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不加同事微信、下班不谈工作……你知道年轻人的职场社交禁忌吗?

0
回复
163
查看
[复制链接]

8489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8785
发表于 2023-2-21 08: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第一批“00后”大学生走出校门,步入职场,职场年龄结构的调整也带来打工人之间社交行为的变化。发文字不发语音、不加同事微信、下班不谈工作……新生代职场人的社交标签中多了不少禁忌。

观点一

职场社交文化正在向高效、良性进化

发文字不发语音、喝咖啡不喝酒……年轻人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职场社交禁忌,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职场生态正在进化。

随着社交方式的多样化,以往商业交易合作中,“诚意在酒中”的契合点正在被改变。81年的陈琦年轻时跟着很崇尚喝酒的领导参加了很多酒局,觉得酒量好在酒桌上可以获得很高的关注度。但现在,他并不觉得喝酒是有效的方式,而是会选择“吃饭+兴趣”的方式来建立深度关系。

合合信息旗下扫描全能王对超过1600名职场人士进行了职场社交偏好调研,并发布《2022职场人社交行为报告》。报告指出,当下传统的“酒桌社交”不再是职场人信息交流的主场,各类运动型团建、干货分享活动创造了交流机会的同时,也满足了年轻人吸收多样知识,提升职业能力的诉求。比如,45.86%的受访者表示会把“到咖啡厅和茶馆聊天交流”作为常用的职场社交形式。选择休闲运动(如球类、飞盘等健身活动)作为职场社交方式的受访者占比45.04%。此外,部分职场人喜欢通过行业展会/会议/沙龙(43.97%)以及艺术展览/音乐话剧(31.78%)进行社交,占比超过选择饭局/酒会社交(27.04%)的职场人。

“其实酒桌职场社交是很没有效率的,很多职场年轻人并不喜欢酒桌文化,但又迫于老一辈职场人的习惯不得不融入,但是这种文化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渐淡化。”陈琦认为,人们越来越喜欢通过展示自身的价值,以更有效、直接的方式去触达更大的圈子和更多的人。

无独有偶,例如,年轻人职场人热衷发文字,抵触发语音的职场社交习惯,同样反映出效率问题。有职场人指出,“工作中最害怕语音消息,因为要聆听的时间很久,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很多语言消息很难一下子留下证据,而文字可以在事后更加容易去求证,这样也避免一些尴尬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相比较语言和图片,文字的聊天记录更容易被记录保存。”

观点二

“公私分明”的边界感更强了

80后打工人们,你们是否偶尔还会想起最初,大家用微信是主要为了聊天,而在个人微信的工作含量越来越高的今天,前浪们在微信上也越来越沉默寡言。不过,随着年轻的打工人进入职场,前辈们建立的微信权威也开始逐步迎来它们的末法时代。上述报告的调研结果显示,超过半数受访者表示工作需要之外,并不想添加同事的(私人)微信。

这是由于,对于大多数年轻人而言,当今职场社交中,工作和生活有着更明晰的“边界”。上班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想发朋友圈。即便实在忍不住要发,要么分组可见,要么仅限3天。

一来是不想给同事“窥探”生活创造条件;二来是不想给别人“指指点点”留下操作空间。还有的年轻人,入职第一天加同事微信直接设置仅聊天,背后的目的同样是杜绝同事们或客户,通过微信绑架自己的生活和时间。

“打工人的微信自由,是从朋友圈的沦陷开始的。”有年轻职场人直言,比起在微信朋友圈里“表现”对工作的忠诚度,以获得老板的赏识,现在的年轻人情愿建筑尖锐的栏栅来保护自己的微信自由。大部分人都会专门为工作注册一个小号,个人生活坚决不能被工作打扰。在他们看来,纵使主客观条件无法实现带着马甲冲浪,也必须先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画好。

年轻人职场人虽“初来乍到”,但似乎拥有理性的头脑。他们认为,职场中确实有些同事关系非常好,可能发展为好友,但这种概率毕竟非常少。职场中的同事则仅仅因为工作聚在一起,大家的目标都是为了合作完成公司安排的工作任务,在这种前提下,公私要分明,大家以工作为交流重点即可。

观点三

过“冷”社交或造成自我孤立

在年轻人的职场社交偏好中,有效社交是年轻职场人谈得比较多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浮于表面的无效社交上,更看重自己的边界感和分寸感。从而表现为“职场失语症”或“社恐”。所谓的职场“失语”,是指一些人在办公室一天工作下来,都不和同事说话,即便是有工作联系需求,也更习惯靠微信交流。

诚然,不在工作时间“闲聊”以保证效率确有必要,然而,过“冷”的职场社交,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则同样不能被忽略。比如,知乎上,不少年轻职场人坦言,自己想融入公司群体,但是难以破冰,总在群体之外徘徊。

前程无忧曾通过问卷调查,对数千名职场新生代员工进行了分析,报告调查了新生代员工在职场中,最令他们困扰的事。有近一半的人,选择了“人际关系复杂,同事相处不够融洽”,这显示出了新生代员工对职场社交的担忧,并且他们自我处理的结果,并不令他们满意。

需要正视的是,职场社交中的“冷”分为两种:一是无意识的孤立,通常发生在刚进公司谁都不认识的新人或者不擅长社交的人身上;另一种则是有意识的自我孤立,是职场人主动选择远离群体,喜欢清静。前者随着相处时间和工作进度的推进,会慢慢得到改善,工作做好,再加上得体的社交,其他人自然会向你靠近;但后者,则需要掌握好恰到好处的平衡点。

换而言之,年轻人的社交偏好是“冷”还是“热”,本身并无对错,但在职场上就必须考虑怎样做更有利、更合适。

如果你太沉默、太不合群或者太个性,都有可能在职场中造成自我孤立或感觉受到排挤。遇到此类情况,就不得不反思一下自己,很多时候,你不是被排挤,而其实是你孤立了别人。在工作中,如果是这种情况,就算是再喜欢独处,至少,在必要的场合,试着融入集体当中。要学着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和他人来适应你。

90后观点

年轻职场人应主动突破“伪社恐”

新生代对职场社交的焦虑背后,不得不提一个词:社交恐惧。

自2016年以来,“社交恐惧”一词的网络搜索率持续攀升。在豆瓣以“社恐”为关键词的小组人数累计超过17万人,在微博“社恐”相关的话题都有过亿的阅读和上万的讨论。但仔细观察身边的年轻人,你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现实中很多自称“社恐”的人,在网络上可能是话唠。

比如,在网络上,他可以和别人聊得热火朝天,喋喋不休,就是一个话唠。可是到了现实中,他总是独来独往,不跟任何人交流,跟同事一起坐电梯时,总是掏出没有信号的手机,自顾自地滑动屏幕,尽量避免自己跟同事产生眼神交流。

其实,绝大部分的年轻职场人并不是真的“社恐”,大多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哲学家叔本华说,生活在社交人群中的人们必然被要求相互迁就和忍让,社交聚会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拘谨、掣肘。对于部分年轻群体来说,职场中的社交因为对象与自己爱好、经历、三观等并不一定契合,他们不愿说服自己通过主观调整,让那些自己难以接受的部分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声称自己“社恐”的方式来应对。恰如他们所言,刻意回避一些社交,只是应对尴尬,避免冲突的一种方式而已。

笔者认为,“职场社恐”很大程度上是自己设定的障碍,想突破这层藩篱,终究还得靠自己。毕竟,在大多数情况下,可怕的并不是社交对象,我们害怕的是社交要承担意料之外的后果。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浮于表面的无效社交上,更看重自己的边界感和分寸感,这无可厚非,但同样,年轻人也应该在适当的时机,以合适的方式,去分享和表达真实的自我,亮出自己的锋芒和主张。

70后观点

社恐是因为回报的不确定性

年轻职场人看似社交禁忌颇多,其实背后有其自身的考虑。

比如,很多年轻职场人,看似“社恐”或抗拒社交,是因为他们认为投入到社交中的时间与其回报是不确定的。

所以,如果结合了运动等兴趣爱好,社交投入时间的“回报感”亦能因此提升。

再比方,有的年轻人很抗拒单位组织的拓展等活动。是因为年轻人因任务和工作而在一起时,会觉得自己是工具人。让年轻人在非正式化的社交中,感受到“平等和参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