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布拉德》(Brad's Status 2017)剧照。
我年轻时也曾有三年半是失业的状态,但我回过头去看,失业前后长达六年的时间,是我最好的蓄能日子。我也看到过许多人的人生,很多朋友自小就是学霸,然后一路顺风顺水,到了一定的年龄职业成就非常高,直到突然面临了中年危机。这种时候才会开始有点后悔,感觉自己好像这一辈子都在忙忙碌碌,忙得没有意义。所以,这刚好是一个给你的机会,如果你感到了挫折感,你当然可以用“躺平”来自嘲,但在自嘲之后,你紧接着是真的“躺平”了,还是重新去做一些思考呢?大势之下,你当然不可能不受影响。但是要有底线思维,最差会是怎样?能不能“断舍离”一些东西从而有机会从“盲目、忙碌、茫然”的生活中抽离出来,思考一下自己的定位,要不要重新蓄能,等待属于你的风势再起。
成功就像蝴蝶,你想追却常常追不到,但当你平心静气坐下来,散发属于你独特的吸引力时,它冷不防就会飞到你身上。
《J·K·罗琳:生命中的一年》(J.K. Rowling: A Year in the Life 2007)画面。
在我研究的领域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人叫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他发明了遗传算法,但他年轻时非常喜欢东游西逛,看上去“游手好闲”,博学而看上去“不务正业”。另外,现在常有种说法叫“丈母娘经济”,比方说某个女婿特别喜欢参加“火人节”这种活动,他会跑到沙漠中花几万美元做一个装置艺术,几天之后再一把火全部烧光。如果丈母娘一看女婿干这种事就把女儿带走,我们可能就失去了一个伟大艺术家。
我们会看到现在很多人对社会的压力感到相当的无奈,不得不自嘲“我实在跟不上”。如果社会是多元包容的,可以提供给他们一定的“退下来”的空间,那他们也能有更多的、各方面的机会。当然另一方面,互联网、自媒体时代也提供给了一些人比较多元的机会。我之前看到一个访谈,访谈对象是一个“网红”,他没有其他专长,但是对18、19世纪的欧洲宫廷有非常多的了解,这可能是非常小众的领域,却让他成为一名网红,这在我年轻的时代是无法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