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2月20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福田区上沙小学100米左右路段有6条横穿马路的斑马线,由于学校附近有建筑工地,泥头车等重型施工用车在放学时间段时常经过该路段,给学生的安全带来隐患。市民贺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并将情况反映到“@深圳-民意速办”平台。
“民意速办”有多快?当天,福田区交警大队组织社区、工地、学校等相关负责人进行现场调研,并第一时间制定实施了交通安全疏导方案,其中一条就是上下学高峰时段泥头车、工地混凝土车严禁通行,而且由红树林交警中队负责执法,全力保障学生交通安全。在24小时内,该诉求获得快速响应和处置。
作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如何精准收集、快速解决民生诉求?深圳去年启动的这项改革,线上线下齐发力,通过构建权责清晰、智能便捷、多方参与的民生诉求综合服务体系,让百姓的“急难愁盼”能够被及时感知、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努力探索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科技赋能,做精做细“智能引擎”
在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看来,此项改革从一开始就立下了”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的初心,也从一开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改革前,各类民生诉求反映渠道分散、办理流程和时效要求各异,诉求办理责任清单较为笼统、信息化支撑不足。去年12月,“@深圳——民意速办”一体化信息系统正式投入试运营,该系统统一归集“12345”热线、“i深圳”、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渠道诉求,推动全市域民生诉求“收集-分拨-处置-监管-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实行诉求接诉即办、快速处置,而且办理全程可追溯、可视化,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过程可感知、结果有反馈”。
为了防止群众的诉求被“踢皮球”,改革以“最小颗粒度”厘清职责边界,由市委编办牵头,编制18大类4096项的民生诉求服务职责清单,并建立编制部门定期研判复杂疑难事项责任归属机制,从制度上避免部门推诿问题。
主动服务,建强夯实“红色引擎”
对于民生诉求,要及时响应、高效解决,最重要的是激活诉求办理“强引擎”,在民生诉求响应中发挥各级党组织党员作用。
“我是党员,我来报到!”去年以来,深圳做实党组织党员“双报到”机制,持续推进市直部门“一对一”挂点联系街道、区直部门“一对多”挂点联系社区,通过划定联系走访“责任田”、组建党员“先锋队”、常态“行走社区”“敲门服务”,真正沉到基层一线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目前已有41.9万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常态化主动上门收集群众诉求需求,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现场解决。
今年1月12日,一场“益企畅谈 筑梦北站”的书记茶话会在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召开,北站社区党委组织辖区的汇德、汇隆、北站壹号等商务楼宇的十余家企业代表,以及区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齐聚一堂,“一杯清茶话家常”,听民声、解民忧、汇民智,比如中诺通讯提出的入驻大厦问题,相关负责人现场认领,让企业放心经营。像这样的书记茶话会,龙华区、街道、社区各级党组织都以制度化形式定期召开,既现场听取解决诉求,又共商基层治理,1年多来,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156条。
多措并举,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制度机制
去年以来,深圳将民生诉求服务改革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项牵引性工作,不断深化基层治理改革创新、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势转化为民意速办效能。
加强顶层设计,深圳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深化党建引领推进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的行动方案》等13项制度文件。做实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市区两级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建立民意速办领导协调专项工作机制,加强整体统筹、全面推进、市区联动和督促落实。
夯实基层基础,深圳推动街道从“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加速转变,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跨层级向街道下沉专项编制,增强街道统筹整合资源、及时响应办理群众诉求的能力。持续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社区下沉,提升社区党委快速反应、精准服务的能力,更加专注做好群众工作、协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完善基层服务阵地,深圳持续向人流密集、公共服务薄弱的物业小区、城中村、地铁枢纽、农贸市场、建筑工地等拓展延伸,累计建成各级各类党群服务中心(站点)1800多个,一站式提供“党务+政务+服务”,全覆盖设立民生诉求服务专窗专岗。目前,全市已形成群众家门口15分钟党群服务圈。
“今后,深圳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还将着力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构建苗头性、风险性诉求预警防范机制,开展高频和复杂疑难问题专项治理,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透露说。来源:深圳特区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