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评论员 陈婉扬
开网约车、送外卖、接单写稿……一些上班族利用业余时间和自身技能开启“副业模式”。不过,随着“南京一名员工在两家单位做8小时倒班制工作,被原单位开除”的案例引发热议,下班后兼职的劳动风险也备受关注。(据《工人日报》10月10日报道)
职场人开启“副业模式”,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主业工作单位制度上是否有相关规定。二是要平衡好主业与副业的关系。三是做副业可能存在的衍生风险。
首先,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虽然对普通职场人做兼职没有明确的禁止,但若主业用人单位在相关制度、劳动合同、竞业限制条款中有明确约定的,不建议在职人员开启“副业模式”。否则,一旦被用人单位获悉,兼职不成,反而丢了主业,还有可能被追究经济赔偿,得不偿失。
其次,要平衡好主业与副业的关系。这不仅指的是要合理分配好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在选择副业时,不能有损主业单位的利益,这是职场人立足职场,必须恪守的职业操守。
第三,做副业存在的衍生风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工作成果、内容、质量要求不清,引发劳动报酬支付缺乏保障等问题。二是做兼职时,若发生工伤或意外,由于劳动关系不清,责任、赔偿难以认定等问题。
加之个别培训机构借机打出“0基础兼职轻松月入过万”“靠副业攒了10万元”之类的贩卖式营销口号,让不少消费者兼职不成还搭上了培训费。须知任何一项有价值的技艺都不是能够轻易被获得的,能够轻易获得的技艺往往容易被复制,价值不大,可替代性强。
因此,在职人员做兼职,还须认真权衡利弊,尤其是通过社交平台接单式兼职,还要面临平台抽成等问题,更是“坑多肉少”,这也是副业之所以为“副”的重要原因之一。
职场人开启“副业模式”前,不妨多一些思考,出发点是生活焦虑还是对主业缺乏热爱?倘若不是出于经济上的必需,与其在“搞副业、做兼职”上费时费力,不如静下心深耕主业技艺,或为自己拓展其他专业技能,这样未来即便不能在主业领域成为高端人才,也可成为技能上的“多面手”,将来如果对主业已不再热爱,也依然有一技之长可以傍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