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福建省“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方案》发布。此方案的最大亮点,在于2025年定向生比例应逐步提高到不低于70%,并向农村初中和薄弱初中倾斜。也就是说,未来三年厦门的定向生比例,有望在现有基础上再上浮20个百分点。这也将对岛内外的房价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一个最直观的影响便是,学区的重要性会大大减弱,而居住属性的重要性则会被放大。普通学区在定向生方面享受到的优惠,完全可以抵消掉本身教学方面相对于名校学区的不足。而定向生比例一旦来到70%的比例,也意味着能否进入名校,更多取决于考生在就读初中内部的排名顺位,而不是在全市范围内的总排位。也就是说,弱校里面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比强校里面成绩中上的学生更有机会入读名牌高中,即使后者的绝对成绩可能还更好一些。
而这样一来,家长们择校的方向,也会发生转变。毕竟名校之所以能出成绩,也是因为名校的学生相对非名校的学生承担了更多的课业压力,和更激烈的内卷。而定向生比例一旦扩大,许多非名校的学生,在学业更轻松、考试分也更低的情况下,利用定向生的优势,也可以与经过激烈竞争、分数更高的名校毕业生上同样的高中。
而统招比例的降低,也意味着名校学区的考生,相比以前需要考出更好的成绩,才能上名牌高中,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名校学生的压力。许多家长也会因此转而优先选择一些定向生分数线更低的非名校,来实现弯道超车。学区房和非学区房之间,又会到达一个新的平衡点。
而如果分区域来看,定向生比例扩大,又会进一步夯实思湖片区在一双录取率上的优势。因为岛内外各大名牌高中的定向生名额,主要还是服务于各自所在片区的初中生源。比如一双本部的定向生名额,也仍然是分配给思湖片区的初中,岛外考生考一双本部的难度并没有随之降低。而一些原本成绩不如岛外顶级学区的岛内普通学校,随着定向生的扩招,在一双录取人数方面反而会扩大对岛外名校的优势。这样一来,岛外学区房的价值也会被削弱,而岛内非学区房的教育属性反而会得到强化。
定向生名额的扩招,对于片区内名校聚集的区域是利多,而对于片区内高中教育资源较匮乏、名校较稀缺的片区则是利空。整体来说,岛内的名牌高中资源远多于岛外。所以在定向生比例上浮的情况下,岛外的初中是要吃点亏的。
综上所述,定向生扩招最大的受益者,是岛内一些学校并非传统名校,但地段优质、居住属性强的上升型学区,如五缘湾南、湖边水库等板块。而岛内的老破学区房,以及岛外的高价概念性学区房,将持续跑输大市。未来居住属性强的房产,价格也会显著高于主打学区的房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