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我先抛砖引个玉。我有一个产品经理的朋友去了一家新加坡的外企,因为国内很多公司开始有一些组织内耗,上升通道也关闭了。去新加坡初期确实和 Ta 预期的一样,有一定的空间和收益,但是很快这个收益又被组织卷起来了,导致 Ta 整个人的状态又变差了。后来 Ta 就在思考,我们这些产品经理其实是没有资产的,说到底还是个无产阶级,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完成老板分配的任务,所掌握的技能不能复用在其他的地方。
戴DEMO:举个例子,如果在一个厂里待了 20 年,你更了解厂里的业务历史,不一定意味着你能力强,但是你有足够的声誉,可能声誉是更重要的底层资产。在更广义的职场里,我们可以理解成资产的底层是声誉,声誉拆解成你的作品。那作为产品经理,你做过什么样的产品?作为运营或业务人员,你拿下过什么 case 等等。当然我们也可以写一本书,像苏老师影响了一代产品经理,这种作品和你的经历共同构成了你的声誉。声誉这个资产最终是可以产生一部分被动收入的,还有一部分仍需自己努力,把它作为杠杆来撬动其他生意。
05 短内容成就平台,长内容成就作者刘飞:我最近在思考,内容不一定能成为品牌,有的内容就是内容,有的内容代表的是品牌。比如短视频,我觉得短视频就没有品牌,哪怕它的内容再好,也不能产生个人品牌。 戴DEMO:为什么? 刘飞:如果这个内容很优质,大家会对抖音越来越认可,会对视频号越来越认可,因为这是平台的内容。 苏杰:平台的燃料。 刘飞:对,是平台内容分发得厉害。 苏杰:挺有意思的,我一直觉得视频内容很像平台燃料,感觉大家是在成就平台。但是文字内容好像更容易绑在作者身上。这个是为什么? 刘飞:我觉得不是视频和文字的区别,是长内容和短内容的区别。比如说微博短文字,最后成就的还是平台为主。长文字公众号,那就是成就个人多一点。然后长视频是成就 up 主多一点,短视频是成就平台多一点。 虽然 B 站现在很穷,但是 B 站 up 主赚得盆满钵满。
我会觉得播客是一个做品牌的好地方,别人听你的声音听了一个多小时,这得是一个多么重的连接。有情感的表达,能听出更立体的人格,比文字更加立体,所以更接近品牌。
我之前觉得抖音会替代掉所有的线下广告,分众可能会被抖音打趴下。后来和朋友聊觉得 Ta 说的很有道理,就是抖音里广告多到大家已经记不住广告了,你一个忠实的短视频平台用户,刷两个小时刷到二三十个广告,你记不住的。 苏杰:我偶尔刷抖音会刷那种几分钟说电影的,现在记不住任何一个说电影的 up 主。 刘飞:对,但是如果你在电梯里看广告,同一个广告看一个星期多少会有点印象,因为你总看到。反而在这种情况下,分众效果还好一点,它更接近品牌。 苏杰:还是那个链接的方式、强弱和时间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