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2023年下半年,楼市或许出现抛售潮,未来房价可能超乎想象

0
回复
202
查看
[复制链接]

8892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134
发表于 2023-11-20 17: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楼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2023年下半年,楼市迎来了一波强有力的刺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楼市全面放开,包括降低首付、利率等,降低购房成本。然而,2023年又迎来更强有力的刺激,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抛售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未来的房价为何变得难以想象?让我们深入分析一下。在当前错综复杂的楼市形势下,理清头绪对我们决定是否入手房产至关重要。



如果您有不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回顾之前的调控历程,从2016年提出“房住不炒”开始,告诉大家房子是用来住的,而非用来炒的。到2020年,开发商面临三道红线,银行实施两道红线,加上棚改、二手房官方指导价等政策,有效制止了很多人继续炒房的欲望。
从2021年开始,每个月都有五六十次的调控,针对即将上涨的城市进行相应调整。经过调控,到了2022年下半年,楼市交易逐渐平稳,此时可以看到炒房客逐渐退出,房价稳定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于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放开了楼市,降低首付、降低利率,并取消所有购房限制。但为什么今年会出现抛售潮呢?



首先,与最近出台的利好政策有关,其中一个重要政策是“认房不认贷”。过去,很多刚需改善群体在购买第二套房时,面临着首付高达50%或60%的问题,尤其是购买商铺时可能达到80%。这增加了很多刚需的负担,导致许多人望而却步。
然而,现在这些限制都取消了,认房不认贷意味着购房贷款按照一套房的流程进行,首付也有相应规定,利率还在降低。在这样的利好政策下,刚需需求释放,而许多炒房客则选择抛售手中的房产,尤其是那些地段较好的房产,使市场进入买方市场。总之,现在是低价卖房的时候。
其次,未来可能会降低存量房的利率。降低存量房的利率意味着已经购房的老百姓压力减轻,但也会有一部分存量房业主选择卖房。由于过去3年的疫情,许多人负债累累,面临巨大压力。在政策强烈刺激的情况下,卖房变得容易,许多人选择减轻自己的经济负担。由于房价已经失去了上涨动力,部分炒房客仍然背负着贷款,或者被套牢。



再者,综合目前楼市上的利好政策,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年所有的利好政策都在全面执行。与之前只放开限购、未放开贷款不同,现在是所有购房障碍全部清除,从低首付、低利率、认房不认贷,到存量房利率下调等,所有利好政策集中在同一年。可以说,购房变得非常容易。那么,在如此利好的情况下,是否是买房的好时机呢?
对于刚需和想要拥有自己房产的人来说,购房确实是一个良好的时机。前提是房价已经稳定,购房成本也降低了,为何不抓住机会入手呢?然而,为什么我们又会谈到未来的房价超乎想象呢?



许多人或许会质疑这个看法,认为未来房价还会大涨。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能用过去的眼光看待当前的房地产市场。过去20年房价上涨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城市化率尚未完成,需求仍然存在,需要不断建房。
但现在房产逻辑发生了变化,城市化率达到了一定极限,开发商负债问题等未解决。楼市需要调转风向,房价失去了上涨动力,但不会轻易跌到谷底。因为大多数人的财富主要体现在房产上,过于大幅降价是不可取的。



三个原因解释为什么房价会超乎想象。首先,需求方面,房价失去了上涨动力,过去20年是因为城市化过程中需求大。人口流向从农村到县城,再到三四线城市,再从三四线城市流向省会城市,再从省会城市流向大城市。但从2022年开始,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人口流动趋势减缓,城市化率暂停。城市规模方面,城市规模已经达到一定量,未来城市发展将较为缓慢。
城市不会再扩张,郊区已经被开发,未来城市发展两极分化更为明显。大城市房价由于人口涌入、地少人多等原因仍然高昂,而小城市房价经过2017年到2018年的涨价去库存,逐渐回归理性。小城市房价没有人口支撑,最终会回归到合理水平。



最后,房住不炒的调控方针仍然存在,未来房子的金融属性将逐渐消退。除了核心地段的房产具有一定金融属性外,大部分房产将变成消耗品,就像我们购买的手机、汽车一样,一旦购买就开始贬值,不再是保值的产品。
从2016年开始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国家不再将房地产作为长期经济发展的重点。虽然房地产目前影响着80%的其他行业和许多民生问题,但未来国家的产业将转型,不再以房地产为主导,买房赚大钱的时代也成为历史。



总结以上三点,房价超乎想象的原因在于需求的变化、城市规模的限制以及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在未来,房子的金融属性将逐渐消退,购住取向成为主流,而未来楼市还将迎来房地产税和租购并举等新政策。因此,要谨慎对待房地产市场,根据个人需求来购买,切勿轻率进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