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楼市主旋律:继续下跌!懂行人:这3类房子请抓紧卖掉

0
回复
183
查看
[复制链接]

8491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8791
发表于 2022-9-16 13: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月14日,住建部新闻发言人、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王胜军,一番关于房地产的慷慨激昂的讲话,释放了重要信号。发言比较长,我们就不重复了,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房地产还有相当大的规模。潜台词是,房地产的红利期远没有结束,潜力仍然无限。



高层给出这样的结论,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充足的依据:一方面增量市场,城镇每年新增上千万人口,这都会给城市的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带来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存量市场,棚改、拆迁、旧改,也会给房地产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再者,直到今天我国的住房短缺矛盾,仍然未彻底得到解决。换言之,很多城市房子不够的问题,仍然存在。
不知道大家看完住建部高层的讲话后是何感受,结合当下市场的大环境,个人的第一感觉是:住建部高层亲自下场“托市”了。什么信号?第一,楼市下行态势,急需得到扭转;第二,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更关联着上下游近百个行业,不能一直衰败下去。
楼市现状如何?
不得不承认,下跌仍然是当前楼市的主旋律。国家统计局、中指研究院、克而瑞等机构发布的8月份、1-8月份全国主要城市成交数据和房价涨跌情况均显示,超过60%的城市房价仍然在下跌。



以中指研究院发布的8月份百城房价涨跌数据为例来看,8月份新房、二手房价格环比均大规模下跌,其中8月份新建商品房环比下跌的城市有69个,较7月增加22个;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有74个,环比增加5个。
众所周知,量在价前,8月房价继续下跌,这意味着成交量也必然不好看。数据证实,确实如此,8月头部10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量为59721套,环比下降9.23%。除北京一城成交量有所上升外,深圳、杭州、南京、成都、苏州、厦门等9个城市8月二手住宅成交量较上月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厦门环比下跌18.92%,杭州环比下跌16.72%。
哪些城市房价在跌?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和历年同期数据对照发现:8月份,包括武汉、天津、郑州在内的38个城市房价已经跌回2年前,占70城的比例为54%;有27个城市房价低于3年前,也就是2019年8月的水平。包括青岛、济南、郑州、天津、石家庄、太原、哈尔滨、南昌、武汉、长春、呼和浩特等中心城市。



另外,包括郑州在内的6个城市房价已经跌回5年前水平。分别是牡丹江、郑州、安庆、石家庄、天津和湛江。其中,牡丹江比5年前低14.7%,郑州比5年前低8.4%。
根据诸葛研究院发布《2022年8月百城二手住宅市场均价报告》来看,8月百城二手住宅市场均价环比下降0.15%。房价下跌的城市主要以三四线城市为主。其中,衡水本月市场均价为7983元/平方米,环比下跌2.69%,位居跌幅首位。此外,中山、大连、淮安、连云港等城市,跌幅也都在2%以上。
房子真的卖不动了,居民存款多了10万亿
有人说,今年以来,房子卖不动是因为老百姓收入大幅下滑,没钱也没兴趣买房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没兴趣是事实,但说没钱,却是驴头不对马嘴。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居民部门储蓄新增10.33万亿,比上年同期7.45万亿,足足高了2.88万亿。这么多的存款在手,老百姓可不是没钱了。



今年居民存款优于消费的情况,尤其是不敢投资买房,其实恰恰印证了一句话:有钱在手,一切无忧。
如果真要分析大家为什么不买房,个人认为主要是三方面原因:一是疫情不确定性,确实影响了很多家庭的收入。叠加有了过去这三年的经验,很多人也学会了多留现金的习惯;二是问题楼盘层出不穷,很多人一辈子的积蓄砸在房子上,结果却无法按时交房,购房信心大减,观望情绪浓厚;三是楼市处于下行通道,且很多城市房价跌回了3、5年前,再加上楼市向来“买涨不买跌”,所以有钱大家也不愿意再投资买房——买房不再稳赚不赔,相反,很多城市买房,不仅被牢牢套住,而且资产也在逐年贬值。不仅如此,媒体报道,今年以来,北京、青岛等多个城市均出现了“提前还贷潮”。
在当前楼市“继续下跌”的主旋律下,无房刚需和有多套房的人应该做何打算呢?首先,不管是对于刚需客,还是投资客,当下绝大多数城市都不是出手的好时机。房企争相降价促销,首套房贷款利率低至4.1%,叠加各种利好袭来,有人说,这已经是过去五年最得天独厚的条件了。话虽如此,但是楼市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尚未解决,那就是停工楼盘、烂尾楼盘复工交房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实质性进展,个人建议现在的新房,还是谨慎购买,尤其是很多开发商迫不及待打折促销的楼盘。



其次,大家可能听过这句话,“未来持有多套房,未必是好事”。以当前房地产的状态来看,这话基本正确。一方面,楼市确实过了“只涨不跌”的时代,持有房产也看质量,优质资产,未来还有保值增值的机会,如果手中握着的都是劣质房产,那就只能等着资产不断贬值了;另一方面,房地产税这个充满未知的“大杀器”,随时可能杀到。根据专业人士的反馈,未来房地产税大概率按照一二线城市优先,且按照“累进制”征税,这意味着手中握有的房产越多,可能需要缴纳的税款越多。
有人可能会问,到底哪些是劣质房产?根据懂行人的反馈,主要是以下3类房产。按照懂行人的建议,这3类房产应该抓紧卖掉:



一是非核心地段的“老破小”
主城区“老破小”,曾经神一般存在的房子,近年来也逐渐星光黯淡了。究其根本原因是,棚改失势,老破小也跟着遭殃。2019年之前,老破小拆迁的价值很大。但2020年起,随着城市更新模式由棚改逐渐转向旧改,老破小的命运也就此改变。
目前来看,非核心地段的老破小存在三大硬伤,这也是导致老破小价值弱势的主要原因:1、住房整体质量不行,有些甚至无电梯、无物业、无车位,居住体验感差,价值提升慢;2、非核心地区老破小学区价值减弱,连生活品质也没有,叠加年轻人的购房观念发生巨变,老破小越来越不吃香了;3、房龄长,贷款年限短,加杠杆的空间小,接盘人群越来越窄。
根据搜狐焦点的报道,7月份,北京顺义区二手房成交量跌幅接近20%,郊区老破小首当其冲。近两年,老破小价格失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房供应大幅增加,对老破小造成了强烈冲击。



二是老家县城严重过剩的大户型房子
县城房价破万,早就不稀奇了,尤其是江浙福建海南等经济、旅游强县,房价甚至超过了3万元/平。但平心而论,全国绝大多数县城的房价都偏高。说白了就是,房价与居民工资收入严重脱钩。
过去这一轮,全国绝大多数县城房价上涨,并非是靠人口、经济、产业等内生动力自然拉动,而是主要依赖棚改拆迁刺激。很多拆迁户在县城购置了多套大户型房产,幻想着房价上涨获得高额收益。但殊不知,这类房产是最难脱手、最不扛跌的,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率先下跌。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县城里的这类房产严重过剩,尤其是很多总高动辄三四十层的超高层楼盘大户型房产,由于总价高,所以接手的人更少,投资价值几乎为零。
对于老家县城的大户型房子,当下最明智的做法是,留出自住的,其余的抓紧卖掉。而且要趁早,未来随着房地产税出台,这类房子可能成为征税的主要对象,每年的持房成本会大幅增加。
三是一二线城市的学区房
学区房的神话正在逐渐破灭。我们先说几个例子:杭州网红学区房,7月底的成交价是6.8万元/平,去年同期成交价格是12万元/平,跌幅超过50%。



上海黄浦的市民新村、浦东的梅园三街坊、静安的海防村等,今年的成交价格较去年同期,也跌了近万元/平。
深圳就更不用说了,学区房热度下降更快。界面新闻报道,深圳福田区千万级的“老破小”学区房,正在以数十万的幅度降价出售。比如最具代表性的长城大厦,一年时间,总价已经下跌了近百万。百花片区更严重,负责百花片区的中介透露:“百花片区二手学区房挂牌价格看起来变化不大,可是一些房源的实际成交价降了300万到400万元。”
今年以来,一线城市的学区房退烧较为显著,究其根本原因是,随着新政策的不断出台,家长们对于学区房不再趋之若鹜,投资学区房的风险也在增大。
比如上海9月份又出台了新政,要求教师要跨学校、跨学区流动,流动时间不得低于2年,其中骨干教师比例均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叠加,2022年起,所有参加上海中考的考生,也已迎来全新的录取模式,自主招生比例由40%降至15%,名额分配则从15%提高至42%,这意味着即便不是优质学区也能上好高中,家长们内卷的压力卸去了不少,对于学区房也就不再过度追捧。



目前有7个城市官宣“教师轮岗”,分别是深圳、北京、常州、南京、上海、徐州、烟台。教师轮岗可以说是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手段,后续必然会有更多的城市跟进。其影响不可小觑。教师轮岗打破了优质学区对教师资源的垄断。未来随着教师轮岗全国普及,学区房的概念会越来越淡化——教师轮岗制度下,优质师资不再固守某一个学校,这意味着购买学区房也就像拆盲盒一样。当然,如果你足够土豪,买十几或者几十套房子,教师轮岗对你的影响也不大。倘若没那个财力,也不必再费尽心思地给孩子买优质学区房了,因为即便买了,也可能上不了理想的学校。
未来在教师轮岗制度下,优质学区房的确定性会大打折扣,这意味着家长们对优质学区房的信仰也将被彻底打破。优质学区房充满变数,价格大幅跳水也就成了必然结果。所以,如果不是土豪,建议这类房子还是抓紧卖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