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从武汉、青岛的楼市“开年大戏”,看出一场危机正悄悄降临

0
回复
206
查看
[复制链接]

8838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937
发表于 2023-2-9 15: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做出了除降价外的所有措施,我做出了除购买以外的所有支持。”
这句话能完美诠释当下楼市的现状:各地为了楼市复苏可谓绞尽脑汁,使出了所有自认为慷慨的刺激手段,信心满满,结果却事与愿违,购房者根本不买账。
在铁锤看来,“不买账”并不是单纯的某一种原因,而是多种原因合力的结果。
比如疫情三年,很多家庭收入减少,主动缩衣节食,不敢消费;比如预售监管不力,没人挨板子的烂尾楼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如不断下调的房价预期,早就浇灭了很多人心中那点微弱的购房欲望;比如房价太高,但现实是6亿人月收入不超过1000元,想当“房奴”而不得等。



如果大家都不积极买房,可不仅仅是“饿死”开发商这么简单。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就抽丝剥茧分析过,相对于开发商、银行这些既得利益者而言,其实房地产熄火,受牵连最大的是地方政府。
2022年,我国有22个省市财政自给率不足60%,虽然有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但总体来说,还是有很多城市财政入不敷出。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地方赤字达到59315亿。而赤字高企不下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严重”。
直白点说,一个城市的建设、基层的三保支出,很大程度上都要靠卖地。楼市热不起来,卖地收入锐减,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我这么说,有人可能不喜欢听,有故意卖惨嫌疑,搞得房地产跟“困难行业”一样。



说来大家可能不信,2023年还真的有城市把自己的房地产列入了“困难行业”,这个城市就是中部第一城武汉。2月6日,武汉发布16条稳经济措施,其中第三大条是“支持困难行业发展”,第一小条就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同样被归进去的还有交通物流、旅游、体育以及会展等行业,但房地产摆在了第一位,规模也不是一个层面,显得特别扎眼。
我愿称之为武汉楼市的“开年大戏”。
武汉把房地产列为“困难行业”,网络舆论一片哗然。在民众的印象中,房地产可是躺赚的生意,尤其像武汉这样的中部省会城市,房地产每年对GDP的直接、间接贡献在20%以上,养肥了一大批房企,何以竟沦落成为“困难行业”?
武汉是在“卖惨博同情”吗?
当然不是。真实全面了解武汉的情况后,不难发现,武汉这个中部第一城,其实也是徒有虚表,和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崛起的模式并无二致,都是走的不断吹大房地产泡沫,透支未来的道路。
武汉的房地产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难:
1、销售:2022年武汉新建商品住房共计成交11.63万套、1316.5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滑42%和43%,是近8年来成交量最少的一年;
2、土地:全年土地成交金额约822亿元,同比减少约47%,排名跌出全国前十。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武汉出让土地中,有近6成被地方城投收入囊中。
3、库存:不低于18万套,因为数据只公布到2022年10月份。
4、价格:统计局数据显示,武汉新房价格已连续下跌11个月,二手房价格已跌回4年前。2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武汉楼市时给出的结论是:武汉楼市,现在“不降价根本卖不动”、“不少前期拿高价地的项目都在亏本销售”。



5、问题楼盘:全国第一,保交楼压力可见一斑。克而瑞有一项数据,武汉在全国32个重点监测城市中,问题楼盘套数、面积都排第一。毫不夸张的说,武汉现在遍地是烂尾楼。
终上所述,在商品房销售、土地、库存、房价、问题楼盘等5个方面,武汉楼市都差到极致了。此情此景,武汉又怎能不急?
说完武汉,再说2023年同样演出“开年大戏”的青岛——与武汉卖惨不同的是,青岛是共有产权房出问题:青岛城阳区某项目,有48套共有产权房因国资公司没有付款(房款缺口共计2571万元)而导致购房者无法如期收房,业主将问题投诉到区长信箱,经过媒体报道,互联网传播发酵,引起重视,后续城投道歉、火速付款,此事算是告一段落。






有人说,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最后圆满解决了,“城投信仰”也没崩塌。但在铁锤看来,并非如此,青岛城阳区共有产权房事件,之所以能和武汉相提并论,被称为2023年楼市“开年大戏”,自然有其道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青岛城阳区可不只是区区48套共有产权房的问题,根据青岛住建局公布的数据,青岛城阳区2020年卖出共有产权房11000多套,2021年在售项目有52个,另外,城阳区2022年3月31日才暂停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
直白点说,2022、2023年是青岛城阳区共产房集中交付的年份,这其中有多少会出问题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网上的相关投诉信息来看,问题远比想象中严重。在青岛市城阳区政府门户网站中,以“共有产权 不打款”作为关联词搜索,近三年的相关结果多达1397个。
青岛城阳区共产房出问题,其实早就有迹可循,城阳区的财政压力,早就暴露出了隐忧——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城阳区市政全年营收13.26亿元,净利润5880.38万元;2022年上半年,总营收9.21亿元,净利润却仅有571.31万元。半年间,负债已从84.39亿元攀升到了110.88亿元。此外,据城阳区政府披露,2022年1-10月,城阳区还要支出财政总计285.9亿元。
那么城阳区2020年10月份-2022年3月份所建的共产房,需要多少资金支持呢?我们来算一笔账:青岛城阳区的共产房是按照购房者与区属国资公司的产权比例为7:3设置,也就是30%需要城投公司缴纳,我们按照11000套房计算,光2020年,城阳区就需要交58亿的房款,2020-2022三年需要缴纳的房款可能不低于70亿。
另外,穿透资金和公开信息来看,2022年底,青岛城阳的8个城投平台,有息债务合计489.07亿。
综上所述,城阳区的财政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事实上,武汉、青岛并不是少数案例。从两个数据可以窥探:1、2022年商品房销售额13.33万亿,同比下降26.7%,蒸发了近5万亿;2、2022年卖地收入减少2万亿,和土地相关的税费全部负增长。不细说大家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地方的财政压力很大。
所以铁锤才在文章的标题说,从武汉“房地产困难”、青岛共产房事件这两大楼市“开年大戏”,可以看出一场危机正悄悄降临,这个危机就是,前些年靠着房地产狂飙猛涨,欠下的债、透支的未来、埋下的雷,开始反噬了。
铁锤并非危言耸听,只是基于真实数据给出的理性分析罢了。需要说明的是,我所提到的这场危机的“反噬”,并不意味着最后会出现很多人想象的最恶劣的结局,比如爆雷、崩盘等。有人乐此不疲,但铁锤觉得,这对谁都不好,尤其是像武汉问题楼盘有近7万套、青岛城阳共产房有1.3万套,这背后涉及的可是数万普通家庭。
个人觉得,武汉、青岛房地产暴露出的“困难”问题,其实算是好事,这势必会倒逼地方政府警醒,尤其是青岛城阳区人才共产房出现的问题,不仅影响政府公信力,还对城投信仰发起挑战,所以地方一定会妥善处理。



2023年以及未来的这几年,对于很多城市来说,挑战都不小,所以地方为了解决自身的债务窟窿问题,大概率会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精兵简政,裁撤冗余人员,减少地方非必要开支,过苦日子。这点有城市已经先行一步了,比如今年初,黑龙江伊春、齐齐哈尔两市推动的“撤街设镇”反向操作,本质上就是压缩机构,减少或分流财政供养人员。另外还有山西河曲,将36个党政机关精简为22个。



第二,大力推动楼市复苏。问题的根源在房地产,也都知道继续走老路不可取,但对土地财政、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导致很多城市,没有更好的选择。换言之,2023年对房地产的刺激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债务不会凭空消失,只会转移。
第三,扩大负债。以青岛城阳区为例,网友是在2022年12月14日投诉共产房问题的,随后在2022年12月22日,青岛城阳共有产权人才住房8.8亿元的ABS债券就被受理了,这当然不是巧合。当然,一味地扩大债务肯定是不可取的,后续可能会有更多的城市走遵义道桥的路子,地方城投的债务,可以拉长还款年限,降低贷款利率,用通胀化解于无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