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山水赋能 生机无限——康县深化“三个共同”共建“五美康县”观察

0
回复
249
查看
[复制链接]

860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279
发表于 2023-7-28 23: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凝神谋发展 实干兴陇原——“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五论深入开#
编者按:
勤奋铸伟业,实干正当时。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全国“两会”精神,近日,陇南日报“开新局 启新程”全媒体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
本次采访活动是全市新闻战线以实际行动担负职责使命,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全省“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以及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展现陇南人民奋发笃行的精神面貌,描绘好凝心聚力的同心圆的重要举措,也是新闻媒体人践行“四力”,提升能力作风的实际行动,更是一次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本平台将陆续刊发相关采访稿件,讲述发展好故事,展示干部新作为,反映基层新气象,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营造氛围,敬请关注!



康县全景。冉创昌 摄

山水赋能 生机无限

——康县深化“三个共同”共建“五美康县”观察

绿野连空,水色清明,夏日的康县葳蕤蓬勃。
顺着干净平坦的水泥路不断延伸,看到缀满枝头的花椒和田地里的西瓜苗、特色中药材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一座座风光迷人的美丽乡村点缀其中,无边绿意环绕下的民宿温馨自然……仿佛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画卷”。
素有“陇上西双版纳”“万宝山”之称的康县,生态环境优越,特色资源富集,是陇南特色产业发展的要地,更是康养宜居的胜地。立足固有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康县从青山绿水中谋发展,持之以恒寻找破题出路,整合盘活县域资源,深化“三个共同”,共建“五美康县”——
保持山水自然美,擦亮强县域的底色;丰富乡村整体美,激活强县域的内力;追求产业品质美,夯实强县域的基础;致力城市精致美,构筑强县域的支点;营造社会真善美,提升强县域的内涵。
对康县而言,“五美”不是简单的标语和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和未来。
擘画蓝图航向定,击楫奋进再出发。一个有信心,有干劲,有坚定奋斗目标的康县,今天比昨天更优,明天比今天更好。
“邂逅”诗和远方 焕发崭新活力
初夏时节的康县长坝镇山根村,山林环绕,流水潺潺,无边的绿意和淳朴的村庄,仿佛让人置身于陶渊明的诗意桃花源中。
村口的“桃园喜居”民宿门前的红灯笼随风摇曳,迎接到来的游客。
走进院内,由农家院落改造而成的房屋风格鲜明,房间内外的灯具、挂饰充满浓浓的乡土气息,漫步其中,清幽雅致的茶室、文艺范儿十足的咖啡屋、古典与现代交织的音乐房……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桃园喜居”民宿清幽雅致。李董 摄
“这家民宿属于村集体经济。院内和房间里的一些装饰品,都是当地干部群众就地取材,再找村里的手艺人设计的。大家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在减少项目建设成本的同时,充分融入了当地特色元素,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面对记者的啧啧称赞,长坝镇司法所所长丁华打开了话匣子。
邻近“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会址的优越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清新自然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四方游客,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比以往更加热闹。
“五一假期,餐饮部试营业收入2万多元。平时散客比较多,周末要提前预订。”民宿餐饮部负责人王亚萍说道。
良好的效益也让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坐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



康县生态良好,气候温润。李董 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近年来,康县通过“旅游+”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开始踏上了旅游业发展的新征程,开辟了产业深度融合新纪元。
朱家沟“五福临门”客栈依托古村康养国家4A级旅游景区,把“乡村旅游”和“民宿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按照项目带动、入股分红的方式来经营五福临门民宿,这种模式后来就作为典型经验被纳入康县模式之中。
福坝村“山根梦谷”流转50亩农户土地,租赁25座院落260间村民旧房,唤醒了“沉睡的资产”,让昔日“空心村”实现蝶变。
……
“华丽转身”已经实现,如何让这座拥有绿色“宝藏”的城市在前进道路上继续熠熠生辉?康县不断内部发力加速文旅融合。



今年五一假期,康县各大景区游客爆满。

持之以恒书写“五美”文章,创新发展“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在基层治理上下功夫,党员干部群众齐参与,努力破解发展难题,提升乡村建设“整体美”。
同时,围绕文旅康养,康县大力推进“大健康+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对原有景点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加快等级民宿、星际农家客栈、农家乐创建和宾馆饭店改造提升,扎实推进城区景观改造提升,不断促进传统业态和新业态融合,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如今的康县,城区空中的“蜘蛛网”不见了,背街冷巷也不再是问题“死角”,“公园城市”正在逐步实现;“全县有亮点、乡乡有看点、村村皆景点”的全域美丽乡村旅游圈已经形成;“新农人”也吃上了家门口的“生态饭”……
今年“五一”假期,康县接待游客24.6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171亿元,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时空流转,信念如磐。康县在大胆探索中不断前行,从小到大、从点到群,描绘出了一幅既看得见青山与绿水、又看得见人文与产业的特色画卷。
靠山吃山,做好“土特产”文章
进入夏天,康县就开启了嫩绿滤镜,目之所及,满目苍翠。
而“隐藏”在翠山黛峰间的茶叶、木耳、花椒、核桃也开始释放积蓄了一冬一春的能量,在绿色的浓荫下肆意生长。
“现在正是木耳采摘的季节。”三河坝镇秧田坝村党支部书记石业荣告诉记者,他已经采摘了200多斤干货,正在联系兰州的客户进行销售。
“今年市场价格不错,能卖到45元1斤。”石业荣说:“现在全村共种植椴木木耳2500多架,涉及农户80多户,村里的种植大户仅木耳的收入就能达到十多万,今年长势不错,应该有好收成。”



三河坝镇木耳进入采摘季。
三河坝镇地处林区,森林覆盖率高,这里丰富的林下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造就了高品质黑木耳。
“今年三河坝镇协调项目资金120万元,带动全镇农民发展椴木食用菌10000架,袋料食用菌20万袋。目前,全镇建成木耳种植基地19个。”三河坝镇党委书记万玉宁介绍说。
不止黑木耳,三河坝镇还充分利用当地林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天麻、中药材、食用菌、中蜂、特种水产养殖为主的五大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为群众增收致富拓新路。
“我们正努力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把‘好品质’转化为‘好品牌’,力争把富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打造成乡村富民产业。”万玉宁说。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农户增收致富的关键。近年来,康县创新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动共同富裕。



平洛镇张坪村花椒挂满枝头。李董 摄
康县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把资源的利用做到最大化,把效应做到最大化,努力将优势做优、特色做特、强项做强,挖掘出更多的增长潜力,培育出更大的发展动力——
坚持品种改良、品质培优、品牌塑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一村一业,做好“土特产”文章。
坚持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积极推行特色产业“链长制”,分区域发展特色产业,构建食用菌、天麻、茶叶、核桃、花椒5大主导产业,中药材、板栗、魔芋、菜果、蚕桑5大区域优势产业和“水陆空”特色养殖的“551”山地特色农业矩阵,建设“小而优”的农业特色产业体系。
……
特别是,立足各乡镇不同的资源禀赋,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不断建基地扩规模,推动全县特色山地农业产业持续蓬勃发展。
今年,犀牛江畔的寺台镇田坪村,将整治后的130余亩河滩撂荒地全部种上了西瓜。
“我们试种了5个品种,这几种西瓜个头大、糖度高、口感好。”田坪村党支部书记安兴会说,这片地就在犀牛江边,水源充足,而且光照时间达到10个小时,十分适宜西瓜生长。



寺台镇田坪村村民正在西瓜地里除草管护。李董 摄
因为是第一年试种,镇政府还为田坪村请来了专业技术人员,帮助解决村民种植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瓜苗长得不错,盼望今年能有个好收成。”瓜田里,安兴会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也说出了最朴素的愿望,“今年试种成功,明年村里的一些人就不用再外出打工,可以在家门口挣钱了。”
站在田埂边放眼望去,一株株绿油油的西瓜苗“挺直腰板”享受着阳光沐浴,这是希望,也是未来。
靠山吃山唱山歌。康县的这方山水间,一个个适宜的产业正在适宜的环境中加速生长、开花结果。
数据显示,目前康县食用菌年产量2917.7吨,年产值2.1亿元;中药材累计达到6.8万亩,产量10363.7吨,产值2.8亿元;茶园累计面积6.07万亩,茶叶总产量850吨,产值8500万元。
基层治理“解民忧” 文明乡风“聚民心”
“龙凤桥头路面垮塌,影响下方房屋安全,村民出行也存在隐患,能不能协调有关部门抓紧维修。”
“村委会已经注意到龙凤桥的安全隐患了,正在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尽快对隐患道路进行维修。大家出行也要注意安全。”
一份去年7月23日的平洛镇“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受理告知单”上,记者看到平洛镇团庄村村委会对村民龙谢军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及时详细的回应。
厚厚的一本登记簿,写满了对工作的热情和对村民的深情。
随便翻开一页,只见村民们的每一条意见建议都被详细记录下来,能够反馈的及时予以回应,暂时不能回应、需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的,会在两天内向村民说明,争取得到村民理解。



团庄村环境干净整洁。李董 摄
“我们有时也会在和村民的闲谈中了解情况,有人不想当面说的,就填写民情流转单,我们会在两天内告知办理情况。”团庄村党支部书记龙义平说,这样一来,村民说事议事的积极性更高了。
值得一提的是,为倾听群众心声,更好谋求发展,团庄村还经常性开展干部群众“院坝会”。
一个院落、一张方桌,几十名干部群众围坐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开会讨论村里的重大事项,“心愿墙”“积分书屋”“爱心理发室和心理咨询室”等就是通过开展“院坝会”征求民意建成的。
“积分书屋好啊,之前孩子放假的时候要不在家玩手机,要不到处玩,现在好了,不用家长说,孩子们几乎天天都去书屋看书。农闲时我们也常去看书。”村民龙如飞笑着说。



康县平洛镇团庄村积分书屋里,孩子们在志愿者的陪伴下阅读书籍。龙义平 摄
截至目前,团庄村通过“院坝会”累计收集意见74条,调处矛盾纠纷16起,征集发展建议25条,办理各类实事113件,打通产业路近3公里,有效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
而团庄村“院坝会”,只是康县切实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的缩影。
农村美,不仅是村容村貌整洁美观,还要农民内心充实;农民富,不光是兜里有钱、仓里有粮,还要精神丰盈。
从这个认识出发,近年来,康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化平安康县建设,积极探索创新“民事直说”说事会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特别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健全文明建设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持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鼓励引导乡村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并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充盈着“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于是“办理群众微心愿构建社会大和谐”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背包警务”入选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百强案例……
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文明的种子日益植根到每一个康县儿女的心田,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准则和基本价值取向。
如今,一个活力勃发的康县正阔步向前。
美丽康县

未来可期



(文/记者 竹翠 王芳 尚敏贤 图/记者 李董)
来源:陇南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