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星斗:纵横家奇书《鬼谷子》释义(六) 作者:胡星斗 导读: 摩意也是一种揣度人情的方法。内心的情感形诸颜色,是揣摩的主题。应用它,有技巧可寻,这个技巧必定是隐秘的。根据他的欲望,适当地揣摩、探测,他的内心情感必定会反应在外。他外部有反应了,就可采取对策。 全文约1678字,预计阅读需要4分钟。 正文: 8、 摩篇第八 【原文】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以其索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索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是谓塞窌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 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释义】摩意也是一种揣度人情的方法。内心的情感形诸颜色,是揣摩的主题。应用它,有技巧可寻,这个技巧必定是隐秘的。根据他的欲望,适当地揣摩、探测,他的内心情感必定会反应在外。他外部有反应了,就可采取对策。这个时候要略微地排斥他,这叫做消声匿迹,隐藏真情,所以他不会发觉。因此做成了事情而不留下祸患。在这里揣情摩意,在那边就会有回应。跟着有了回应,事情就没有办不成的。 古代善于摩意的人,如手操钓竿于深湖大泽,投饵藏钩,—定会有鱼儿上钩。所以说:主办的事情渐渐成功了,但人们还不知道;指挥的军队日益取胜了,但敌人还蒙在鼓里、不知道畏惧。圣人在暗中谋划,所以叫做“神乎其神”;在光天化日下成功,所以叫做“光明正大”。所谓“主办的事情渐渐成功了”,指累积了德行,老百姓安然听之,但不知道为什么会享受这些利益;累积了德行,老百姓称道不已,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所以天下人将之比若神明。所谓“指挥的军队日益取胜了”,指不通过战争、不花费财力而战胜对手,老百姓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顺从,也不感到畏惧,所以天下人将之比若神明。 【原文】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宜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故圣人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之。 故谋必欲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之。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于事誓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独行之道。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释义】揣情摩意,有的以“平”,有的以“正”,有的以“喜”,有的以“怒”,有的以“名”,有的以“行”,有的以“廉”,有的以“信”,有的以“利”,有的以“卑”。所谓“平”,即平静;所谓“正”,即正直;所谓“喜”,即喜悦;所谓“怒”,即动怒;所谓“名”,即成名;所谓“行”,即成事;所谓“廉”,即廉洁;所谓“信”,即诚信;所谓“利”,即欲求;所谓“卑”,即卑贱。所以圣人独立特行的,众人也有,然而众人不能建功立业,是由于运用策略不得当。 因此谋略最难的是周密,游说最难的是让人听从,事情最难的是志在必得,以上三者,只有圣人能做到。所以谋略一定要周密,一定要选择与自己相通的人进行游说。所以说:“做事要严密无缝隙。”事情成功一定要合乎方法,所以说:“客观规律、方法与天时相配合”。游说的人要使对方听从,一定要使言辞合乎情理,所以说:“情投意合,别人就听。”因而物以类聚,抱着木柴投向火堆,干燥的部分先然起来;往平地上倒水,低洼的地方先浸湿。同类相应,事情大概都是如此。通过揣情摩意,人的内心与外表相应,也是如此。所以说:“以同类相应的道理进行揣摩,哪有不能回应的?”根据他的欲望进行揣摩游说,对方哪有不听的?所以称之为“独立特行之道”。只要把握了微妙关键,就无所谓晚,成功了,但不应保守、停止,天长日久,可以化育天下。(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