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职场失语症”和“文字讨好症”受到社会热议。所谓的职场“失语”,是指一些人在办公室一天工作下来,都没有人说话,同事之间靠微信交流,有媒体将这种现象总结为“职场失语症”。而“文字讨好症”描述的则是人们在线上沟通时,为了使对方感觉舒服、亲切和友好,对语言表达进行的一些调整,经常在结尾加上“哈、啦、哟、滴、~”或可爱的表情包,给人一种“人畜无害”的感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身处职场的年轻人,对“职场失语症”和“文字讨好症”现象,既有真切的感受,也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同事之间话少一些,让“社恐”人士感觉很舒适。在媒体的采访中,有人则希望在工作中不只有机械的工作交接,而要和同事有些交流。针对“文字讨好症”,有网友觉着这是正常人际交往中的礼貌性表达,是彼此尊重的表现;有人则持反思态度,认为这会影响真实的自我表达,可能使沟通成本增加。
表面上看,“职场失语症”讨论的是要不要和同事交流,“文字讨好症”则是指用何种话语与人进行沟通,似乎二者关系不是很大。尽管在不同的沟通对象和交流语境下,人的自我呈现方式或许会有差异,但语言表达有习惯性,职场社交中所采取的策略,也可能不经意间掺入到其他社交情境中。将“职场失语症”和“文字讨好症”放在一起,就会发现它们共同勾勒出一幅职场社交的图景,反映出年轻人的职场心态、社交特征。
一方面,个人有选择社交方式的自由,社交模式是灵活的,另一方面,人际沟通又是有语境的,不同的身份地位、交流目的,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语言表达的技巧、姿态。或许有人并不指望职场社交能带给自己多少温暖、慰藉,但如果职场社交中,我们可以游刃有余,就可以增强同事间的了解与互动。
“讨好体”并不是新现象,古已有之的敬语、谦辞等,已经说明人们希望用更加准确和妥帖的方式表情达意。如今网络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使我们在线上交流时,可以使用特定的修饰词、符号和表情包,互动过程也赋予这些符号更多的情感意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过,线上交流虽然便捷,但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也给人们的交流制造了不确定性,使得人们对语言的选择更加慎重。在职场社交中,双方交往可能出于合作目的,也可能是单方面的配合执行,这就需要我们更谨慎地选择表达方式。
围绕“职场失语症”和“文字讨好症”的讨论,呈现出年轻人对待职场和社交的态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浮于表面的无效社交上,更看重自己的边界感和分寸感,也愿意在适当的时机,以合适的方式,去分享和表达真实的自我,亮出自己的锋芒和主张。
撰文/白毅鹏
编辑/黄帅
责任编辑:黄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