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历史上,古生物学家侯连海有哪些故事?

0
回复
275
查看
[复制链接]

8492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8794
发表于 2022-12-30 12: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侯连海先生,古生物学家、著名古鸟类专家、我国有名的古鸟类学者、孔子鸟的命名人、中国古鸟类学家。
在大约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中国的大地上生活着一种鸟,它们与恐龙一起分享着这个世界。斗转星移、时光流逝,它们逐渐消失了,直到一亿多年后,这种鸟的骨骼化石被研究者们发现,进而改变了人们关于鸟类起源的推测。这种鸟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孔子鸟。自己认为这个化石非常重要,不亚于始祖鸟的发现,所以自己要给它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很重要的名字、想来想去,因为中华、中国、神州这些用的太多了,自己忽然想到咱们可以说是教育家、思想家,也是在国外、在东西方都很尊崇的人物、叫孔子,所以就以他来命名。
1994年,时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的侯连海收到了一封信。这封信来自于辽宁省建昌县的一位退休干部,信上说、他那里发现了鸟类化石。得到这封信,我们很积极马上就走了,当时整个辽西对鸟类化石都非常关注,我们几个在那儿发掘几年了。辽西是指位于辽宁辽河平原以西的与内蒙古、河北接壤的辽宁西部地区,这里曾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发现过鸟类化石。侯连海一直希望在这里能够有新的突破,所以这封来信让他兴奋不已,他随即踏上了去往辽西的列车。自己跟我们党委书记、他也是研究哺乳动物的专家,我们两个一块儿到建昌去找他写信人。就拿着这封信就问他,他说这个标本、最近叫锦州歌舞团的张和拿走了。好,我们又开车从建昌到锦州。几经周折之后,侯连海他们终于见到了信中所说的那块化石,但初见之后他却大失所望。自己就跟张和说了,这个标本不是鸟类,他说怎么不是鸟类。自己正好带着我们出版的一本化石杂志,第一期、上面有刘宪亭先生写的一篇始祖鸟的科普文章。自己就把那个图拿来,你看看始祖鸟是什么样的、你这个标本是什么样的。
这块化石并不是鸟类化石,而是一块哺乳动物的化石,侯连海难掩失望之情。但是他们发现,这块化石也很有价值,所以准备把它带回去研究。在以前没有见到过那么完整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化石,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个标本让我们先带回去,去鉴定鉴定看看是哪一类的,结果他张和一看我们老针对这个标本,他就不想让我们带走,最后还是不让我们带。就在这趟辽西之旅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们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最后我们临走了,他说我送给你块标本吧,自己说好啊、谢谢。他拿过来一块,自己一看也很吃惊,前肢、就是翅膀,现在说翅膀,那个时候还不那么称呼,就是前肢的一部分,而且它的趾骨倒是很清楚的,所以这样的特征只有始祖鸟才有。始祖鸟一直被认定为鸟类的祖先,生活在约一亿五千多万年前的晚侏罗纪时代,它的骨骼化石于1861年在德国被发现,并且由此奠定了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学说。如今在中国发现了跟始祖鸟特征类似的鸟类化石,这让侯连海感到兴奋。自己说你看看,你送我这标本没头没尾,就这一点儿爪子你给我了,你好的标本不给我,他还笑。当然自己心里暗高兴、特别高兴,自己一看这就是我来的目的,就是找它的。上车了以后自己才跟我们领导讲,自己说咱们有始祖鸟了。他也吃一惊,自己说张和不识货、他不认识。始祖鸟你很清楚,你看看,比始祖鸟还原始。
这块鸟类化石让侯连海如获至宝。鸟的祖先到底是谁,鸟儿从哪儿飞来,他觉得距离破解这一学术界的疑难点似乎越来越近了。当时自己拿来以后、自己修啊,自己不敢让别人修,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技工修理室,自己不敢让他们修,我自己修的那块化石,一点一点、修了一个来月。小心地剥离附着在岩石上的多余物质,鸟类骨骼的结构终于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侯连海更加断定了自己的判断,他给这种鸟起名为孔子鸟。因为这块化石自己认为跟始祖鸟它的位置、它的意义,它在鸟类起源、鸟类演化上的意义不亚于始祖鸟。这块化石在古鸟类研究领城里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它出现在中国,这让侯连海联想到了孔子。以这位闻名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名字命名,更能够体现这块化石所蕴含的意义。美国好多主要报纸,还有其他国家、从西方到东方这些电台,好多国家都报道了,而且他们辽西人都说、朝阳这个名字、这个地区的地图第一次出现在国外、出现在美国报纸上。
当侯连海发现孔子鸟的时候,古鸟类研究在中国属于刚刚起步。与国外同一领域的研究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从七十年代吧,七十年代以前没有,没有人研究,七十年代就是自己,一直到1995年、在二三十年之间就是自己一个人。中国从事古鸟类研究的人员少,研究水平落后,首先与中国当时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因为我们不像现在学科那样、能够创造财富,我们不行,完全是基础理论研究,所以这个学科的开展完全跟国民经济有直接关系的。各个研究所里学科的专业设置也是根据国家化石的埋藏情况、发现情况而定的。我们国家鸟类化石当时就是周口店最集中了,还有其它地方,山西也有一些、内蒙也有一点,但是都比较少,所以研究它比较难。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化石资源的分布状况,古鸟类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并不是一个受关注的学科。上世纪七十年代,侯连海进入这个研究领域开始跟古鸟类打交道。自己小时候就爱养鸟,而且把那些麻雀掏窝抓了以后、给它染的五颜六色,什么颜色都有、漂亮得很。自己一个养麻雀、还养过鸽子,还养过鹰、喜鹊、包括乌鸦都养过。1961年,侯连海从兰州大学的生物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到研究所不久,他便提出了要去研究鸟类化石的请求。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这一愿望没能实现,尽管如此,他却依然保持着对各种鸟类的迷恋。从福建标本厂搞了一大批现代鸟类骨骼,不到每一属,可以说现存鸟类每一个科自己几乎都有一个标本,后来自己又收集了、在北京动物园,自己跟北京动物园标本馆很熟,一死了鸟类动物就打电话告诉自己,所以当时自己在标本馆里收集、自己叫研究室的年轻人都过来,给我剥标本,所以收集了好多包括鸟类、包括其它哺乳动物的标本。直到1979年,北京周口店举行北京猿人发现周年纪念会,在周口店遗址侯连海才终于有了古鸟类研究的机会,并从此开始进入这一研究领域。这个周口店的鸟类化石,老的研究人员在解放前都知道的,一大批、很多啊,我们标本馆、地下室,你一看就知道了,周口店现在也是很多。就是没有人研究,他们知道自己喜欢这个,你弄不弄,自己说好啊、很好,接过来以后基本上把重点就放在鸟类研究上。就这样,侯连海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一位古鸟类研究的学者,他说、自己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不仅仅是因为从小就喜欢各种鸟类,更因为在这一领域里有着更为广阔的未知空间。对于这些未知领域的研究对他充满了巨大的诱惑。鸟类对研究古气侯的变化、四季之分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手段,而且非常准确,就是现在也是这样的。你比如说时间,像布谷鸟,初夏五月份六月份准来,但是过了这个时间就没有了,它的采食、居住、栖息都很严格的。如果找到鸟类化石,对当地的环境深入研究,也非常有意义。
鸟类对气候和环境的敏感给人类打开了一个探索过去的窗口,同时、侯连海说,因为鸟类一直跟人类的关系都很密切,所以研究古鸟类也可以给研究古人类提供很多依据。自己研究周口店鸟类化石第一地点的时候,自己做了一个统计,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鸟骨骼都经火烧过变成黑色的或者黑褐色的;而且第一地点又是猿人居住的地方,为什么有那么多鸟的骨骼给烧了,很显然,第一、鸟类的趋光性,比如说一开始可能天黑了、鸟类一看有光都扑过去了,结果山洞里是猿人取火的,二十四小时不断火光,鸟就给烧死了。烧了以后,猿人一开始可能不知道吃烧过的鸟类,但是时间长了他总得知道,吃烧的东西比不烧的、生的好吃。
侯连海对于古鸟类的研究是从周口店开始的。在那里他也取得了研究成果,但是当他要扩展自己的研究范围的时候却发现难度非常大。鸟类化石和其它脊椎动物不一样,爬行类跟哺乳动物绝大部分都在陆地上;而鸟类是在天空、是飞翔的,居无定所、即便筑巢也是筑在树上,所以它成为化石就比较困难,所以寻找起来当然就更难。所以自己研究周口店鸟类以后,大家都知道了,自己说你们到野外去,如果发现认为你们不认识的或者不是你学科领域的,不是哺乳动物的、不是爬行动物的,骨骼不要扔掉,给我拿回来。所以我们同事大家协作。1984年,从事鱼类研究的同事们从甘肃省玉门市给侯连海带回来一块奇异的化石。在鱼类化石里、页岩里面,忽然出来一块骨骼化石,实际上是半条腿,他们原来有人认为是翼龙,他们搞不清楚是翼龙还是鸟类,就拿来看,自己一看自己高兴死了,因为搞鸟类研究就自己一个人搞,自己说这不是翼龙是鸟类化石,他们也很高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