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这个楼市“死结”,谁才是解铃人?

0
回复
212
查看
[复制链接]

8839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940
发表于 2022-12-30 10: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 刘博团队
事关房地产,又有重磅发声!
12月15日晚,副总理刘鹤指出,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



在这样的场合比较着重提及了房地产,意义非常,楼市还将有大招出现!当前楼市正处于拐点时期,即将走出底部,在三支箭、十六条等利好政策下,市场向好信号鲜明。然而从最近的数据来看,供给端企稳,需求端仍显疲弱。2023年楼市能否真正回暖,关键还在销售复苏的进度。
现在常说“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最近后台常收到读者这样的咨询,说“看到各地楼盘都在维权,越发没有购房信心了”。能够感受到,楼盘维权现在成了楼市一个魔咒,事件各方都陷入到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元气大伤,对楼市信心的恢复同样也是一大重击。
一般来说,探讨楼盘维权现象,一边是呼吁开发商做好质量管理,积极解决问题,一边是呼吁购房者理性维权,切勿过度。在地产黄金时代,诸如质量等问题能随着房产的增值而消弭,如今步入新周期,很多认知被打破,只靠市场调节显然已经失灵。



来源:国家统计局

今天我们就想从市场调节的角度来谈谈楼盘维权,我们认为,想要稳定楼市预期和信心,当下已是地方政府该主动介入的时候了,要承担起关键的调停人责任,刻不容缓。下面来详细谈谈。
市场机制失灵

“有形之手”是时候出手了….

2022年,对于“投资有风险”这句话,想必绝大多数人都有切身体验。最近最具冲击的莫过于银行理财“破净”,央行11月金融数据显示,上个月居民住户存款增加了2.5万亿,绝大部分是因为银行理财产品亏损,居民紧急赎回资金,变成存款。股票、基金会亏损,连银行理财也能亏损,不少人大呼“理财信仰破碎了”。



这股弥漫的悲观情绪,在楼市更加明显。房企的暴雷显示行业中没有什么“大而不倒”的神话,“保交楼”缓解了购房者的紧绷情绪,同时市场观望氛围越发浓厚,很多人担心买房后的交付问题、质量问题、房价涨跌问题等。
种种因素交织下,近几年楼盘维权成了普遍现象,可以发现,维权前置的现象也很突出,从“交房即维权”到了“买房即维权”,这种矛盾的传导,会再次作用在楼市上,成为阻碍楼市回暖的一大“不确定性”。
解决这个问题,靠购房者和开发商之间的博弈,显然不够了。因为购房者不是专业人士,维权时间成本巨大,耗在其中身心俱疲。其次开发商也疲于应对,除了质量问题外,一些楼盘会因房价的下跌引发“退房”潮。通常来看,双方往往是对抗情绪激烈,都觉得自己“弱势”,各说各的,各不相让,进一步激化矛盾。
事实上,当前的楼市现状,可以明确感知到,市场机制失灵了。楼市现在已经进入第四轮周期,主节奏是“稳增长”,近几年是中国楼市从未有过的大变局,行情下行,市场情绪悲观,叠加之下,目前发布了多项利好政策,“救市”的效果暂未清晰显现。



来源:中指数据

“救市”是地方政府在救房企、救行业,在融资等供给端发力。对于楼盘维权这类影响市场回暖的现象,地方政府更应强力介入,发挥“有形的手”,当好调停人,“救”销售端的预期和信心。
变“被动”为“主动”

遵循契约精神是关键

为什么这么说?一来地方政府本就是行业的主管者、监管者,有义务且也有办法做好调停人,二来步入第四轮周期,行业在发生变化,从黄金时代的高周转、高增长转变为稳增长、回归居住属性,那么针对楼盘维权这一上几轮周期的顽疾,此时是探索多元化解策略的时候了。



来源:国家统计局

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是地方政府化解风险的必然选择,变“被动”为“主动”。无论是购房者还是开发商,遇到维权问题,大多数时候想到的都是向相关部门反映。
今年我们就见到了不少例子,颇有点黑色幽默的戏剧感。比如某楼盘购房者直接在当地领导参加媒体活动时,打入电话进行投诉,还有另一楼盘的购房者直接在当地领导视察商场时,拦住他反馈情况;另一边,某地十几家开发商联名向市政府上书,称遭遇“专业房闹”。
这样类似于司法中的诉讼和反诉,无形中增加了资源的消耗,对于当地的营商环境而言,也是一种伤害。近几年楼盘维权越发常见,甚至有些段子说“不维权,怎么知道你买房了。”这也反映了另一个“潜规则”现象,那就是似乎是谁的声音大,谁就能赢,长久以往,不利于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构建,更不利于楼市的健康发展。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地方政府必须要主动介入。经济学基本理论说明,市场机制失灵后,不可能自我修复,地方政府“有形之手”干预,是楼市回归正常的重要路径。
地方政府如何介入?我们认为要以合理的方式,即坚持契约精神,这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市场经济法治的灵魂。
对于楼盘维权事件,涉及到楼盘存在质量问题,地方政府应该介入督导,按照购房合同等,要求开发商整改,不能推诿“踢皮球”,满足购房者的诉求。建立起这样的介入机制,也可避免大家常说的中国特色式解决方法,比如前面提到,购房者直接找到领导反馈,后续是在领导的出面下,楼盘质量等问题才得到处理,这是不长久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而如果涉及到过度维权,如因为楼盘房价下跌要求“退房”、或是超出合同范围的诉求,那么地方政府也应该及时介入,妥善处理,打击“职业房闹”,避免出现“谁闹谁有理”的情况,既维护了其他购房者的利益,也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公序良俗。
地产新周期下

认知该改变了…

近几年的楼市可谓魔幻,随着纠偏启动,可以发现行业已在微妙变化,对于购房者和开发商来说,逻辑要随之变化。
地产高歌猛进时,开发商和购房者更注重房产的增值,可以忽视配套、房屋质量等瑕疵。而现在,房住不炒下,居住属性回归,对于周边配套、房屋品质等符合美好生活需要的需求回来了,从上一轮周期挺下来的开发商,从高周转向竞品质方向转变,很多知名房企对于交付等细节,也做了创新。
对于开发商而言,未来要摆脱高杠杆、高负债时期的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经营策略转变。当前楼市三支箭已经落地发力,房企得到“输血”,不仅要“保交楼”“保民生”,更应该在此基础上,尊重契约精神,保质量、保品质,比拼“产品力”和“交付力”,能在这上面“卷”起来
对于购房者而言,如同理财认知被颠覆,对于房产的认知也产生变化,购房底层逻辑也要有转变。
从最新公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来看,提到“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还提到“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增加居民投资收益。”这意味着以后中国的家庭财产配置将发生变化,权益资产比例会增加,同时不可忽视和否认的是,房产等不动产仍将是资产配置的重要一环,但一定是趋向于有人口流入的城市群、有竞争力的大城市,购房未来也将会重视“稀缺性”,选择核心城市核心地段、一步到位的房子。
既然要“一步到位”,这个时候购房者应更谨慎、也更理性,购房时要明确合同内容,把好细节,同时要清晰地知道,如同银行理财会亏损,“投资是有风险的”,兼具居住属性和金融属性的房产也不例外,如果一时高位站岗,最好也不要过度维权,违背契约精神,还相当耗费心神。
要知道,房地产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基本逻辑看政策。目前随着利好频出,市场底已现,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的市场回暖可期,有长期向好趋势。
最后我们也再次呼吁,当前正是行业的调整阶段,地方政府应该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当好调停人,特别是一线大城市,具有风向标作用,可以在新周期内探索解决之道,先行示范,重新撬动市场的消费信心和购房信心,助力行业企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