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藉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
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
这是被称为艺术天才的黎巴嫩作家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致孩子》,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只是借由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无论他们有多小,他们的内心都深藏着一个广阔的世界,就像一个具有魔法的水晶球,包容了大千世界,包容了纵横宇宙。
周末,参加了搜狐观剧团的活动,在中间剧场观看了多媒体创意舞台剧《那个小孩》,这部剧改编自80后华人本家郭婧的获奖绘本《独生小孩》,这部绘本荣获了《纽约时报》年度十佳儿童绘本。
导演是米兰达和加西亚,制作人潘艺。这部剧前后历经了2年时间创作,采用的是真人和虚拟动画交互表演的方式,舞台上采用裸眼3D技术,有孩子们喜欢的人偶型,唯美的动画影像,虽然整场都没有多少台词和旁白,最多的台词就是妈妈,妈妈,但坐在我后边的小女孩一直笑得非常开心,清脆的笑声让我也忍不住嘴角上扬。
《那个小孩》就像是你,是我,是我们中间的每个人,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过独自一个人呆着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世界里翻腾着无数的幻想,就像平静的海面下的波涛汹涌,但没有人知道,大人们忙于为生活奔波,无暇顾及小孩子的内心,而这部多媒体创意剧《那个小孩》走进了那个小孩的内心,将他们无比丰富的内心用一个可爱的“偶小孩”表现出来。
这个小孩独自在家里打开收音机,不断地换台嗨歌,收音机还经常性地坏掉,他用各种方式让收音机发出正常声音;他披上毛巾化身为勇士与空气战斗,当所有的花样都玩过之后,他想起了亲爱的姥姥,他用拼音歪歪扭扭地写上:wo yao qu zhao lao lao 了。他离开了家,小小的身影面对穿梭的汽车时,他害怕无助又彷徨,他走向公交站时,又怀着对姥姥的渴望,一路上他遇到小麋鹿,遇到比他更爱哭的找妈妈的娃娃,遇到非常漂亮的云朵,也遇到黑漆漆的大森林,其实,这些都是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心理学上,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一种现象叫“泛灵现象”,是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他们会将没有生命的个体当成有情感可以交流的朋友,而且会自言自语与“它们”交谈,比如,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会把自己身边的布娃娃当做最好的朋友,会学着大人的样子让它乖,会告诉它自己发生的一切,有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哭闹时,带着自己最爱的布娃娃就会好很多,很有安全感。
这就是孩子的“泛灵现象”,孩子在3、4岁时就会进入这个时期,他们对生命并没有很清晰的认知,会把自己最亲近的一切都当做有生命的,3岁的宝宝会认为一切都是有生命的,4岁宝宝会认为能动的就是有生命,5岁宝宝开始认知到,自己能主动动的,是有生命的。
在儿童身上都会普遍出现,也就是将没有生命的个体当成是一种有情感有生命的朋友,并且还会下意识地去和他们进行交流。6、7岁的孩子也会有丰富的想象的世界。
《那个小孩》很细腻地表现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孤独、憧憬、渴望、柔软......
我的一个朋友妈妈是幼儿园园长,小时候她的妈妈为了工作,经常是让她自己拿着一串钥匙回家,那时候的她很小,其实内心非常害怕,楼道里发出一点声响都会让她害怕,让她胆战心惊,但她从来没有对妈妈说过这种感觉,的确,回想我们小时候,其实都有着那么多丰富的内心世界,大人们是不懂的。
而现在,《那个小孩》懂你!懂你过去做小孩时的内心,也懂你现在的孩子的内心!
你是独一无二的,你的小孩也是独一无二的!
不仅仅是在那个有魔法的水晶球里,也在我们这个世界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