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曲艺小剧场里的“襄阳梦”

0
回复
268
查看
[复制链接]

883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925
发表于 2023-1-11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 刘晓青

今年3月8日,曲艺小剧场文博艺苑迎来1周岁生日。就经营状况而言,文博艺苑的创办者、马派相声的第三代传人王伯华坦言,只能算“维持”。“去年做培训赚来的4万多元钱都补贴了小剧场。”今年清明节前的那个周六晚上演出,仅有两个观众。但为了梦想,王伯华说这一年的坚守是成功的。

十多年前,襄阳第一家曲艺茶楼小剧场因“非典”歇业,十年后的2014年,文博艺苑成为接力手,创办了襄阳第一家曲艺小剧场。

维持中,队伍成长壮大

《吃在襄阳》《襄樊风情》《山水襄阳》《语言的艺术》……这些带有强烈襄阳印记的相声、快板、评书等曲艺节目,都是王伯华和他的徒弟、徒孙们创作的,多取材于襄阳的地理山水、历史文化、经典故事,还有一些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如《结穷亲》,是根据襄阳一个单位结对子帮扶保康山区贫困点的事情创作的,《就诊》的灵感来源于一次看病的经历。

“有这样一个舞台,就有表演,有表演就为创作提供了动力。”王伯华说,在这一年中,演员得到了成长和锻炼。襄州区豫剧团今年25岁的小伙子张博虽然喜欢相声,可不曾在舞台上实践过,但在小剧场舞台上实践了一年后,他成了大家都非常看好的相声演员,“真是一棵好苗子。”说到张博,王伯华甚是欣喜,“刚开始,我们的演员上台都紧张得很,现在不仅应付自如,张口便能来一个段子。”

上个周六,记者再一次来到位于樊城一桥头的文博艺苑,王伯华正在指导演员排练新创编的小品《你妈我妈咱妈》,演员是襄阳京剧团改制退下来的张燕鹂、魏襄江等人。这两年市歌舞团、市京剧团、市豫剧院改制,够30年工龄的一批40多岁的专业人员退下来了。“他们这个年龄,人生积累、阅历、认识等各方面都已成熟,正是艺术表演的黄金期。”在王伯华看来,这批“闲”下来的本土演员,依旧是襄阳的实力派,目前仍旧代表襄阳演员的最高水平。王伯华非常欣喜地将这些演员请过来,充实到剧场的表演队伍中。

维持中,有了双向互动

将文化艺术作为消费品,起初都会经过市场培育的过程,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伴着经营的惨淡。一年时间里,王伯华说,他和文博艺苑在茫然中挺过来了。

“经过一年的培育,文博艺苑现在已经培养了一部分熟客,有的观众隔三差五就会来看演出,这让大家十分欣慰。”王伯华说,在这样的小剧场,观众的参与和互动也尤为重要,有时候的表演,观众参与了才算完整。就此,王伯华还给记者举了例子:如有时候演员在台上发问:“这事儿你相信吗?”这个时候演员是很希望观众有回应,答“相信”或“不相信”都成。“有回应,我们的演员表演起来才更有劲儿,观众也会有愉悦的体验。”王伯华说,刚开始的时候,观众席都是静悄悄的,慢慢的观众也会互动了,答应一声或者喝彩,对演员都是鼓励。有了一小部分熟客观众,观众能与台上演员互动了,也会给演出场次和表演本身提一些建议,这些关注,让王伯华更加有信心。正是在观众的要求下,今年3月底开箱演出后,每周的场次由原来的一次,增加到两次,周五、周六晚上各有一场。

如今,王伯华和他的徒弟、徒孙们,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节目的创作中,“客人来了是看节目的,不可能每次都演同样的节目,这就促使我们要不断地创作、创新。”王伯华坦言,感觉比一年前好多了,但压力也越来越大了。

小剧场期盼有“一臂之力”

虽然“维持”着经营,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文博艺苑已为襄阳的小剧场发展,起了带头作用,成为走文化市场谋发展的有益尝试。上月底,仲宣楼的小剧场每周二晚的演出也开始卖票了。而据记者了解,樊城二桥头一个仿古的戏台剧场正在建设中,从规模上讲,目前将成为襄阳最大的。

或许不久的将来,襄阳市民的夜生活,不再仅仅是吃夜市、K歌,还有观话剧、听曲艺、品戏剧,文化消费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那时候大家才会真正嗅到“文化襄阳”的味道。但这个“不久的将来”到底得多长时间,三五年或者七八上十年,像王伯华这样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说,他们也无法预计。

“我们非常希望能和襄阳的旅游挂上钩。这里也能成为宣传襄阳的一个好窗口,我们正在筹划将襄阳的历史人物、典故创编成节目。”王伯华说,如果前往江浙和京津等地,游客的夜生活就是去各种各样的曲艺茶楼听戏、看相声,但在襄阳,十年前游客晚上没地方可去,现在状况依旧。“退一步讲,哪怕从旅游年票中分5角钱,对我们小剧场的正常运转也是极大的保障。”王伯华说,他十分期望,相关部门能在这方面多引导、多整合,为襄阳的文化市场活跃提供一些有力的支持。

记者手记:

目前在襄阳,有大大小小200多家做文化产业的企业或团体,大家对文化、旅游产业拉动襄阳经济的前景有太多期待。但实际操作运转一段时间后发现,襄阳的文化、旅游资源,如同散落在襄阳大地的粒粒珍珠,仅靠一粒一粒珠光很难璀璨起来。大家期望有人把这些散落的珍珠穿起来,形成一串俘获人心的项链。文化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文化消费缺乏有力的引导,相关职能部门的主动性发挥不够,是这些从事文化产业人士的普遍感受,当这些感受消失后,襄阳的文化、旅游市场,还怕火不起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