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星斗:司马迁——市场经济的鼻祖 作者:胡星斗 导读: 司马迁实际上认识到了经济人假说、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及价格机制、分配制度、经营之道,只可惜他的经济思想属于历史的支流,未能引起当局和社会的重视。但今天的我们不可以抹杀司马迁作为市场经济的真正鼻祖的地位。 全文约1767字,预计阅读需要4分钟。 司马迁是著名的史学家。公元前 99年,抗匈奴名将李陵兵败被俘,司马迁为之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判死刑,后改腐刑。司马迁虽倍受屈辱,但他发愤著述,终于完成“史家之绝唱”——《史记》。 司马迁堪称为市场经济的鼻祖,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对市场经济作了详细的记述和探讨。其学说超越了时代,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和研究。 求利:经济人假说 司马迁认为,经济的发展是有其内在动力的,此动力便是人们天生的求利求富的欲望。他说,“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军士“不避汤火之难”,奸人“不避法禁”,歌女“不择老少”,猎人“不避猛兽之害”,以及农工商贾从事各项活动,都是为了“求富益货”、“奔富厚”。由此,司马迁得出结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的求利思想实际上就是经济人假说,即每个人都希望以最小的成本谋求自己最大的利益。此经济人假说是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经济制度:自由放任主义 司马迁认为,整个社会的经济不需要谁去命令、召唤而会自动地运转,趋于平衡。人们“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因此应当采用自由放任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最好的办法是顺应自然,听之任之,其次是以利益加以引导),“开关梁,驰山泽之禁”,使万物“商而通之”(形成商品而流通),这样,“上则富国,下则富家”。当然,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国家也可对经济加以干预,“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与之争”(次一等的办法是教育、劝诫,再次一等的办法是强制、干预,而最为不利的是国家直接经营工商业,与民争利)。可见,司马迁形成了一整套类似于近代市场经济的思想。 财富分配:不违“物之理” 司马迁认为,社会经济可分为农、虞(林)、工、商四个领域,“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在这些领域中通过诚实劳动而致富,是正当的、合理的:“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贤者辐辏(财富不断增加),不肖者瓦解”,因此,他反对国家对财富分配进行调控,认为那是违背“物之理”的。 不过,对于那些通过非法、不正当途径致富的,则应“严削”以“齐之”。司马迁说,“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从事农业致富为上,从事工商业致富为次等,从事“弄法犯奸而富”可耻)。 司马迁的这些财富分配思想与斯密、穆勒、罗尔斯等人的观点极为相近。 价格:市场的调节机制 司马迁说,“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商品价格贱时,就会导致价格上涨,从而变贵;商品价格贵时,就会导致价格下跌,从而变贱),这样价格就可自发地对生产、供求和流通起着调节作用,不必加以干预。他对当时政府采取的平抑物价法——“平准”(抛售储备,平抑物价)、“均输”(将各地贡品就近销售)不甚苟同,认为正是“诸官各自市,相与争”,才引起了物价的“腾跃”。从上可见,司马迁认识到了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合理配置资源的关键。 经营准则:20%的利润率 司马迁考察了各行业的获利水平,“百万之家则二十万”,无论是经营“牧马二百蹄”,还是种“千亩”土地,都可获得相当于二十万钱的收入。由此,他得出结论:“不中什二,则非吾财也”(盈利不到十分之二的行业,就不是我们说的生财之业),所以,应当把20%的利润率作为投资、经营的底限。 一旦投资成功以后,应当如何守财呢?司马迁将“守财之道”概括为“以末致财,以本守之”,即致富要从工商业入手,获得财富后购买土地,从而可以保住自己的财产。 经营之道:以奇制胜 司马迁说:“富者必用奇胜”。他采用大量的事例加以说明:秦国破赵后,强迫赵国人卓氏等迁蜀,其他人都贿赂官吏,要求迁到近处,而卓氏反而请求远迁到临邛。到临邛后,他经营铁矿,成为滇蜀首富。吴楚七国叛乱时,列侯、封侯向富商借贷,因其封地战事未决,无人肯贷,只有无盐氏看准了机会,拿出千金出贷,利息是本金的十倍,等到吴楚之乱平定后,他囊括了关中地区财富的一半。 司马迁对这类“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之术推崇倍至,认为它是“智”和“勇”的结合。 至此,可以得出结论,司马迁实际上认识到了经济人假说、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及价格机制、分配制度、经营之道,只可惜他的经济思想属于历史的支流,未能引起当局和社会的重视。但今天的我们不可以抹杀司马迁作为市场经济的真正鼻祖的地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