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2023年中国楼市回暖热潮背后,几个重要的动向,该如何解读理解?

0
回复
206
查看
[复制链接]

878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658
发表于 2023-2-21 14: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财经新势力#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567篇原创文章


2023年进入2月份,春节假期以后的楼市小阳春仿佛迫不及待了。
春节后两周,一二三线城市楼市全面回暖,似乎新一轮的火爆行情此起彼伏,行情躁动,成交和价格即将正式开始“狂飙”。
国家为了救楼市,所做出的努力,实际上有目共睹。
为了能把房子卖出去,出台各种刺激政策已经是常规手段了,现在,甚至连央视都下场拉气氛,报道大湾区楼市回暖的新闻。
大家可以从新闻中得到什么信息?
广州,来访量破600组,成交同比上35.3%;
惠州,同比去年增长了714.5%;
深圳,二手房带看量大增86%;
东莞,到访量翻番,同比增长29.1%;
珠海,北京、上海、香港客杀到,住宅商办双火爆。
所有信息都透露一个信息,赶紧买房吧,看看现在有多火爆,不买房,房价还要涨,到时候更买不起,而这还是央视的报道,没有把话说的那么直白,其他媒体和专家们更是毫不遮掩,努力营造楼市回暖,抓紧上车,不要误判的情绪。

伴随对房地产的利好措施还在不断加码,各地的楼市都在蠢蠢欲动,楼市的新一轮周期似乎就在眼前。
事实上,春节假期结束以后的房地产市场数据出现暴增,属于情理之中,有些人会借这个点来炒作,大家应当有甄别能力,只是没想到为了卖房的心情,现在都在炒作这些消息,恨不得让房地产市场一夜之间回暖,火热。
真实情况如何?
部分城市确实在回暖,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很多人甚至浮想联翩,甚至认为新一轮房地产行情上行的周期就要来到,类似于2009年,2016年那样的全面行情,即将到来。
这样的观点和预期是很重要的,经济社会,“踏空永远比套牢难受”的经验,实际上已经成为教科书一般的内容深入各个领域。
但必须要说的是,以现在的房价,房地产是否回暖,都和大部分人没有关系了。
当然,作为一个房地产行业的从业者来说,肯定是希望看到市场回暖,行业复苏的,毕竟不管从直接还是间接来看,都是利益关联的,但是从自媒体的角度出发,有些真实的东西和红线,还是要坚守。
讲道理最没意思了,回暖就是回暖,虽然有很多人难以接受或者不想承认,事实就是中国楼市当下就是有复苏的表现,这做不得假。
但是当下的复苏,会重新上演中国经济历程中几轮房价暴涨,楼市火热的那一幕吗?
同样的起点和初始表现,这一次会有同样的发展走势和结果吗?
这才是关键,并且基于当下情况值得去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当然,质疑不是为了泼冷水,更不是要否定现实,楼市回暖是宏观表现,并不随个人意志和情绪而会发生改变,立足于现实,兼收并蓄,才有分析研究的意义。
楼市复苏回暖,不缺内容,和大家聊点热点以外,市场外围的硬核内容。
这篇文章,就基于2023年2月份楼市回暖的当下现实背景,为各位读者朋友梳理和分享几个主流楼市动向以外,但是和楼市未来密切关联的重大动向。
后续中国的楼市怎么走,房价会有哪些可能的方向,口说无凭,现实佐证,或许,看完这篇文章以后,能够给更多具有理性和耐心的朋友,提供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研判依据。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一个重要的动向:国家级新区雄安,也开始卖房了?释放哪些信号?



在中国舆论环境中沉寂已久的雄安新区,2023年在住房改革这一块上,不走寻常路。很多措施,甚至已经呈现出“开天辟地”之势。
信号不一般。
2023年,是雄安新区设立的第七个年头,房地产有了新动向:
第一个商品房项目开售了!开发商是雄安集团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威武霸气的名字一听就知道是国企。
该项目部分只租不售,其他均对外销售。
项目一期开盘只有1000多套房源,单价从1.1万到1.4万每平不等,房价比想象中要低!的确有蛮多人心动的,参与摇号的人数也是爆满。
资料显示,华望城由中国雄安集团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开发,是一个集居住、办公和商业为一体的综合体项目。项目的住宅部分又分为优品住宅和精品住宅两大类,其中优品住宅总层高十层,一梯两户,户型有两居室、三居室和四居室,面积从76平方米到170平方米,价格从11000元/平方米到14000元/平方米不等。
对于完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核心地区,1.1万的房价,明眼人一看都知道,太超值了。
价格不是问题,模式才是关键。
事实上,雄安楼市对于投机资金和投资客而言,“关上的大门从未打开过”。
据该项目透露,目前只有三类人可以在雄安新区买房:
第一类是首批从北京疏解到雄安新区的央企总部、高校和医院等机构人员
第二类是疏解到雄安的央企二级子公司员工
第三类其他疏解企业以及服务雄安新区企业的人员
除了满足上述条件,还必须满足以下五项条件中的任意一项:
北京户口、雄安新区积分落户、雄安人才卡、单位开具的人才证明、新区五年社保。
此外,一二类疏解企业还需要具备在雄安新区缴纳社保或纳税满一个月;三类疏解企业在新区社保或纳税需满一年。
包括很多尚未疏解迁移,但是名单中的群体,即使偷跑抢买,也被堵在了门口。
目前雄安的商品房,只卖给真正在雄安有自住需求,且重点保障的定向人群。
即使是雄安当地人,也没有购买资格。
在这样严厉的限购措施下,即使最聪明的炒房客,也只能是“望房兴叹”了。想去雄安炒房的,也可以省省了。
当然,一般的分析也就到这里了,没有利益刺激,关注热度注定起不来。
但是雄安新区的这个楼市新动向,所释放出来的深层次信号,至关重要。
不用搞的太复杂,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情:雄安新区,在住房供应上,从只租不售,走向了“以需定供”的模式。
再简单一点,有多少真实需求,分配多少住房份额,雄安新区还提出了树立“长租即长住,长住即安家”住房消费新理念。坚决不搞大规模商业房地产开发。
这就和北京,深圳正在大力推行的租售同权,共有产权住房的模式,有了明显的区别。
作为第一个彻底贯彻“房住不炒”的城市,雄安新区是以共有产权房为主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不是你有钱就能买的,即使豪掷千金也是一房难求。
别说投资炒房,就算是自住,也得要有资格才行。
接下来是限售,一个家庭只能买一套房,商品房满5年才能交易,共有产权房则要满10年。
这或许也代表着,中国未来楼市的走向,让想在某个城市发展的人,不那么辛苦也能住得起房子。
炒房群体,对雄安新区,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雄安新区(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一个所有炒房群体都不愿意面对和提及的话题:涉及房地产税,一个举动开始了。



2023年,涉及房地产税,一个重要的举动开始了。
涉税房地产价格认定数字化转型,提上日程。
开封发布了涉税房地产价格认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提到,为未来房地产税征收、指导价格公布等做好技术准备。



图片来源:开封发布



图片来源:开封发布



图片来源:开封发布
差不多的时间,苏州发改委发布了《苏州市价格监测中心2023年度单位预算公开》。在2023年度单位主要工作任务及目标中,也提到了:进一步强化涉税房地产价格认定数字化转型工作。



图片来源:见图
涉税房地产价格认定数字化转型,走出重要一步。
早在2021年,国家发改委就价格认证中心就印发了《关于开展房地产价格认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的通知》的文件,全国首批开展涉税房地产价格认定数字化转型试点基地:第一批8个,第二批18个。
2022年8月24日,全国涉税房地产价格认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总结会在青岛召开。肯定了首批试点城市取得的积极成效,同时,会议宣布了18家第二批试点城市名单。



图片来源:见图



图片来源:见图
上述的开封和苏州都在第二批。
其实,经过多年的筹备,房地产税终于已经到了实质性推进阶段。
整天说房地产税不可能出台落地的,都是什么群体,大家心里应该都清楚。
这就是大国做事,润物无声之间,不动则已,一动就雷霆万丈。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城市风投模式加速启动:取代土地财政的新模式到来?



2月份,经济领域的一个大消息是:
广州成立2000亿元母基金。
其中1500亿为直投模式,500以为创投模式,这是今年最大的母基金,震撼了整个投资圈。
这种城市母基金的模式,其实在全国很多省市都在铺开,合肥、深圳、苏州、南京、杭州、河南、山东、福建……
安徽:2000亿母基金正在赶来,围绕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及优势产业。
深圳:将打造一个千亿级基金群,全面覆盖的“20+8”产业基金群。
苏州:形成资金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基金。
杭州:支持五大产业生态圈发展,打造总规模超3000亿元的基金集群。
……
动辄就是几千亿规模的基金集群,这是一个重大信号:
不仅是地方在招商引资层面的变化,也是房地产之后,地方如何充实财政的重大变化。
当地方通过风投孵化了新兴产业,再通过上市做强做大市值之后,对于财政的充实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在未来取代土地财政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地产产业基金的模式,不止是产业政策的转变,也是地方财政从土地到资本的转变,更是城市发展思路的转变。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地方要产业引导,而市场机构要回报,这中间可能还要磨合一段时间。不过万事开头难,开了头也就有路能走下去了。
这个动向,看似和房地产和楼市没有多大直接关系是不是?
大错特错,看问题要结合起来看:
一边是明显的很多头部城市楼市出现了复苏势头,本应该集中力量抢收增收;
另一边是财政重心和玩法模式的加速创新和落地。
结合起来看,是什么意思?
很现实,很多城市躺在土地财政上的好日子,到头了,就算不情愿,以后也要坐起来赚风险更大,难度更高,但是注定有未来,可持续的辛苦钱了。
这个动向,实际上比前两个动向更具有分析关注的意义。
任何经济模式的变化,都是从根源上的变革开始的。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中小城市,感觉已经躺平了,还没有回过神来,土地财政不灵了,甚至被发现用罚没收入来发工资。
此消彼长之下,就算楼市短暂复苏回暖,核心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2023年,对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的几个分析观点和行动建议分享



人是社会的动物,很容易受到环境和舆论的影响,这篇文章提及的几个动向,并没有给大家泼冷水的意思,只是希望在浮躁躁动,喧嚣吵闹的舆论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一些思考的依据。
文章最后,谈几点个人对于接下来房地产经济和楼市的判断和思考,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各位读者朋友们,讨论和参考:
1,2023年,托举楼市恢复到相对正常轨道,是必然的,所以复苏和回暖,也是题中之义。
但是,类似于什么“三年房价,两周涨回来”这种夸张炒作,实在是急功近利,浮躁癫狂的说法,值得警惕和甄别。
2,本轮复苏,头部城市和核心城市为主要集中领域,仅限于此。
主要是随着经济复苏和政策金融的支持,对过去几年积累的超跌进行一个修复,而对于原本就已经处于下行通道的中小城市来说,不要抱太大希望不说,还要防止短期过度炒作,借势营销的割韭菜。
3,真正的楼市复苏,节点不在当下,而是两会结束以后的5月小长假。
4,本轮楼市复苏有一个共识标准,那就是2019年的成交量和价格,成交量高过这个标准,楼市过热,价格突破2019年,那么调控铁锤大概率就会出现。
5,市场躁动之下,刚需和改善这样用于真正自住的群体,已经失去了最佳的入市时机,多花点时间看看房子,也不用担心什么价格暴涨,市场博弈,谁撑不住谁输。
6,不管楼市复苏势头如何,2023年,依然现房为王,这是良心话,也不多解释,硬要头铁去贪新房价差或者新房癌治不好,风险自担。
7,从资产,金融,投机的角度出发,安全上岸,解套保命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心存侥幸,囤货居奇,坐地起价,还想得逞。


很现实的是,中国楼市和房地产确实需要复苏和回暖,但是在一众水平,眼界都不行,浮躁肤浅(当然也有可能前几年被套的太久,压力太大,压抑过长造成的)利益驱动群体的炒作之下,会提前透支很多复苏动能和消灭需求。
现在的市场和老百姓都不傻,时代已经不一样了,贩卖焦虑,鼓吹行情还有各种信息差玩法,还想着能重现曾经的效果,恐怕这如意算盘打不响了。
演戏要做全套,如果演了半天,发现没有观众了,那才是尴尬。
有的人,是在逃命,有的人,还以为是开席,当然,真金白银的购房需求,一旦形成新一轮和市场的预期差,开始博弈行为以后,拍大腿也没用了。


以上,就是基于当下楼市复苏动向,对几个关联重要动向,进行的专题梳理和分析研究内容,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友好的分享和交流。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