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那旦(重庆大学)
微信的社交生态一直是互联网上的热点话题,话题“被同事屏蔽朋友圈的心情”更曾引起热议。有人认为保留私人空间无可厚非,有人认为屏蔽同事不太礼貌,更多的人则把该行为引申到“职场微信礼仪”的范畴中。
当下,不少人认为“已读不回”是职场不礼貌的一种。有媒体指出,当下网络社交的一种新迷思是,人人讨厌已读不回,人人都在已读不回,这也就指出了职场交流中“换位思考”的重要性。理解发信人期待回复的心情,收信人会尽快回复;理解收信人可能在忙碌的情景,结合自己“已读不回”的经历,反思原因,也就会理解“已读不回”这件事情本身存在的意义。
由“已读不回”可以牵扯出对于时间的“边界感”。微信作为一款社交工具,它的出现和大规模使用,让打破工作和生活的边界变得更易实现,但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个人权利的尊重,都要求努力厘清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微信虽是社交工具,却也不能无限让渡使用者的私人空间。特别是上司夜晚给员工发信息、工作时间之外发工作相关的消息、下班后或周末“夺命连环call”等,这是缺乏礼貌和边界感的体现。微信是职场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但它首先是每个人作为个体线上社交的主要工具。由此,也能理解微信不把“已读不回”清楚标识的原因。
保持职场社交的边界感,不只需要“换位思考”的体贴,还需要“求同存异”的尊重。从朋友圈来看,自己朋友圈不屏蔽同事的人可能会期待对方同样敞开,也因为对方屏蔽自己而产生失落情绪。在这些情况下,关键是要有尊重他人选择的边界感。有人把朋友圈当成自己的电子日记,不愿向所有人公开,完全可以理解。一个人的朋友圈,愿意让谁看、不愿意让谁看,全都由他自己决定。对于其他人来说,想看一个人的朋友圈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该因被屏蔽就产生负面情绪。
相比于电话,微信带来了语音交流的诸多便利。但语音,尤其是长语音,却在某些时候也给他人的接听带来了不便。嘈杂的环境,考验听力和耐心;有些场合,不方便接听语音;信息无法回溯、沟通效率太低,时间成本太高等,让许多人很厌烦长语音。社交的要义是尊重、互相体谅,使用语音,尤其是长语音,实质上是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体谅的体现。这并不是否认语音消息的合理性,而是应该在使用时将其限定在双方都愿意的范围内。
职场微信沟通,有许多让人感到“被冒犯”的情况。但人们可以努力做到,换位思考、体贴对方,允许已读不回,保持互相尊重的边界;下班后尽量不发工作消息,划清工作和生活的边界;不期待同事公开朋友圈,尊重他人隐私的边界;少发可能让人不便的语音,尊重他人习惯的边界。由此,明确“职场微信礼仪”,更能促进高效工作、美好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