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招募 KOL,我们需要从 KOL 的角度出发,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我们给出怎样的权益才能吸引到他们。不像吴晓波那样的超级财经 KOL,我们招募的 KOL 是亟待提升自我品牌,希望实现更多自我价值的小 KOL。
在通过与我们现有的两位财务专家沟通,及线上访问了50+中级以上的财会人员后。我们将总结出的需求转化为可提供的权益,形成了我们的招募海报。并且结合会计的历史,我们把这些 KOL 称为「大当家」。
Tips:不仅是各行各业 KOL 的需求不尽相同,同一行业 KOL 的需求也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调研或者访谈去了解 KOL 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与之给出对应的后续运营方案。
我们在调研和 KOL 的正式运营中会发现,有些是想要借助平台扩大个人品牌的影响力、有些是单纯的想赚钱、还有一些真的就仅仅是单纯享受分享带来的乐趣……
2. 设计一场赏金瓜分,借助同行吸引同行
我们本次 KOL 的招募,总营销费用不到一千元。通过自有渠道(官网、产品内、微信公众号等)和一场赏金瓜分活动,带来了上千的总报名和一百多优质报名。虽然我们官网、产品的流量都很大,但是由于产品线众多不能准确定位会计群体,而且产品内的运营位也不显眼,导致自有渠道的报名量占比不足 20%。而通过赏金瓜分活动带来的量占比超过 80%,而且大部分都比较优质。
对于谈判通过的 KOL,我们会进行合同的签约。该合同会通过法务部的审核,很清楚的罗列出甲方、乙方的各项权益及承担的相应职责。通过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一是 KOL 对我们提供的权益吃了一颗定心丸;二是能排除一部分抱着试试看心态的 KOL,三是能有效减少意外情况、失信事件带来的损失。
3. 统一进行的开营仪式
KOL 签约完毕后,我们会给每一位 KOL 发送一份写有专属名字的邀请函,邀请 KOL 在特定时间参加我们的开营仪式。
在开营仪式中,我们会先发一个大红包,提前让各位KOL 准备好自我介绍,群内互相认识,互捧一波。(我们招募的 KOL 有很多都是资深财务,拥有CPA、ACCA等证书)
然后语音系统的介绍整个项目,并且发送参项的实操手册,然后再就是答疑时间。群内大咖多,各位 KOL 自然也就越高兴,再次得到参项的自豪感。
部分实操手册示例
六个维度的评分体系助力 KOL 持续运营
招募过来已经正式运营的 KOL,享受了相应的权益,当然也要对应相应的奖惩机制,才能够更好的维持该项目的运营。我们会通过相应的权益,从六个维度去评分,每个月会出一张 KOL 的排行榜海报,来进行相应的激励与淘汰和重新选拔。
关于评分体系
1)知名度
指大当家产出的内容(课程、文章、线下活动等)全渠道推广当月/季/年曝光量占分:15 分
计算方式:实际曝光量/10 万(每月)x15备注:总曝光一次 2 万
2)魅力值
指大当家产出的内容(课程、文章、线下活动等)全渠道推广当月/季/年报名人数
占分:15 分
计算方式:实际报名人数/3000(每月)x15备注:每节课月平均报名数 3000 左右
3)粉丝数
指大当家所分配微信社群的粉丝数
占分:20 分
计算方式:粉丝数/300×20
4)活跃值
指社群在线天数;包括小当家(关于大当家、小当家属于社群金字塔体系内,会在接下来的文章内详述)
占分:25分
计算方式:在线天数/30(每月)x25
5)帮帮值
指当月/季/年问答小程序回答数
占分:15分
计算方式:回答数/30(每月)x15
6)变现力
指当月/季/年大当家所得收入
占分:10分
计算方式:变现值/500(每月)x10备注:初期盈利点不足,所以分数比重较低
总结与思考
整个 KOL 项目下来,前期做了巨大的准备工作的,包括各个环节与细节的把控。目前国内的 To B 公司,办线下活动、线上课程等,很多地方都需要 KOL 站台,我们做的只不过是把 KOL 当成了一个项目去做,花了精力去持续性的运营。来保证我们自己可以有计划、有节奏的进行一些事情。通过这个项目,也得到了一些经验:
1. KOL 内也要进行分层
有些文笔好、有些演讲能力好、有些喜欢在社群内活跃。针对不同的KOL,后续也要给到相对应的运营方案。
2. 不能让 KOL 面面俱到
整个项目 KOL 们的核心指标应该只有一个,这也和确定北极星指标一样。由于我们的评分体系各个指标权重几乎一致,导致 KOL 们其实不太清楚自己的工作重点。
3. KOL 招募推文可以更标题党
我们 KOL 的招募推文是“财会人竟然也能当网红?”,如果写成“如何成为副业年入百万的会计?”之类的标题,或许会更具有吸引力。
4. 做到实时给 KOL 反馈
一个月一次的排行榜影响不是太够。虽说每次 KOL 产出内容其他 KOL 在群内都会点赞,但针对每一次 KOL 产出内容得到的效果,我们其实可以及时的在群内告知情况,以带动更多的 KOL 产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