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13c5d03d7fb146d3aefac837110f315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6032666&x-signature=%2FL5WTO7%2B7%2Bl5OSsO9MEpPIrNZaY%3D)
(作者:万苏——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教师,辽宁省中阮学会副秘书长)
形、力、气、韵,这个概念其实要从一片舞蹈的相关论文照搬而来,我看到这边论文的时候感觉应该对中阮或者说器乐演奏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再从器乐演奏的角度来阐述一下。
一、形:可以细分为很多种“形”,手型、身形、体型、乃至于台风。
手型,是最为基础的要求,大部分的乐器还是要遵循“圆”的这个原则,演奏中阮时,左右手要尽量多“圆”,多“龙眼”少“凤眼”,多多“拳”少“爪”;
身形,即持琴演奏姿势,琴身不能躺在身体上,琴头角度的高低,持琴中心的把握,双腿的摆放,座椅需要坐的比例,腰能否立住等等都直接影响着身形这一原则。
体型,作为演奏员,之所以称之为演奏员,为何把演字排在第一位,原因我想还是因为无论弹奏的怎样,最先让观众欣赏到的永远都是视觉印象,先看到才能听到,如果不注重保持体型,我想任何观众不会希望一个“面包”在台上演奏的,先演后奏,先看表演再听演奏。随着时代的发展,数码影像技术的进步,不能使演奏员永远躲在磁带/CD/mp3的背后,如果可以这样的话,我想“演奏员”这一名词趁早改为“奏演员”吧。
台风,主要就是讲表演了,或者说是一个演奏员在台上演奏的一种演奏气质,我觉得这个说法更为贴切。舞台表演不能是单纯的为了表演而表演,首先从外在说是四肢要协调,如果有条件的话理应学一些形体与舞蹈,多加锻炼。内在来说,需要了解一下表演理论,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中对表演的感受需要是从外到内,再由内发于外的一个过程。在我们演奏当中也需要如此,从曲目当中感染自身,再由自身感受以乐器为媒介感染观众。其实音乐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观众要什么,你就给他什么。”
二、力:力即力量。这种力量是长年累月辛勤练琴积累得来,现在有很多学生用自身的蛮力来进行凿拉,来取代中阮中正常的弹挑动作。力,应该是看似有力,实则无力,手对力量可以自由掌控,强而不燥,弱而不虚。
三、气:即人在生命活动中人身不得或缺的吞吐之物。中阮演奏以保证外形为基础,以气运力,气力相交,熟练的力道掌控能力之后,就要保障曲目中最终要的一个环节,那就是——呼吸。
演奏乐曲时不仅仅是要单纯的掌握节拍,掌握谱面上的基本音符,更加要注意谱面上没有的音符,即“停顿音符”,这些停顿音符往往是谱面上没有标记的地方,要演奏出气口,足够的时值,止音顿音这些虚无的音符都要掌握。
再有就是对乐曲情绪的把握,乐曲跟人是一样的,有情绪的,人在高兴时气息上升,愤怒时气息下沉,悲伤时气息间断、恐惧时倒吸一口气,在演奏时,心里要跟乐曲的情绪同步,将气息运用好,以气来带动乐曲中的韵。
四、韵:“有气则有韵,无气则无韵”。韵味一直是在任何一个艺术门类都追求的一个最高境界,想要达到此境界,首先做为媒介的人要对音乐有一定的感悟力,其次追求以上的形、力、气,最后还要有丰富的阅历和一个勤奋的身体。
在音乐或者说艺术路上,最忌讳为异想天开的人。这条路上艰难艰辛只有在这条路上走过的人知道,不要妄想“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发生,少一分天赋,少一分刻苦,少一分文化,少一分底蕴,少一分勇敢等等都是不可以的,希望该文能对正在从事音乐学习的朋友起到启示作用。就写到这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