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如何借用德鲁克思想化解你关注的职场难题?

0
回复
181
查看
[复制链接]

9828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942
发表于 2023-1-16 14: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也不会有德鲁克了,再也不会有人像他那样,能够把最复杂的管理命题用如此通俗市井的语言表达出来。
——吴晓波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2005年,德鲁克去世时,吴老师曾感叹道:世界上就真的,再也没有“德鲁克”了。过去二十年里,互联网经济替代了工业革命经济,德鲁克创建的这门学科显得不再重要。
但是今天,随着外部的边界效应消失,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消失,每一个企业家、创业者、管理者都应当回到管理本身,回到大师思想的现场重新学习这些思想在过去解决了哪些问题,在未来将发挥哪些作用。
1月3日,德鲁克大师思想领教营开营,3000名同学一起学习,截至今天,学习进程已经过半,但是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依然不减。
这份积极性,在导师康至军的答疑直播中,再一次得到高涨。





在筹备直播前期,我们一共收到了632位同学的问题;直播期间,共有1988位同学观看,人均停留时长达56分钟;直播结束后的一个小时内,小巴仍旧接受着企微聊天的“轰炸”,不断有学员在社群发言,或是私信,肯定康老师的解答独到新颖,也希望小巴能给老师转达他们的感谢。
今天,小巴整理了四个同学们关心的共性问题,一起来看看康老师如何借用德鲁克思想,来化解这些难题。





在日常工作中,没有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协作,总是让我们的工作很难展开,因此很多人萌生了辞职的想法,干脆一走了之,但是这样问题就能解决吗?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我们该不该寻找并抓住机会开展新工作呢?这个问题引发了社群里很多小伙伴的共鸣。
康至军老师表示这是一个常态化的问题,在工作中缺少强有力的支撑,是每一个职场人都会遇到的事情。
比如一个普通员工去上级单位进修,学了很多处理专业问题的先进方法和理念,激情满满打算回来后好好实施,结果发现自己是“孤家寡人”,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对此既不理解也不支持。
对于这个现象,参照德鲁克的经验,康老师建议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起关系责任。所谓的关系责任,就是别人没有义务来了解你,但你有义务让大家来了解你。



对此,我们可以分三步走:
◎给同事带去有价值的帮助:在工作中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我们更需要让周边的人了解,并与他们共享。
◎跟相关部门传递需求:工作中,我们太容易被自己的热情、专业、新工具、主观想法控制,并沉浸于此,忽略了领导和周边人的兴趣和想法,我们特别要去了解那些使用我们成果的部门,明确告知计划及需求,并寻获他们的答案。
◎了解领导的痛点:开展工作之前,我们要明确知道领导的期望及阶段性的痛点,尽量在领导的痛点与我们的诉求之间找到契合点,为自己的工作开展提供更好的基础。
小巴提醒大家,针对这个问题,在大师营中,康老师借用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着重分享了在职场中,我们如何将自己的专业才华、尽责和善意,真正地转化成高绩效和更丰盈的职业生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深入学习。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里面提到,我们要从正确地做事变成做好正确的事情。那么,到底什么是正确的事呢?如果我在管理中,无法跟同事达成对正确的事的共识,应该怎么办?
在康老师看来,关于企业决策,其实很多时候大家的“通病”是太想快速达成共识。
德鲁克在担任众多企业顾问时,总是会给管理者提供这样的建议:决策的第一步不是着急追求共识,而是拥抱不同的意见。
如果在多次商议后还无法达成共识,这个时候,就必须有人站出来担任1号位的角色。



康老师建议大家,先自省看看自己是否适合担任这个角色,赢得大家的信赖,力排众议作出决策。若不行,那你接下来就需要找到民主投票选出来的1号位,对他进行说服,使你们俩达成共识,继而促进决策的落地实施。
小巴提醒大家,在大师营的课程中,康老师还用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情况,就如何做好正确的事,给予了全方位、更详细的解答。





正如德鲁克所说,组织总是在滑向平庸、僵化和涣散。那么,如果我所在的组织(企业)中,现有的规章制度没办法帮助我解决现实的难题,除了等待组织获得更好的发展以外,个人可以为此找到什么破局途径吗?
康老师表示问题始终都是在源源不断地产生的,所以任何时候,都会存在不能被完美解决的问题,也不要期待在未来就有条件可以解决某个问题。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有两类问题,一类是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比如像一些数学问题、物理难题;另外一类是没有标准答案或者没有答案的问题,比如我们怎么样带好团队,如何和别人建立好良好的合作关系。
解决第一类问题,需要的是理性分析能力,如缜密、冷峻这样的一些能力,但面对第二类,诸如一些人际互动、社会科学类问题的时候,还需要动用我们感性层面的能力。阿里有一个说法叫雌雄同体,即需要员工练就这两方面的能力。



对此,康至军老师建议大家在应对问题时,可以展开三个层面的修炼:
◎大脑的修炼:接受各种各样的知识输入,理清并学会应用。
◎心灵的修炼:我们要能够更好地具备同理心,更好地去倾听和理解别人,更好地共情。
◎实践的修炼:面对问题,绝对不是先掌握一个标准答案去执行它,而是要付诸行动,学会面对不确定性,在反复摸索中寻找更准确合适的答案。
关于不同年龄层、不同行业属性的人,如何学会与问题同行,并深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在大师营中,康老师更是结合了一些实际案例加以解析。





课程中有一讲的标题叫作:创造客户。在课程中,康老师也举了很多德鲁克辅导过的企业管理案例,比如福特、通用、宝洁公司等等,但是这些公司看起来都是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以后致力于满足客户需求,什么是德鲁克所讲的创造客户呢?
康老师认为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和客户都处在一个动态变化中。对于企业来说,在客户确定的时候,我们要创造客户价值,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在动态变化的过程当中,我们也需要创造市场,创造客户。
相对于满足客户来说,创造客户的开放性和引领性会更强一些。



比如乔布斯做手机,很显然在他创造出一个产品之前,客户的需求可能不存在,或者说那种严丝合缝的需求是不存在的。这一方面需要对技术的洞察,另一方面是对客户潜在需求、面向未来可能发生的一种诉求的洞察。两者结合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些顶尖产品出现,并成功创造客户的一个过程。
小巴提醒大家,德鲁克曾在两本书中的两个章节,特别提到了怎样创造顾客。一个是在《为成果而管理》的“顾客是生意” ;另一个是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改变经济特征还是创造顾客”。在大师营的课程中,康老师基于书中内容,结合了一些国内企业,进行了更深入的解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学习。
看了这几位学员的问题及康老师的解答,你会发现,现在工作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德鲁克在几十年前就有接触甚至有预见,并在自己的书中留下解答。第一期德鲁克大师营,康老师正是串联起德鲁克39本著作,巧妙地运用一些国内企业案例加以解析,帮大师营学员解决当下困惑与问题。
此外,康老师的第二场闭门直播答疑将在1月16日晚上八点进行,想与康老师近距离交流,想寻求企业管理诀窍和个人成长方法论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这次机会。
在此,小巴也特别提醒大家,2月巴菲特思想领教营已经开始报名,本次大师营将由《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译者杨天南老师,围绕《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带领大家学习巴菲特投资哲学。
巴菲特一生住在家乡小城,深居简出,尽管市场上关于巴菲特的书多如牛毛,但他自己从来没写过一本关于自己的书,只是每年亲笔给股东写一封信,六十多年来已累计有150万字之巨。他说:“我所有的精华都融入到了这些股东信中。”这些信的精华被凝聚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一书中,这是唯一原汁原味的教材。
杨天南老师是第一位亲赴奥马哈与巴菲特会面的中国人,他从1995年受到《巴菲特之道》启发,开始亲身实践巴菲特投资之道,至今已有28年之久。
想要学习股神投资哲学的朋友们,「链接」。




本篇作者 | 巴九灵 | 当值编辑 | 何梦飞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 | 图源 | VC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