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职场人晋级必读:2023,如何实现跨越式成长(深度长文)

0
回复
193
查看
[复制链接]

8831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916
发表于 2023-2-2 18: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网络
23年将会是发力转折的一年。
三年的疫情,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也重塑了很多人的人生观。
事实证明:“消灭”并非中国文化的基调,“融合共存”才是几千年来不变的真理
23年已经来到,从国到家,从企业到个人,都已如满月的弓,绷紧的弦,到了不得不发的时候。
要追回失去的3年,更要找回真正的自我,从心出发,也许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分享大纲

01 你不可不知的三个时代真相



谈成长,不能脱离我们所在的时代。
古代,成长关键词是成圣成贤。
近代,成长关键词是革命成功。
当代,越来越多人开始将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
这是个体崛起的时代,成长的关键词是:成就自我。
每个人都存在于他所在的时代之中,了解这个时代,才能知道如何成长。
接下来,我想先跟大家分享这个时代的三组真相。


真相1:时代的三个基本特征
古典老师(逻辑思维《超级个体》主理人)对于这个时代的特征,有三个特别精辟直白的总结。
1. 信息变多,思考变浅
2. 机会变多,竞争跨界
3. 随时干扰,永远在线
这三个特征的表述,相信大家一看就懂,也能感同身受,我就不全做解释了。
这里只针对第一条,举一个小例子说明一下。
这是在某机构学员群里发生的真实故事。
请你思考一个问题:我国PMP培训机构通过率有多少?
90%?85%?100%?
都不对。
那应该是多少呢?
首先,通过率这个概念是个伪概念。
真实的概念只有两个,一个是累积通过率,一个是一次通过率
累积通过率的分母是本次参加考试的所有人员,包含了应届报考人员+之前缓考的+复读重考的,分子是通过的人数。
一次通过率的分母只是应届报告人员,分子是通过的人数。
只有一次通过率可以反映机构真实水平,但是没有哪个机构敢公开一次通过率的。
原因是:
假设应届考试100人,通常有10%左右会因为各种原因不参加考试,选择缓考了,这样一次通过率只剩了90%;
剩余所有参加考试的能一次通过的按90%算,一次通过率也才81%。
实际上,首次参加考试并一次性通过的人数比例能有80%就算可以了,这样算下来一次通过率就是72%。



对话截图
为什么我们脱口而出就是100%,90%呢?
因为,今天的很多信息,都具有营销属性。
营销,通常都要利用人性的弱点,就是不愿思考。
当所有机构都说自己通过率高,并且一个比一个高的时候,我们默认了这个事实。
其实,估算通过率并不需要获得多少精准数据,只要多思考一点就好。
这只是冰山一角,我用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信息变多,思考变浅”。
然后,我们来看第二组真相。


真相2:时代的两个基本规律
这两个基本规律,一个叫幂律分布,一个是头部效应
你应该也都听过,但是我相信大多数朋友可能没有特别仔细思考过他们之间的联系以及给我们带来的机会和启发。
先说幂律分布。
1895年,意大利经济学家,他的名字你们都很熟悉,叫帕累托(Vilfredo Pareto)在研究国家的财富分布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每个国家的财富都呈现出一种分布方式,少部分人占据了大部分财富,而大部分人拥有少量财富。
在坐标轴上,这是一个头部严重向左靠拢,还拖着长长尾巴的分布。



幂律分布
很快,各个领域的科学家、社会学家发现,幂律分布也适用于其他现象。
比如,国家人口分布,论文被引用次数,月球上陨石坑的尺寸,奥斯卡获奖分布全部符合幂律分布的规律
于是大家认识到,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自然规律。
由此,我们可能会得出一个有点悲观的启示:世界本就不公平。
有人用计算机模拟红蓝小人的生存游戏,发现即便人为干预成公平状态之后,最后还会演变成幂律分布的结果
但是第二个特征很有意思,叫:分形原则。
什么是分形原则?一说你就明白。



雪花分形
每一片雪花在延展的过程中,都在不断重复同一种形状,这种现象就叫分形。
分形,就是同一个形状在不同的大小尺度下一再重复。
幂律分布的这个特征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如果我从尾部取一部分数据,放大后你会发现,他还是幂律分布,再取你尾部数据,你发现还是幂律分布。



真相2
那回到我们的职业发展,人生成长上,我们可以有什么启发呢?
一个公司中重要的事情只占20%,如果你恰巧被安排去做不重要的80%,依然可以从中找到重要的那20%。
然后,我们说说头部效应。
世界最高峰,你一定知道,是珠穆朗玛峰,8848米。
那第二高峰呢?你还知道么?
世界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你应该也知道,阿姆斯特朗。
那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呢?你还知道么?
其实第二高峰只比珠穆朗玛峰低了两百多米,是乔戈里峰,8611米。
而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也并不比阿姆斯特朗差到哪里去,他是巴兹·奥尔德林。就是玩具总动员里,巴兹光年的原型。
但我们只能记得第一个。
所以,头部效应的直接效果就是:只有头部才能被记住。
今天,我们用品牌影响力来看,会发现,排名前三的品牌占据了用户70%的心智,而剩余的品牌,分享了剩下的30%用户。
下面这张图看起来更明显。
只占2.7%的头部短视频账号,播放量、点赞量等等占比接近或超过了总量的90%。



摘自网络
这给我了们带来另外两个看起来有点悲观的结论。
1. 头部收益更高
2. 头部成长速度更快。
头部收益更高,是因为头部的成本低。
比如苹果手机的销售需要做很多的花里胡哨的宣传和促销么?
不用,都要排队卖肾了,可见营销成本非常低。
头部加速更快。什么意思?
就是当你成为头部之后,就会吸收所有的目光、资源、资本来促进你更快的发展。
这就是圣经《新约·马太效应》里说的: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那你可能会说,我又不是头部。说这个,有个卵用?
别忘了,幂律分布的分形原则。
假设你只是普通学校,你只是普通公司,你在冷门赛道,你依然有机会,你的机会就是:你要成为你这个领域,这个班级,这个公司的部门里的那个头部。
下面,我们将幂律分布和头部效应两个结合起来看,可以得出这样的启发:
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只要在一个小范围内成为头部,就有积累优势,聚集能量,跃迁成长的可能。



真相2的启发
如果你在公司没法做成头部,你就先在你们部门做成头部,成为那个最牛的销售,最牛逼的技术,最牛的项目经理。
一个部门一共也就十几个、几十个人,这是不是容易多了
一旦成为这个很小的组织的头部,你就有机会跃迁。
因为这个部门会将所有的资源、机会都怼给你,让你越来越强。


真相3:时代中的三种“溺水者”
什么叫溺水者?
大家想想溺水的感觉就知道了。溺水什么感觉?
就是你想生存,你的求生欲,上进心,动力非常强,但是使不上劲,为什么?
原因就是这三个。
这三个,跟我们大家息息相关,我详细讲一下。



三种“溺水者”
第一种:无法掌控注意力
分享一组数据,这组数据来自《QuestMobile2021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
1. 6h
2. 25.7%
3. 5.3亿
他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
6h,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日均使用时长。
6小时都干嘛了呢?
25.7%的时间,在刷短视频。
短视频的人主要都是哪些人呢?
5.3亿80/90/00后是刷短视频的主力人群,占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比例超过50%。
连起来看你就突然明白,为什么无法掌控注意力了吧?
本来就很难专注,各种短视频还抓着你,专注越来越难。
这是第一种溺水者,注意力被海量信息瓦解。


第二种:无法筛选信息找到重点
这种溺水者,涉及到一个信息商的问题。
什么是信息商呢?
信息商:屏蔽、甄别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韦青 微软中国CTO)
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多线程作业,同时外部的信息有不断的干扰注意力,信息商就会越来越低。
我们梳理下信息商降低的逻辑:



信息过载,导致注意力稀缺,注意力稀缺导致认知带宽减少,就像电脑多程序同时运行的时候就会卡,而认知带宽减少导致信息商下降。
这是第二种溺水者。


第三种:无法与陌生人联机协作
我曾经在给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做分享的时候,同学们问过我一个问题,就是毕业后就业还是创业。
我说,就业和创业从社会网络学上看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构建网络协作关系。
不同的是,就业是在现成的系统中构建关系,而创业是自主构筑关系。
所以,你能有多少链接,产生多少协作是最关键的。
决定你在网络中价值的一个概念叫,度中心度。
所谓的都中心度就是:在社会协作网络中,一个点与其他点之间的链接数量。
链接数量越大,度中心度就越大,节点价值也就越大。
我们今天的社会,越来越开放,这是这个时点关注自我的一个特征反映。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限于在企业内协作,而是突破企业的边界,与更大的社会网络协作创造价值,这种协作力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是你是否能成为超级个体的关键要素。
什么是超级个体,就是你具备多元兼容能力。
你不仅能在一个企业里和大家兼容,你也能独立和任何其他社会上的个体兼容。
好,到这里我们了解了这个时代的三组特征。我们最后回顾下。



当今时代的三组真相总结


02 如何理解成长的本质和三个层面



什么是成长?
我一直试图给他下个定义,但很难,不过我们可以从大师的眼力洞察一些经验。
作家毛姆对成长有一个我很喜欢的定义:
成长是内在的生命体验,他只属于过程,孤独且不可逆。
漫画家蔡志忠说:
成长就像是跨台阶,到了一定程度就直接跳上去,而不是连续的上升。
从大师们的洞察中,我么可以总结出以下与成长相关的三点特征:



成长的三个本质特征


1. 你的成长只有自己最清楚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突然某个时刻,你发现曾经的自己特别傻X?
如果有,那就是你成长了。
这种心理活动只有你自己能感知得到。
我们在小学的时候都学过一篇课文叫《背影》。
文章里有这样的片段: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后来,当看到父亲去买橘子,爬过月台的艰难背影,他说:
“我的泪很快地留下来了”
这一刻,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成长时刻。


2. 成长是跃迁,而非连续的过程
学过中学物理的都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有四个能级的轨道。
当电子吸收能量到了一定程度,就会突然从低能级跃迁到更高能级的轨道上去。
物种的演化过程也揭示了这样的现象。
原始汤中的单个细胞都是圆形的,他们紧挨在一起才能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而当神经纤维细胞产生后,连接跨越了空间的限制,演化开始爆发,物种也开始呈现出五花八门的形态。
大脑的神经元链接,计算机网络的连接,都是量变产生质变的跃迁过程。
可见,成长是突然发生的,就像蔡志忠所说的上台阶一样。


3. 成长不可逆
一旦成长发生,你就更新了一遍,就像电脑系统update了一次,不会再退回到之前的状态。
好,了解了成长的三个特征,大家可能要问,成长是否有方法论?
当然,我们一起来看下成长的三个层级。
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发生在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之间又是相互作用的。
第一层叫心智成长,第二层是认知成长,第三层是能力的成长。



成长的三个层面
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1. 心智成长
心智,是一个人的内在价值体系,或者叫价值标准。他是你一切的大前提。
我在结构化思维训练营中的演绎推理部分有一句话:
大前提,即价值观,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认知。不同的大前提会带来不同的行为和选择。
换句话说,心智就是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如何看待自己的各种遭遇,如何看待失败等等。
举几个例子:
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 vs 人生苦短要努力奋斗
人生的价值来自于他人的赞许 vs 人生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你也可以换成别的话,比如:
他很严厉的批评我是看不惯我 vs 他很严厉的批评我初心是希望我好
这两种不同的心智完全导致不同的情绪和行为选择。


2. 思维成长
世界就是一堆信息组成的。
思考过程就是处理信息的过程,你如何思考,世界就如何呈现。
前段时间京东的东哥说:大家拿PPT骗人。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PPT是一个工具,工具能骗人么?
就好像一个犯罪分子,持刀害人了,请问是人有罪,还是刀有罪?
很显然是人。
我相信京东的很多高管最后都不用PPT了,但是并不影响骗人。
这就是认知方式。


3. 能力成长
能力的本质就是能量层级。
有一句话,大家都听过,也很喜欢,叫:你只有足够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但这句话在逻辑上有个断层,你们有没有发现?
为啥努力就不费力了呢?
实际情况是,努力之后,能量层级提升了,才能不费力。
也就是说,如果努力本身方式错了,能量层级没提升,还是很费力。
成长的三个层级是一个体系,不是割裂的部分。
接下来就要讲讲这三层之间的关系了。



成长三个层级之间的关系
首先,心智决定成长方向。
你思维能力很厉害,智商很高,但如果你是一个纳粹,是一个种族主义者,那就是价值观有问题。
如果心智有问题,那么智商越高,越危险。


其次,认知决定成长上限。
你是一个普通员工,还是总裁,取决于你们对公司中各种事情的认知到什么程度。
超出认知的部分,上不去,也看不到,看到了也看不懂。
你能看到很多现象,然后做非常简单的演绎分析,但是很多事错的,你根本看不清本质是什么,能看清的也不会告诉你。
所以如果你要做管理者,特别是高级管理者,认知接轨很重要。
认知接轨,就是你和老板的认知能不能接上,他说的你能懂,他不说你也能知道要干啥,这考验的是思维能力。


最后,能力决定成长速度。
能力越强,创造的价值越大,你获得正向反馈越多。
你的影响力越大,作为节点你能聚合的能量越大,成长的越快。
这就是幂律分布和头部效应的结果。


这三层之间的作用关系是:
心智模式决定思维方式。
思维的方式有很多种,而你的世界观,决定了你要如何去思考这个世界。
思维方式决定能量层级。
你看了100本还是1000本书,可能结果发现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原因是努力的方式错了,能量层级的位置没有变化,能力也就不会有成长。
接下来,我们一个个探讨下,如何实现心智、思维和能力的成长。


03 如何实现心智的成长



巴菲特有一个个人传记,叫《滚雪球》。
其中有一句话,被很多人看成是巴菲特投资的秘诀,但其实不是。叫:
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真正重要的,体现巴菲特投资秘诀的,是另外一句话:
人们行事的一大问题在于,他们是拥有“内部记分卡”还是“外部记分卡”。如果“内部记分卡”能令你感到满意,它将非常有用。
为什这句话更重要?
首先,上面这句话有一个大bug,就是这个词:发现。
怎么发现啊?
怎么发现就是怎么选择。这才是巴菲特的秘诀。
所以你如果只记住上面这句话,你发现完全无法操作,然后你只能看别人的分析报告,根据别人的建议来发现。对么?
而巴菲特是怎么发现的呢?
就是内部记分卡。
什么是内部记分卡?
所谓“内部记分卡”即,你的内在价值标准。
我们每天所产生的情绪,都是基于不同的内在价值标准,即你的心智模式。
比如直播间人数少,我会很焦虑么,不会,我会很失望么,也不会,相反,我觉得这才是正常的。
因为今天愿意花时间学习,获得长期价值的人太少了,短视频的爆火给个体带来表达的希望,也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失望。
那就是吸引大多数人的短视频都是肤浅且提供短期快感的。
但这就是人性,也是心智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你一定关心,如何获得心智的成长。我们下面说说这个问题。
首先,我要给大家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可能会让大家有一点失望,但这就是事实,我不想忽悠大家。
心智的成长是无法速成的,只能靠岁月历练和自身的领悟。
邓宁·克鲁格给我们一个心智成长的路径,我相信你也一定都看到过:



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
纵轴代表的是自信程度的高低
这个曲线的第一个高峰,叫做愚昧山峰,下一个低谷叫绝望之谷,之后就是开悟之坡,最后是平稳的高原。
于是分成了四个成长阶段,分别是,巨婴、内省、智慧和大师
我们大多数人,今天都是巨婴的状态,就是盲目自信,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很多事情都不知道,只是以为自己知道。
在经历了生活的鞭挞之后,被社会打脸之后就会进入绝望之谷。
你会发现很多的事与愿违,人生各种不如意。
之后,是否能进入开悟之坡,取决于你是否能够开始内省。
是求诸己,还是怪别人,怪社会,怪家庭,怪命运。
如果你开始向内求,相信我本具足,就开始进入了开悟之坡。
尊重时间,追求长期价值,耐心的积累知识和经验,最终才有可能进入大师的阶段。
而真实情况并非如这张图一样是一次性的过程。
在经过绝望之谷之,你开悟之坡的过程中,依然会有很多个绝望之谷,
但第一次最难,因为要彻底改变你的心智模式,如果你彻底开悟,那后面的就会容易许多。
所以,心智的提升不是一个速成的过程。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就是到了四十岁才走完了开悟之坡,到达不惑的境界,我们作为普通人,着什么急呢?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开悟的悟这个字。
中国造字都是有讲究的。
这个字,左边是,心,右边是,吾。
这表示,开悟这个事情,没法靠外界完成,它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
这也刚好印证了毛姆的那句话:
成长是内在的生命体验,孤独且不可逆。
成长确实是孤独的。
为了这次分享我也特意找了这样一张背景图,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



上面这张图我找了很久。
中间这个人正在跨越的,就是绝望之谷。而中间的太阳,寓意绝望中的希望。
而,你能否跨过绝望之谷取决于,你的内心如何看待当下的绝望处境。



04 如何实现思维的成长



前面我讲过,思维能力就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信息商来表示,我们也梳理了信息商下降的逻辑。
其实,信息处理的模式,大家很熟悉,就是这样的一张图。



信息处理模式
学过PMP的同学,一定会想到ITTO。这其实就是系统论的基本模型。
所以,思维,就是中间的这部分。
讲思维方式的概念很多,没有几十种,也有十几种。
对我们大多数职场人而言,从实用的角度,有两个思维值得大家特别关注。
一个是结构化思维,一个是系统化思维。
为什么结构化思维很重要?
因为你是用的结构,决定了世界呈现的画面。
你用什么结构来处理信息,就会得出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什么结构都没有,那就是杂乱无章的混乱信息。
为什么系统化思维很重要?
因为,你能看到多大的系统,就能多接近本质。
我举两个例子。
下图是彼得德鲁克写得一篇文章,也是我在结构化思维课上的一个案例。
大家平时读文章,或者读书都是怎么看的?从上到下顺着作者的思路走对吧?



普通人阅读的方式:线性阅读
这样读的结果,就是你读完之后其实什么都看不清,也记不住,更无法判断他说的到底有没有道理。
因为这是一种一维的读书方法,又叫线性读书方法。
而结构化思维是二维的读书方法,我给大家看下我们课上同学读完之后整理的结果。



结构化思维的阅读方法
这张图是结构化思维中最典型的归纳推理,是对整个文章里最核心的几个元素的提取。
那几个元素呢?维度,观点和关系。
所谓维度,就是你从哪几个方面来讨论一个问题。
而观点,是针对这几个方面你的结论、态度是什么。
而关系,是这些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是所有文章都必须有的要素。
把这些提取出来你才能从平面上拆解完这篇文章的骨架精髓,你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一篇文章,然后才能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就是哪些观点不对,论证是否严谨等等。
所以,结构化思维是思维能力中一个特别实用而且重要的能力,我见过额所有高管,基本上都有很强的结构化能力。
除了阅读、写作之外,我们也可以看看其他结构化思维的例子。



其他结构化思维的例子
第一个,我在之前分享如何了解自己时,用的霍兰德个性分析模型,这是把人的个性分成了六个维度。
还有大家熟悉的波士顿矩阵,从增长率和占有率两个维度来梳理业务,并将其分成了现金流业务、明星业务,瘦狗业务和问题业务。
还有大家都熟悉的商业分析画布,将一个业务的商业模式从九个维度进行分析。
这些通通都是结构化思维的具体应用。
为了帮助大家提升结构化思维,我在京东做了两年的巡回课程,并且获得9.9分的高分评价。
目前线上训练营也已经完成了2期,3期即将开营。
如果你也想提升结构化思维,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接下来讲下系统化思维。
我在去年做的PMO从0-1的系列分享中,用到了5Y漏斗模型。



5Y漏斗模型
从现象,到问题,再到原因,最后到根源,这就是不断探索问题背后系统的过程
我们用一个更简洁的模型来呈现:



洞察层级模型
第一层叫现象层,这是我们都能看到或直观感受到的。
第二层叫问题层,就是现象背后反映的问题。
再往下是原因层,是问题背后的原因。
最后一层是本质层,就是原因背后的系统。
系统有大小。业务的系统,公司的系统、行业的系统、还是整个经济体的系统。
你能看到多大的系统,就能多接近本质。
所以在那次分享的时候,我说:
任何偶然性事件的背后都存在系统性的原因,如果找不到系统的原因,偶然就会成为必然。
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我们叫做洞察力。
洞察力强的人,系统性思维一定都很强。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



曾经的纽约地铁
上图是80-90年代的纽约地铁,一片狼藉,乱七八糟。这是能看得见的。
看不到的是,整个纽约地铁在80年代后几乎是吸毒、犯罪的窝点。
而你更看不到的是,地铁上面就是有名的曼哈顿街区,整个广场和街道一到晚上就一个人都没有,
因为抢劫、杀人等犯罪率太高了所以没有人敢出来。
后来到了90年代初,当地相关部门要整治这片街区的治安。
经过系统的研究之后,决定从地铁站下手。
而当时采用的手段非常简单,就是保证每个出站的地铁都是干净清洁的。
所以每辆车每天晚上做清洗。
几个月之后,地铁上乱画的现象少了,
又过几个月,地铁站干净了,又过几个月地铁上面的广场干净了。
五年后的97年,整个曼哈顿焕然一新
给大家看个数据:



犯罪率对比
而所有这一切的结果,只因为一件事,就是让地铁保持干净。
这件事后来被收入到多家著名院校的管理学教材作为案例。
我们来梳理下整个治理的过程:



治理过程梳理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整治犯罪率,而让地铁干净就是整个事件的切入点,后来被称为引爆点。
而引爆点背后,则是两个心理学机制,即破窗理论和环境威力法则。


1. 破窗理论(Broken Windows Theory)



破窗理论
该理论的创始人是犯罪学家詹姆斯·Q·威尔逊和乔治·克林。
威尔逊和克林认为,犯罪是秩序混乱的必然结果。
如果一个窗户被打破了,过了很久也没有人来把它修好,行人就会以此推断,这是个没人关心,没人管理的地方。
很快,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然后无政府主义就开始从这幢楼向相邻的街道蔓延。
这说明任何组织定了规矩之后,就必须执行,一旦不执行,就会认为形同具文,也就没人遵守了。相比于立法,执法显得更重要。


2. 环境威力法则(Pow of Context)



纽约地铁对比
上图中,左边是90年代的纽约地铁,右边是今天的纽约地铁。
环境威力法则认为,人对环境的敏感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当环境不好的时候,人倾向于缺少同情心、表现冷漠、甚至有让其更坏的行为倾向。
上述两种心理机制本质上是相似的。
除了纽约地铁这个案例之外,传染病的蔓延、大规模冲突事件背后都有这两个机制在起作用。
而整件事情的背后就是由人的心理、行为和环境三者构成的系统。
如果看不到这个系统,只是用围追堵截的方法来治理,永远治理不完,并且会浪费巨大的费用。
如何实现思维能力的成长呢?
无论结构化思维还是系统思维,都可以通过这简单的三步提升,只是简单的未必容易。分别是:
提问题,找答案和写出来。



训练思维能力的方法


1. 提问题
提问题的作用是什么呢?动力!
当你有一个急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时,才有思考的动力。
所以我们常常讲,好的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很多年以前的五四青年节,胡适在北大演讲的时候,说年轻人提升自己的方法,就是每周都研究一个问题。


2. 找答案
找答案有很多种方式,性价比最高的就是阅读和观察。
你可能会觉得不屑,觉得是老生常谈。
这里说的阅读,不是一本一本从头到尾的阅读,而是要带着问题阅读,而且要抽经扒皮的阅读。
将一篇文章、一本书的维度、观点和逻辑关系梳理出来,才算是有效的阅读。
前面已经展示了结构化思维课上阅读材料的方法,只有找出一篇文章的维度、观点和逻辑关系之后,才算是读明白了。
观察呢?我们有6小时时间在手机上,每天接触碎片化信息,观察啥了?
观察是有结构的观察。
比如,你想学习怎么拍短视频。只是一个个看别人的完整短视频是无效的。
你要把同类优秀短视频做结构化拆解。
拆解出各种要素,然后观察各个要素,才是有效观察。比如,背景、灯光、文案。文案又有开头、过渡、结尾。


3. 写出来。
阅读无论如何都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只有写出来才是主动的思考。
写出来最主要的目的,是梳理逻辑和建立联系。
写比给别人讲更好地地方在于,你和读者都要更深入系统的思考。
能写清楚,才算想清楚。


我从2017年开始就刻意训练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虽然不是每周,但是我经常会给自己一个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然后,想的差不多我就写出来,这一写就写了几百篇。
最初并不是为了做自媒体,而是为了促进自己思考,所以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对某些问题的阶段性思考。过段时间我有新的思考我会再写下来。
所以,回过头看自己五年前的文章,我能明显看出来自己的肤浅。
这就是成长的感觉。


05 如何实现能力的成长



前面我介绍过,能力的成长,就是能量层级的跃迁,这意味着成长是台阶状的,而不是连续的过程。
再简单举一个例子,来解释什么是能量层级。



三大宇宙速度
宇宙速度的概念大家应该不陌生。宇宙里面一共有6个宇宙速度,太阳系里的只关心前三个就可以了。
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达到你就可以绕地球航行。
第二宇宙速度,又叫逃逸速度,达到之后,你就可以直接脱离地球引力,成为环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第三宇宙速度,又叫脱离速度,达到之后就可以飞出太阳系。
这里的宇宙速度就好比我们的能量层级,达到之后里面就跃迁到另一个层级去,而且不可逆。
无论是运动、书法、还是练习某个技能、还是学习某个方法论,都存在能量层级。
那如何实现能力的跃迁呢?
我推荐达利欧的迭代循环法。



达利欧
对达利欧中国的读者都很熟悉了,他曾写了一本书叫《原则》。
迭代循环法就是他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一个方法。这是一个很好的成长系统。



迭代循环法
简单解释一下。
1. 目标
心流这本书告诉我们,没有目标就无法专注。
我之前讲的每周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目标。设置目标的核心目的是保持专注。
2.问题
问题指目标与当下之间的差距和障碍。
你为了达成目标,还缺什么,还差什么,有哪些问题。
3. 诊断
是指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找到系统的控制点。
4.设计
设计是根据诊断的结果,设计执行的策略。
5.执行
就是按策略行动。
这个过程循环往复,被称为迭代循环。
在这个模型里面,我只想加一个要素,个人觉得很重要。
整个过程如何能做的更快,你需要一个导师。



迭代循环法升级版
为什么要加导师?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思想实验。
如果让一个盲人拧魔方,每秒钟转一次,大概需要多久能复位?
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是137亿年
如果盲人旁边有一个人,每转一次都给他一次反馈,这样需要多久呢?
2分半。
这个例子说明,导师可以以旁观者视角给你客观的反馈。这可以加速你的成长。
那找谁作导师呢?
导师不必是一个特别厉害的人,但必须符合一个条件,即:你们必须互相相信。
你相信,他的初心是永远为你好才给你各种反馈和建议;他相信,你一定能发挥自己的潜力,不断进步成长、成功。
这样才能起到促进的效果。如果情况相反,那会出现什么情况,你也可以想象。
讲完能力的提升,我想稍微介绍下我自己的教育观。
我做培训,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但是还在工程公司给新入职员工做培训,到今天也快7年了。
所有上过我的课的同学都会发现,我在上课的时候从来都不只是教知识和方法,而是塑造你们的价值观,也就是心智。
我认为:一个人的心智改变了,他自然而然知道该怎么做,成长是迟早的事。



我的教育观
最后,什么是阻碍你成长的障碍呢?


06 什么是阻碍你成长的障碍



前面在说时代真相的时候,我借用过古典老师的话:
1. 信息变多,思考变浅
2. 机会变多,竞争跨界
3. 随时干扰,永远在线
这些看起来好像都是阻碍我们成长的障碍,但都是外在的现象,内在的阻碍才是最关键的。
什么内在的阻碍呢?
我先引用两位重量级大咖的话。
第一位,卢梭。
卢梭讲过一句特别经典的话: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
你原本可以成长为你应该成为的样子,却总是被困在外在给予的枷锁中,无法挣脱。
这个枷锁是什么呢?
我们再看另一个大师萨特的名言,这句话更吊,干脆利索。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
这句话的怎么理解呢?
人应该是自己的主体,而他人的评价则让自我沦为客体,从而丧失主体性。
把卢梭和萨特的话结合起来,就明白了。
这里的枷锁和地狱,指的就是前文中巴菲特所说的:外部记分卡。
外部记分卡是别人根据自己的标准,对你的定位。
而最关键的是,你还执着于这个定位。
所以,什么是阻碍你成长的障碍呢?



阻碍成长的唯一障碍
这里的外部标签,就是那个无往不在的枷锁,也是他人对你的评价。
当你执着于这个标签的时候,你就给自己画了一个框。
在这个框里,你就是一个项目经理、就是产品经理、就是一个IT技术人员XXXX。
所有的这些都是标签。
今年的罗振宇2023年跨年演讲很精彩。
他讲了一个启发,其实也是同一个意思,即:重要的不是身份,而是内核。
身份即枷锁,内核,就是你的内在价值体系。



以上就是《2023,如何实现跨越式成长》的全部内容。
在此,也祝愿所有看到这里的同学:



2023的祝愿
如果觉得有收获,请转发给更多朋友一起来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