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千难万难,不离崂山”——青岛神仙胡峄阳的传说故事

0
回复
247
查看
[复制链接]

8832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919
发表于 2022-10-23 13: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难不难,大艰不艰,千难万难,不离崂山","大歉不歉,大乱不乱,就怕饿狗上岸",这句青岛民谣流传的时间已经甚为久远。追溯这句民谣的源头,明末清初城阳流亭传奇人物胡峄阳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至今,流亭胡峄阳的祠堂里还有其生前好友崂山百福庵的蒋清山道长所书楹联:“儒也为儒,仙也为仙,精神与墨水同长;歉而不歉,乱而不乱,唯居之崂山最稳”。所有的天灾人祸,只要有崂山在,一切都迎刃而解。



胡峄阳(约1639-1718),名良桐,更名翔瀛,字峄阳,号云屿处士, 即墨县仁化乡流亭村人(今属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生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由于他在家排行老三,所以人称胡老三。当地人尊称他称为"老三爷",或"胡老三爷"、"胡三太爷"。他的父亲胡际泰,给他起名"峄阳",取孔夫子在邹县峄山之南洞中讲课授学的典故,字"良桐",是因为峄山周边产桐木,希望儿子成为饱学之士、有用之才。胡自幼聪慧,童年就读于流亭洼里村私塾,稍长后又与崂山古刹慧炬院深造。清顺治十年(1653年),14岁的胡峄阳去莱州府应童子试,为防考生私带文稿,书籍,监考官吏强令考生解衣搜身,峄阳对此十分反感,道:“视士子如盗,呜呼可”! 于是佛袖而去,立誓终身不仕,以教学授徒为业。



先生放弃举业后,清心研究儒业,崇尚易理,风骨刚然,以品学兼优而驰名乡里。成人后,他边设馆授徒,边精研儒学经典,著述立说,著有《易象授蒙》、《易经征实》、《解指蒙图说》、《柳溪碎语》、《寒夜集》等,这些著作辑录了其读书笔记和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情,为后人展示了一个“为文蕴涵哲理、为诗情致旷远”的大儒形象。现仅存有《易象授蒙》和《柳溪碎语》,《柳溪碎语》手抄本为70页,共1万6千字。



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即墨县志》载:胡峄阳生有异禀,精研《周易》,于濂洛之学别有微契。家贫甚,一介不苟取,蓬室瓮牖,悠然自得。虽雅工制艺,但视进取之途泊如也,惟与崂山百福庵蒋清山道长相交甚密。胡峄阳在崂山还结识了即墨黄家的黄培、黄垍和蓝氏族人等许多望族子弟,还有许多前明避世的儒生,与他们合称为"崂山七十二君子",诗书文章为一时之盛。据说,那时清儒顾炎武也在即墨,很可能在那里与胡峄阳相识。



《即墨县志》记载,胡峄阳卒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峄阳先生"年七十,预示死期,无疾而逝。"他预先知道了自己的死亡时辰,告知家人后,无疾而终。去世后,家里人把他葬于流亭东北的胡氏祖茔内(今洼里社区北),胡氏族人尊为十世祖。墓前建有墓碑,但有人说,此墓其实只是胡峄阳的“寿坟”,即衣冠冢,他真正去世的地方是千里岩岛,还有传说称胡峄阳根本就没有死,只是到了时间羽化成仙了。各种传说流传了几百年,直到1965年流亭村集体迁坟时,村民们才惊奇地发现胡峄阳的坟冢里空无一物,就连作为衣冠冢应有的少量遗物都没有。因为胡峄阳一生清贫,且墓穴没有损毁迹象,所以排除了墓葬被盗的可能。直至现在,胡峄阳真身究竟葬在哪里还是个谜。



胡峄阳给后人留下的奇闻逸事甚多,清代《胶州志》载,灵山东南海中有鼓子洋,有人在此遇一驾舟老人,芒履道服,貌甚古。云"即墨有道学先生胡峄阳,为吾通一问讯。"该人归后对胡面陈此事,胡抚然曰:"此三国时徐庶也,隐居鼓子洋久矣!"有渔人在海上居然见到了三国时的徐庶徐元直,更神奇的是,徐元直也认识峄阳先生,还拜托渔人带个口信。



过去从洼里到流亭村有一条小路,名为“神仙路”。传说胡峄阳住在洼里,但每天要到流亭教书,原本每天来回走的是流亭土地庙前的东西大路。但因他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所以每当经过土地庙前,土地爷总是要出门护送,清晨相迎,晚上提灯相送。曾有好事者,不信土地爷会现身,于是悄悄跟随胡峄阳 ,结果反被土地爷训斥。胡峄阳平日本就为人低调,看到土地爷每天迎来送往十分辛苦,心里过意不去,便跟土地爷商量:“往来流亭,不长路程,去不必迎,归不必送。”可那土地爷哪里肯听,依然每日在大道上等着他。胡峄阳这下没办法了,只好放弃大路,避开土地庙从村西绕行,日子一长便走出了一条小路。说来也奇怪,这条小路冬不积雪,雨无泥泞,人们觉得此路是沾了胡峄阳的仙气,便把它命名为“神仙路”了。



峄阳先生去世以后,神异传闻也是不断。《即墨县志》记载了一件神奇的事情,那是乾隆三年戊午(1738年)冬,突然流亭胡家来了几个渔民,找峄阳先生的儿子胡映藜(胡光乙)。渔民说,在海上遇到风浪,也不知飘到什么地方,就来到一个环境很好的岛子,温暖如春,有个洞穴,洞中一块大石丈余,晒满了鸡蛋大小的红枣。有一位相貌奇古的老人坐在一旁,也不说话,每人送了一个枣,吃了之后就不饿了。不多久,告诉渔人们,东南风起了,赶紧回家吧。渔人磕头感谢救命之恩,求问恩人姓名。老先生说,知道流亭吗?那是我的故乡,回去告诉胡映藜,好好做人,他父亲在仙岛过得很好。渔人回家后,赶紧来流亭告知此事。胡映藜告诉他们,峄阳先生已经去世四十年了。渔人们尽皆骇然,参拜峄阳先生的牌位就赶紧离开了。






在崂山东麓的黄山村西,有一处石头垒砌的石洞。当地人叫它狐仙洞。传说是供奉胡三太爷灵位的地方。每年正月初八,传说是胡三太爷的生日。不少当地人和市民都带着各种供品香纸,虔诚地前来拜谒,据说非常灵验。而胡三太爷,就是指的胡峄阳。崂山地区有这久远的狐仙文化信仰,这或许和清代曾经游历崂山的蒲松龄有关,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记录了许多狐仙的故事,流传甚远,清代中后期,由于"胡"、"狐"同音,且都是神通广大的大仙,于是这位实实在在的大儒"胡三太爷"和虚无缥缈的"狐仙"就逐渐模糊而融合起来,狐仙文化与峄阳先生的信仰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胡三太爷"。



当地的百姓特别笃信"胡三太爷"这位神仙,至今在青岛的许多地方,还建有大大小小的庙宇,供养着这位神仙,据《即墨县志》记载有"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仙府,称为"四京仙府",它们都是胡三太爷的府邸。



在当地人看来,胡三太爷是有求必应、救苦救难的"岛城第一灵尊",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观音菩萨和太乙救苦天尊的工作。不知何时,除了解救民间疾苦,胡三太爷又承担了财神爷的职能,能够给人带来财富和好运气。



2007年,东流亭社区和洼里社区的胡家后人及当地居民,在先生故居修建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胡峄阳文化园”,以缅怀先哲,感悟贤道!有关胡峄阳的传说以神话为主,多反映他先知先觉、助人济贫、劝人向善等内容。从最初零散的口述传说,到如今收录成有104篇故事的《胡峄阳传说》,胡氏后人十余年搜集、整理,峄阳文化终于有了较为系统的轮廓,并于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非遗”名录。如今,“峄阳”文化广为传播,已经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