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豆解决问题三部曲
第一,心态。心态是我们在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心态决定你的行动,行动决定你的结果。比如,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你是选择放弃还是选择直面并解决它?被领导批评,你是选择勇敢承担责任,正视自己的问题,还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面对挫折,是接受事实、快速调整,还是一蹶不振?不同选择的背后是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心态是积极的、是正面的,与之对应的心态是消极的、负面的。
人是因为碰到困难而成长的,因为碰到困难才有练手的机会。如果是心态积极的人会认为,挫折和困难是难得的练手机会。甚至是领导的批评,也会觉得是为了帮助你成长。相反,人都是有惰性的。当你觉得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就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让自己放弃。直线思维的人一定是对难办的事情持畏缩和惧怕的态度,生怕自己办不好或者是办不成。心态上不积极不主动,没有把解决问题当成成长练手的机会,结果就是更大的苦难,永远一事无成。这是杰出和平庸的第一道门槛:有些人,输在心态层,过早地放弃了自己的选择权,未战先输。
在职场里面混无非就是你怎么样看待这些棘手的事情,一定要时刻调整面对问题的心态,当你把困难解决了,再次遇到的时候就不是困难了,而且当你解决的困难问题越多,你就越变得强大起来了。把做好每一件事作为一种习惯,当你坚持下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困难越来越少。
第二,策略性的思维方式。策略性的思维方式是站得高、看得远、有全局视野的能力。“策略”是一个问题解决者在对“问题所处的系统”进行分析、洞察以后,根据系统当时的情势、问题的态势,以及自身资源的状况,对“如何解决问题”提出的最为适切、最为有效的“想法”。
策略思维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包含三大组成部分:
其一,主体对战略问题的思考和谋划;
其二,战略思维的产品,包括形成战略目标、战略计划、战略方针等;
其三,战略计划的实施、反馈和战略修正。
整个思维行径应该是预测-形成目标-制定任务-提出方针-制定措施-反馈与修正。
简单来说,就像攻山头一样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因时因地灵活变通地打。我今天解决不了,我明天再解决,明天解决不了我后天继续,有 N 个解决方案在脑子里面转,找到“城墙口”,想着各种办法去把这个山头攻掉。面对同样一个问题,脑子能不能转得开或者说足够的灵活发散去解决。为什么让员工每天盯数据?数据就像是一个目标,要天天想着用各种招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高效学习。学习其实就是魔法,古代我们说天下文章一大抄,放到今天不就是经验的学习。怎么样写好一个周报领导会看重会?怎么样写好一个月报同事会对你刮目相看?只要去百度一下,一定会有答案告诉你,但我们往往就忽视了这一点。这个世界,99%的问题都是有答案的,但是人们总是缺乏学习的意识和信息的检索能力。我们要带着工作目标去学习,带着问题去学习,千万不能泛泛的学,比如获客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那就要想方设法找高手,找相关的课程去学习,高效学习一定是跟工作结果相关联的,有正反馈的,否则就会出现不想学、厌学的状态。
总结:策略性思维也是基于平时刻意训练当中得出来的。碰到一个不会的问题,第一想法肯定是搬救兵,百度问知乎问高手,学习意识或者说模仿意识它会慢慢形成,你就会有策略性思维,然后慢慢地在心态上真正转变。当你解决一个原来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有成就感,有成就感以后会真正把每一次的挫折当成练手的机会。如果说你没有策略性思维又不善于学习或借助外力去解决问题,面临考核时本能就会想,算了,麻烦。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失去练手的机会或者说成长的机会。
1975年,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叫做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他花15年时间追踪了600多位特别成功的人,这里面包括科学家、企业家、运动员等等,他想看看这些人能够做到事业极致的秘密到底是什么。结果发现不是他们的勤奋比别人突出,不是他们的智商比别人高,不是情商比别人高,不是学历比人家好,不是官二代、富二代。所有这些成功人士能够做到自己事业的极致地位、领军地位的秘密只有一个,他做自己工作的时候能够沉浸其中,酣畅淋漓如痴如醉,他把这个体验用了一个英文单词叫做flow或者心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