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楼市要想走出来,会非常艰辛。
房地产作为支柱型产业,肯定要拖累经济的复苏,这个时间大概要维持到明年中旬。
当年的龙头房企,于今有的败落残阳,有的苦苦挣扎,多少有些唏嘘。
总之,2022年,代表着高周转高债务的房地产行业终于落幕了。
面对如此低迷的楼市,可能很多人有着这样的迷惑:我们普通人究竟还能不能买房?
楼市徘徊,分化时代的到来
楼市 “上行”也好,“下行”也罢,我们普通人住房需求一直都是存在的,对普通人来说,什么时候买、买什么样的房子,这恐怕才是绝大多人真正关心的内容。
有一个词,现在似乎很能说明楼市当前的状态:分化!
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先生有一个观点,“城市化初期会出现城市房价的普涨,但是到了60%以后,就不会再普涨了,而是出现分化。”
楼市分化,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八法则!这意味中国80%甚至90%乃至更多的房子已经不适合投资了,只有20%甚至10%的房子算优质资产!
什么是分化
房地产行业有个著名的三段理论:“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长期来看,未来的人口流向必然会导致一线城市的房价继续上升,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将会因为流失大量人口而很难保持下去,甚至会出现下跌,这就是城市分化。
人口的城市化聚集导致城市中心的住宅长期供不应求,因此过去20年全国各个城市拼命地在开新区,起新房,建轨道交通接驳,于是大城市变成了巨型的城市,终于在2018~2021年这4年转折点来了,剪刀差出现了,大城市周边的新房供应远远大于需求。总量的供过于求是分化的先决条件,而城市内部,经济条件好的人会慢慢向环境更好,品质更高的小区集中,叠加效应,高品质小区的价格必然也会水涨船高!
而另一些小区,住户只要有钱了就会搬走,慢慢变成更差的社区。价格自然也就涨不上去,甚至可能会出现下跌,这就是城市内部分化。
现在的存量房在未来可能每100套当中有80套会下跌或者滞涨,剩下的20套价格会涨,但其中的12套会跑输通胀,6套会跑平通胀,可能只有最后的那2套能够跑赢通胀,这就是存量房分化。
同时房产的分化,进一步推升了土地的分化,市郊的土地拍卖受到冷落而流拍,而城中心的地继续受到追捧维持高位。城中心只要位置不错价格合适的高端项目销售也不错,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郊区盘存量巨大,即使降价促销,客户也是寥寥无几。
有的业主想卖掉郊区的刚需房置换进城,让孩子读一个靠谱一点的小学。只因当初没有提前规划,旺市的时候盲目乐观,淡市的时候就互相踩踏出货,导致迅速跌价2~3成。
而就在同一个时间主城高新一中的老破小学位房,保利天悦的二手房成交活跃,竟然还逆势涨价。长在不同的地段,背靠不同的资源,命运就如此的悬殊,这就是分化。
分化时代下,我们买什么?
房屋的总量早已供过于求了,好事是再也没有人买不起或者租不起房子,只要他不嫌远。而坏事是人人愿有房子住,房价就越是脱离居住的功能,越发成为身份和社会资源的门票。人人都有房子住不等于人人都有好房子住,更不等于人人都有好的配套资源的房子住。好房子价格都贵,好资源更加贵,好的资源是如此的短缺,而大部分人还停留在建筑物的审美以及地铁等蒙昧的阶段,真是想的太简单了。对地段的价值所知甚少,对家族发展的条件所知甚少。
不管什么时代,我们买房都要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我们买房究竟买的是什么,这个房子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只有厘清了自己的需求以及房子的给我们带来的价值,才不会被受各种纷乱复杂的声音影响。
首先, 住永远是第一位的。
房住不炒,房子肯定是用来住的!
既然是用来住的,那么“住的舒服”永远是第一位的,户型最好能够是板楼吧。园林、整体规划都应该为舒适服务。
要想住的舒服,最好是个主城不错的小三房吧,对于西安来说,最好是在高新或曲江。
有娃的家庭,三房是基本需求,区位不错会大大提高生活幸福指数。懂得都懂,无需多言。
此外要想住的舒服,最好带个好学区吧
尤其对普通人而言,孩子的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现在全面双减,教培团灭的情况下,有个不错的学区一定普通人鸡娃是最省心的方式。
最后“买房抗通胀”的逻辑依然管用
在楼市分化时代,选择人口流入的核心都市圈,有特殊竞争力的城市那些“住的舒服”的稀缺房产依然是能够走出楼市的周期。
让城市帮你创造价值
普通人买房,就像是买的一座城市的股票,一二线城市的魅力和对人口的吸引毋庸置疑,这也是你找到立足之地的必然途径,更是你获得与这个城市一起成长的最大机会。这些城市的房价虽高,但它是与配套资源捆绑的,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你买的都不止是一套房子,而是这座城市未来所能产生的溢价。
怕买错,怕买贵,关注DAVID立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