在业内比较一致观点是,下半年市场将有所表现,具体而言:



都知道,从2021年下半年楼市调整至今,房企拿地的节奏明显放缓,新开工的面积大幅下降,也就是说,市场需求虽然在下降,但供应量也在快速下降,一旦市场回暖的话,库存下降较快,但新增供应又不多,这将体现在未来1-2年的市场上。
此外,2023年底的土地市场已经在一些热点城市有所回暖,比如成都、杭州、西安等城市,包括此前较为低迷的郑州、武汉等土拍市场,也有一些溢价成交地块成交,说明已有先知先觉的资金在运作。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政策,从一线城市在3个月内,接连两次释放部分购房资格政策,可见国家对促进短期楼市企稳和回暖的决心很坚定,直白地说,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了,释放新的购房需求入市,就是要稳住市场信心,让大家看到,市场的需求还是有的,有住房需求,该买还是要买,不要有什么顾虑。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未来不可能继续重复昔日房地产市场的雄风,但不能说这个行业就不存了,我们的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还被纳入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拆迁还在继续,人们对更好的居住需求也是一直存在的,引用热播电视剧《繁花》中很火的一句台词:
“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日同在。”
大意是,土地是你唯一值得奉献和奋斗的东西。房子难道不是如此吗?毕竟国人家庭70%的财富都在房子上面,96%的人都拥有住房。为什么财富占比这么大?拥有率这么高?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回想看,存在即是合理,没有说变就变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