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两个公开态度和一个关键数据表现:接下来的中国楼市,走势已定?

0
回复
536
查看
[复制链接]

883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925
发表于 2023-7-12 13: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头条创作挑战赛#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837篇原创文章



2023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和楼市,着实有点魔幻色彩。
开年以来,特别是春节假期结束以后戛然而止的小阳春,在中国国内的各路媒体和舆论环境,以及房地产市场维度不时就会传出各种各样对于「即将放大招」猜测和呼吁的消息,各种「小作文」更是在网上四处流传。
撩拨得从业者、购房者、买房者一次次望眼欲穿,又一次次「不再相信」。
其实就是麻掉了,用一句在网络上热度很高的段子来解释一下,那就是:
你放出了除降价以外的一切措施,我提供除购买以外的一切支持。
但是日子还是要过,路也要向前走,在中国的经济语境里面,多空博弈本就是伪命题,当下不好是现实,以后怎么样,实际上还是要看国家意志和顶层设计的意思。
野路子的所谓什么经济学家和网络大V说的话,表达出来的观点,也就看个热闹新鲜,2023年接下来,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和楼市怎么走,真正具有具有国家态度的信号以及在金融层面的动作,才是具有决定性的关键所在。
2023年正式进入下半年,一些具有足够份量和信号意义的动向和关键,或许已经点明了接下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和楼市的主线走向。
这篇文章,就将为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梳理复盘2023年6月份以来,几个“重量级”,但是容易被忽视,或者被主流看多群体刻意回避的观点动向和数据变化。
基于动向,结合因果分析,对于2023年接下来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的可能走向,进行有态度,有深度,有专业,有依有据的推理和深入研判分析。
在熊猫贝贝这里,看点不一样的深度内容。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国家点名房地产的两个重要表态,为什么没有舆论热度和网络关注?



六月底七月初,传出的几个消息和标题啊,让很多人,特别是地产人的信心跌入了谷底:
第一个是6月29日,在202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央行前副行长朱民表示:「我不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和外贸会出现周期性的强劲反弹。」



图片来源:见图
第二个是7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主持召开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圆桌会议第一次会议,指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债务、房地产、金融、投资、安全环保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守住安全风险底线。



图片来源:见图
对于国资委主任的最新发言,不少人认为,这是不是意味着接下来,房地产行业还会有其他黑天鹅飞出,所以要「做好房地产领域风险防控」?
朱民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发言也表示,中国房地产行业不会发展形成系统性风险。但他同时指出(房地产行业)将经历长期的结构性调整……
朱民所说的「结构性调整」是什么,他并没有展开说,但很多人认为,国央企的占比提升是其中的一部分。
两个公开的态度表达和观点,份量和意义,绝对不是外围媒体小作文和国内自己不炒股,天天忽悠人的经济学家群体和所谓大V们能比的。
除了上面最新的高层讲话,7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提出,一、坚持城市体检先行,二、发挥城市更新规划统筹作用,三、强化精细化城市设计引导,四、创新城市更新可持续实施模式,五、明确城市更新底线要求。



图片来源:见图
这是对住建部2021年通知的再强调和再明确:2021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原则上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原则上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建比不应大于2。
几个最新动向和表态,其实已经把国家层面对于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的判断,给点明了,那就是:地产存量时代已经来临。
既然是存量时代的判断和共识,那么国家意志和顶层设计对于房地产行业和楼市的后续发展,也就必然会和增量时代不一样的。
所以,现在回过头去看国家从2022年以来对房地产和楼市的主线态度,就形成了呼应,让我们大家一起回顾一下: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当然,这样的定调和主线,对于楼市多军,利益关联的群体来说,必然是不愿意面对,也不愿意承认的。
还有多少人的认知和观念,还停留在过去20年那种一路增长,持续向上的增量时代的?
但是现实就是这样:国家层面,对于房地产经济和楼市的判断,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对于这样的判断的态度表达,也出现了明显的加速。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金融维度:一个被忽视的重要数据动向,释放了什么信号,如何解读?



消息面的动向份量已经足够,但是感觉还缺点实际的说服力。
拿个喇叭喊出来的观点,多少有点薄弱的感觉吧?
但实际上,在中国金融领域,同样有一个被舆论忽视的重要动向,和上面消息面,政策面的表态,产生了呼应:
综合央行发布的数据,2023年6月末,抵押补充贷款(PSL)余额是29896亿,5月末是30881亿元,4月末是31081亿,3月末是31291亿元。
很明显,抵押补充贷款(PSL)在2023年最近几个月是逐月下降。
PSL是创造货币的重要工具,而且很多资金是流向楼市,特别是前几年。
这里对PSL进行一个详细复盘解读:
PSL与楼市的关系主要是因为棚改。2014年国家提到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之后央行创设PSL,也就是说PSL推出的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棚改。
一般而言,棚改主要分成两种模式,一是实物安置,也就是直接给被拆迁户提供房子。二是货币化安置,也就是把钱给到被拆迁户,让它们自己去买房子。
据天风固收数据:
2014年以前,国开行支持的棚改项目安置方式主要采取新建安置,纯货币补偿比例一般控制不超过20%。到2014年年末,纯货币补偿比例略有提高,但仍控制在不超过40%的水平。


2017年1月召开全国棚户区改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到货币化安置比例已达到48.5%。
对于房价而言,实物安置影响不大,但是货币化安置一方面减少了房子供应,另一方面增加了购买需求。在棚改火热的地区楼市一般都容易上涨。
但棚改的钱从哪里来?
主要是地方政府向政策性银行借,然后政策性银行又向央行借(PSL)。逻辑关系如下:



图片来源:见图
2016年-2018年当时是棚改最火热的时候,也是三四线城市房价反弹的时候,同样当时PSL余额也较高。



图片来源:见图
总的来说,可以这么粗略地认为:
PSL余额越大,棚改的力度就越大,楼市的热度也就越高。
而现PSL余额持续在走低,对楼市,甚至对于整个房地产经济的信用扩张来说,都是利空。


PSL余额下降,说明棚改热度在下降。一些寄希望2016年那一轮货币化棚改,在一次拉动楼市行情的想法和打算,可能只能归为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决定棚改的真正基本面已经不成立了,讨论和呼吁棚改救市,有什么意义?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基于动向,有依有据的研判:2023年下半年,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怎么看?



结合几个动向和金融维度的重要数据趋势,其实接下来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的走向,可以说是愈发清晰。
这里梳理几条重要主线:
1,稳是主基调,特别是中国经济全新的经济引擎没有明确,并且实际发力以前,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和楼市,最理想,也是国家追求的存续状态,就是稳。
围绕土地展开的经济活动,过去是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房地产疲软之后,这一引擎的动力也大为下降,那未来靠什么引领经济增长呢?
「中国需要找到新的增长引擎,并且已经找到。」朱民在达沃斯夏季论坛称,并举例,中国的制造业数字化就是可增加就业的重要引擎。
此外,朱民提到,「碳中和转型是第二个重要的经济引擎,当前运转良好。」预计到2050年,中国将投资大约180万亿元用于绿色转型。
未来几十年硬科技一定是主旋律。不少地产人因此十分悲观,认为房地产彻底被抛弃了。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科技的发展,也可以为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不动产赋能。
在新能发力不足的当下,房地产不要求继续发力,也至少不能拖后腿。所以,稳住,至少下行可控,能被接受,是国家想要的结果。
而不会是继续发力房地产。
2,从行业维度来看,保交楼将成为贯穿接下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一条重要主线。
当然,也是底线。当然,「保交楼」需要政府、国央企和民营房企的共同努力。
这其实也跟国资委主任所说的「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债务、房地产、金融、投资、安全环保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紧密相关。
简单地说,既要做事,又要确保安全,不诱发新的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
因为做事就要花钱,但必须要控制好力度,投资得是有效投资。
对地方政府,最近国家审计署的报告里,除了指出「自卖自买」国有资产、虚构土地交易等方式虚增财政收入,还有向亏损企业征收国有资本收益、征收过头税费或直接乱罚款乱摊派等,以及违规新增隐性债务,专项债券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都必须要得到有效的遏制,「保交楼」等的底线才能更好的守住。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房住不炒是主线,房地产新模式推进是接下来的必然趋势。
楼市的核心矛盾,会从房价和购买力之间的脱节摩擦,转向流动性维度的考验。


总的看下来,不仅仅是2023年下半年,在后续中国经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基于稳的主线,什么房价行情,楼市热度,都没有什么太多的想象力。
其实这个趋势早有端倪:2022年疫情冲击,到2023年现实的经济压力,国家没有在房地产和楼市上有任何的松动表达,这才是关键所在。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对于普通民众和行业而言,该如何看清本质,把握关键,指导行动?



当然,对于以上动向和信号的梳理,以及分析观点,肯定会有人认为是看空唱衰楼市,肯定多军,炒房群体,以及利益关联的群体无法接受,甚至完全不愿意看。
可以理解,但是无所谓,实际上只是就事论事,尊重事实的一次理性分析而已。
信息时代,理性和逻辑,更有价值。
文章最后,基于动向揭示的趋势主线和方向,从普通民众和行业的角度出发,谈几点个人的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就好:
1,楼市的摸底估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有意买房但又不着急,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等到有明显的信号出现后再出手。
行情还没有到底,炒房套利的多军群体还没有死心,如非必要,不用着急。
2,棚改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盼头了,但是这还不是对当下楼市最大的压力:
一个房地产税;
一个头部城市依然坚持的限购。
3,对于房地产这个行业的风险出清和优胜劣汰依然还在进行,投资也好,刚需也好,对于安全边际的重视,很重要。
4,接下来买房,从需求出发,只考虑现房,结合自身购买力实际情况,需要预留出更多的缓冲准备。
正如朱民在达沃斯夏季论坛的总结中所说的那样,「我观察到的是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变和重组。在这一过程中会有一些波动,但总体而言是在向前推进的」。
不要和趋势变化的过程风险开玩笑,越是变化过程,越是现金为王。


以上,就是对2023年最新的几个关联房地产和楼市的重要动向,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深入讨论内容,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