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谈及房地产市场时,首次明确提出,适应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
我们注意到,此次会议没有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相反,却提出了“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的新说法,于是,有人担心,随着楼市调控政策的全面退出,会不会重回调控前“以价促销”老路,房价也要进入到新的上涨通道,从而刺激广大居民购房呢?
我们认为,这样的现象不可能再现。更多情况下,是通过政策的调整优化,释放被压制的需求,以及通过这些需求的释放,提升刚性需求的信心,而不是大家都憋着气,都在压着性子等待观望。过度消费不可取,过度压制也不可取。住房消费与其他消费一样,都必须是顺其自然,依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购房。
从政策的角度来讲,无论对房地产政策做出怎样的调整,包括放开一、二线城市的限购限贷限售政策,都很难再像过去一样带来房价的快速上涨。要知道,房价已经上涨到很高水平,继续上涨的空间已经极其微小。如果继续上涨,只会给居民带来更大的恐慌和更为紧张的心理,从而彻底放弃购房的欲望和想法,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政策调整决不能以推动房价上涨为出发点,也决不能重回“以价促销”老路。如果重回“以价促销”老路,就等于把房地产市场推向绝路,会带来更大的风险、更大的危害,会造成无法收拾的后果。
从居民的角度来看,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政策调控以及市场低迷之后,对房价上涨的预期已经很低很低,对房价下跌的预期则相对增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有些地方出现房价上涨现象,广大居民也不会因此而恐慌购房。相反,会更加理性对待。因为,今天的购房主要群体——90后、95后、00后,他们的生活观念比起80后、70后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不可能再为了一套住房牺牲自己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自然,他们也不会跟随政策和房价的脚步调整自己的购房思维。
从现实角度来看,三年疫情的冲击和影响,以及国际环境的恶化,就业、收入增长等都遇到了比较大的压力,消费预期受到了比较大的遏制,购房的欲望在相当一部分居民的身上从感性转变成了理性,只要条件不成熟,一般不会购房。如果经济恢复效果好,就业形势佳,居民收入增长也稳定,购房的欲望会有所增强。反之,会用理性对待购房,不再冲动购房。不能不说,这也是疫情带来的一种新的变化,一种新的消费态度,一种更加积极的消费姿态。
这也意味着,政策的调整与优化,能够给房地产市场带来的,主要还是被政策压制住的刚性需求、投资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会在一些消费能力强的重点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有所释放。不排除一线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会出现房价的短期反弹。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房价仍然会处于温和下跌状态。也只有房价温和下降,才会带来房地产市场的温和恢复。指望政策调整优化带来房价的快速上涨,继而推动市场全面复苏,是不现实的,也是会带来负面影响的。
事实也是,政治局会议在首次提出“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的同时,也给了这句话一定的后缀,亦即“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后缀,也就是说,政策可以调整优化,限购限贷限售等也能放开,但是,必须“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而不是满足炒房、投资住房需求,“居住”仍然是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的首要目标,不提“房住不炒”定位,不等于放弃“房住不炒”定位,只是做一些策略上的调整和强度上的优化,满足刚性和改善性需求的目标不会变,炒房仍然需要控制。
也正因为如此,管理层在制定政策时,绝不会不顾一切地放开,也绝不会出台新的刺激政策。房地产市场要想健康,还是要按照“房住不炒”定位行事,要形成政府、开发企业、居民的良性互动,切不可以推动房价上涨、损害广大居民利益来促进房地产市场恢复。如果那样,就是本末倒置了,是万万不可取的,也是会有损政府公信力的。在这里,也提醒炒房者和住房过度投资者,丢掉幻想,别寄希望于房价会再度快速上涨,不可能给炒房带来新的利益空间的。(文谭浩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