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星斗:纵横家奇书《鬼谷子》释义(二) 作者:胡星斗 导读: 《鬼谷子》提出了钓言之术、飞钳之术(控制讲话局势的艺术)、揣摩之术、开闭之术、抵巇之术(弥合裂缝、防患未然的韬术)等策略,主张“阴道阳取”(以隐蔽的方法达到公开的目的)、用计设谋等生存技巧;其中亦有教人搞阴谋诡计、阿谀奉承等糟粕的内容,请读者鉴别。 全文约3124字,预计阅读需要7分钟。 正文: 3、内楗第三 【原文】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释义】君臣上下之间的事,有的相距遥远可很亲密,有的近在身旁却很疏远,有的来相投可不被重用,有的离去了却被追请,天天进前侍候可不被任用,相距遥远反而历历在目、日夜思念。事情都取决于人的内在意志,原本于平素的交往。或者靠道德结交,或者靠朋党推荐结交,或者靠财利结交,或者靠容颜结交。君王如果采纳这些的话,他则想进来就进来,想出去就出去,想亲近就亲近,想疏远就疏远,想投附就投附,想离去就离去,想追求就追求,想思念就思念。如像蛈母听任其子出入洞穴,出来时不留痕迹,进去时无踪无影。独自前往,独自返回,谁也不能阻止它。 【原文】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欲说者务稳度,计事者务循顺。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和其谋。详思来楗,往应时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开。 【释义】所谓“内”就是采纳说辞,所谓“揵”就是坚定计谋。想要说服他人,务必要稳健度量,策划事情,务必要循序渐进。暗中分析可否,公开阐释得失,以便影响他人的意志。进言之时应合时,以便与其谋划相合。详细地思考然后进言,以适应形势。凡是内情有不合时宜的,就不可以施行。要揣摩形势,从便利处入手,随机应变。以随机应变符合其内心,就像门童来打开门楗。凡是谈论过去的事情,要使用顺应对方的言辞,凡是谈论未来的事情要使用变通的言辞。善于随机应变的,要详细了解地理形势,然后沟通天道,化育四时,驱使鬼神,附合阴阳,牧养人民。了解他谋划的事情,就知道他的意图。事情如果有不合君主之意的,是因为对他有所不知。符合君主的意图但不能结为一心,表面亲近,而实际上疏远。如果与他人的意见不符合,圣人是不会为谋划的。因而有的人相距遥远可很亲密,是因为他有不为人知的德行,有的人近在身旁却很疏远,是因为志趣不合;有的人来相投可不被重用,是因为策略不对;有的人离去了却被追请,是因为有事相求;有的人天天进前侍候可不被任用,是因为所做不合心意;有的人相距遥远反而历历在目、日夜思念,是因为计谋相合、可以共决大事。所以说:不了解君王的脾性而莽撞行事的人会碰壁,不知道君王的情意而去游说的人会犯下大错误。只有在知道了君王的情意后,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用这种方法游说,可游刃有余。 【原文】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楗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悟,楗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释义】所以圣人立身处世,通过以上方法预先知道事物的规律,然后可控制万物。这些方法来自道德、仁义、礼乐、计谋。首先应读《诗经》、《尚书》,综合判断可取。想与君王情投意合,就要用情感之“内功”,想弃君王而去,就要在外用力。不管在内还是在外,都必须深谙谋略,善于揣测未来的事情,遇到疑难敢于决断。只要策略没有失误,就可建立功业,积累德政。应善于管理人民,使他们从事实际产业,这叫做“加强内部的团结”。如果君王昏庸无能,臣下愚昧不悟,就要拔乱反正。如果君王内心自鸣得意,而表面上又不露声色,这时就要以说辞控制他。如果君王有命召见自己,就应赶决前去受命;如果君王想斥退自已,这时生命就有危险,所以应当像圆环旋转,行为不留痕迹,然后急流勇退才为上策。 4、抵巇第四 【原文】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巇罅之谋,皆由抵巇。抵巇之隙,为道术用。 【释义】万物都有自然法则存在,万事都有矛盾的两个方面。有时近在咫尺却视而不见,有时相距遥远却十分熟悉。近在咫尺却视而不见,是因为不知道他的言辞;相距遥远却十分熟悉,是因为从过去可判断未来。所谓“巇”,就是裂缝,它由小变大。裂缝刚出现时有征兆可觅,这时可堵塞,可弥合,可平息,可使之消失,可获得成功,这叫做堵塞裂缝的道理。 当事情出现危机时,圣人能察知,并且能独自发挥作用。随机应变进行游说,对计谋运用自如,从而可认识细微的变化。象秋毫之末一样微小的东西,可以撼动泰山的基础。在实际应用方面,一些小的计谋,都是由堵塞裂缝而来的。堵塞裂缝,是基本的方法。 【原文】天下分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巇罅”。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释义】天下分崩离析,上面没有贤明的君主,公侯不讲道德,于是小人们陷害忠良,贤人不被信用,圣人逃走躲起来,贪图利益奸诈虚伪的人猖狂作乱。君臣之间相互欺瞒,社会土崩瓦解,并且相互讨伐。父子离散,骨肉反目,这叫做小裂缝变成大分裂。圣人见到这种情况时,就采取措施加以堵塞。社会如果还可以救治,则对裂缝加以弥合堵塞;社会如果已无可救药,则在堵塞过程中获得政权。或者像这样加以堵塞,或者像那样加以堵塞;或者通过堵塞裂缝使社会恢复原状,或者通过堵塞推翻旧的政权。对于五帝贤明之政,则只要对社会矛盾加以平息即可;而三王(夏禹、商汤、周武王)的成就,就在于通过堵塞裂缝而得到了天下;现在诸侯竞相征伐,不可胜数。处于这样的时代,善于堵塞才算高明。 自从天地有了合离、终始以来,就必然会出现裂痕,对此不可不详察。以开合之术考察它。能运用这个方法的人,是圣人。圣人就是天地的使者。当无法对社会进行救治时,圣人就隐居起来等待时机;当需要对社会进行救治时,圣人应为此而出谋划策。他可以与上面的人合作,也可以督察下面的人。他能因循自然,是天地的守护神。(未完待续) 胡星斗:纵横家奇书《鬼谷子》释义(二) 作者:胡星斗 导读: 《鬼谷子》提出了钓言之术、飞钳之术(控制讲话局势的艺术)、揣摩之术、开闭之术、抵巇之术(弥合裂缝、防患未然的韬术)等策略,主张“阴道阳取”(以隐蔽的方法达到公开的目的)、用计设谋等生存技巧;其中亦有教人搞阴谋诡计、阿谀奉承等糟粕的内容,请读者鉴别。 全文约3124字,预计阅读需要7分钟。 正文: 3、内楗第三 【原文】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释义】君臣上下之间的事,有的相距遥远可很亲密,有的近在身旁却很疏远,有的来相投可不被重用,有的离去了却被追请,天天进前侍候可不被任用,相距遥远反而历历在目、日夜思念。事情都取决于人的内在意志,原本于平素的交往。或者靠道德结交,或者靠朋党推荐结交,或者靠财利结交,或者靠容颜结交。君王如果采纳这些的话,他则想进来就进来,想出去就出去,想亲近就亲近,想疏远就疏远,想投附就投附,想离去就离去,想追求就追求,想思念就思念。如像蛈母听任其子出入洞穴,出来时不留痕迹,进去时无踪无影。独自前往,独自返回,谁也不能阻止它。 【原文】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欲说者务稳度,计事者务循顺。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和其谋。详思来楗,往应时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开。 【释义】所谓“内”就是采纳说辞,所谓“揵”就是坚定计谋。想要说服他人,务必要稳健度量,策划事情,务必要循序渐进。暗中分析可否,公开阐释得失,以便影响他人的意志。进言之时应合时,以便与其谋划相合。详细地思考然后进言,以适应形势。凡是内情有不合时宜的,就不可以施行。要揣摩形势,从便利处入手,随机应变。以随机应变符合其内心,就像门童来打开门楗。凡是谈论过去的事情,要使用顺应对方的言辞,凡是谈论未来的事情要使用变通的言辞。善于随机应变的,要详细了解地理形势,然后沟通天道,化育四时,驱使鬼神,附合阴阳,牧养人民。了解他谋划的事情,就知道他的意图。事情如果有不合君主之意的,是因为对他有所不知。符合君主的意图但不能结为一心,表面亲近,而实际上疏远。如果与他人的意见不符合,圣人是不会为谋划的。因而有的人相距遥远可很亲密,是因为他有不为人知的德行,有的人近在身旁却很疏远,是因为志趣不合;有的人来相投可不被重用,是因为策略不对;有的人离去了却被追请,是因为有事相求;有的人天天进前侍候可不被任用,是因为所做不合心意;有的人相距遥远反而历历在目、日夜思念,是因为计谋相合、可以共决大事。所以说:不了解君王的脾性而莽撞行事的人会碰壁,不知道君王的情意而去游说的人会犯下大错误。只有在知道了君王的情意后,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用这种方法游说,可游刃有余。 【原文】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楗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悟,楗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释义】所以圣人立身处世,通过以上方法预先知道事物的规律,然后可控制万物。这些方法来自道德、仁义、礼乐、计谋。首先应读《诗经》、《尚书》,综合判断可取。想与君王情投意合,就要用情感之“内功”,想弃君王而去,就要在外用力。不管在内还是在外,都必须深谙谋略,善于揣测未来的事情,遇到疑难敢于决断。只要策略没有失误,就可建立功业,积累德政。应善于管理人民,使他们从事实际产业,这叫做“加强内部的团结”。如果君王昏庸无能,臣下愚昧不悟,就要拔乱反正。如果君王内心自鸣得意,而表面上又不露声色,这时就要以说辞控制他。如果君王有命召见自己,就应赶决前去受命;如果君王想斥退自已,这时生命就有危险,所以应当像圆环旋转,行为不留痕迹,然后急流勇退才为上策。 4、抵巇第四 【原文】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巇罅之谋,皆由抵巇。抵巇之隙,为道术用。 【释义】万物都有自然法则存在,万事都有矛盾的两个方面。有时近在咫尺却视而不见,有时相距遥远却十分熟悉。近在咫尺却视而不见,是因为不知道他的言辞;相距遥远却十分熟悉,是因为从过去可判断未来。所谓“巇”,就是裂缝,它由小变大。裂缝刚出现时有征兆可觅,这时可堵塞,可弥合,可平息,可使之消失,可获得成功,这叫做堵塞裂缝的道理。 当事情出现危机时,圣人能察知,并且能独自发挥作用。随机应变进行游说,对计谋运用自如,从而可认识细微的变化。象秋毫之末一样微小的东西,可以撼动泰山的基础。在实际应用方面,一些小的计谋,都是由堵塞裂缝而来的。堵塞裂缝,是基本的方法。 【原文】天下分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巇罅”。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释义】天下分崩离析,上面没有贤明的君主,公侯不讲道德,于是小人们陷害忠良,贤人不被信用,圣人逃走躲起来,贪图利益奸诈虚伪的人猖狂作乱。君臣之间相互欺瞒,社会土崩瓦解,并且相互讨伐。父子离散,骨肉反目,这叫做小裂缝变成大分裂。圣人见到这种情况时,就采取措施加以堵塞。社会如果还可以救治,则对裂缝加以弥合堵塞;社会如果已无可救药,则在堵塞过程中获得政权。或者像这样加以堵塞,或者像那样加以堵塞;或者通过堵塞裂缝使社会恢复原状,或者通过堵塞推翻旧的政权。对于五帝贤明之政,则只要对社会矛盾加以平息即可;而三王(夏禹、商汤、周武王)的成就,就在于通过堵塞裂缝而得到了天下;现在诸侯竞相征伐,不可胜数。处于这样的时代,善于堵塞才算高明。 自从天地有了合离、终始以来,就必然会出现裂痕,对此不可不详察。以开合之术考察它。能运用这个方法的人,是圣人。圣人就是天地的使者。当无法对社会进行救治时,圣人就隐居起来等待时机;当需要对社会进行救治时,圣人应为此而出谋划策。他可以与上面的人合作,也可以督察下面的人。他能因循自然,是天地的守护神。(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