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中国房地产经济的几个新变化:楼市冷清,豪宅火热?房租先动?

0
回复
250
查看
[复制链接]

8849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970
发表于 2022-6-18 16: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131篇原创文章:


进入2022年6月以来,中国舆论和关注环境,非常压抑,出现了很多负面色彩很浓厚的新闻和事件,引发热议的同时,也影响到了很多人的心情。
比如唐山打人事件;
比如河南村镇银行维权群体被红码事件;
再比如上海高校男生在图书馆往女生杯子投异物事件。
……等等,不一而终,完全可以说得上是群魔乱舞,异象丛生。
其实这就是大时代转折,经济社会正在进行深层次调整和升级,所必然会集中出现的伴随现象。
和孩子成长过程会抽筋,发烧一样,一些问题的出现,既是考验,也是征兆,更是关键转折点,用辩证的哲学思想来看,这就是中国国运转折,对外崛起,对内复兴的重要信号。
问题暴露出来,总比酝酿潜藏要好,越早出现,解决的成本和代价越低,
如果能够看懂以上的逻辑,那么对于当前中国发生的一切,看待和理解的眼光,就能上一个档次。
这篇文章,将回归本人的本行房地产,梳理和分享2022这一轮全国调控转向,楼市托举,政策放松以来,从一个专业的行业从业者角度观察到的,关于中国房地产经济的几个值得关注的新变化。
当然并不是局限于变化和事件的表面,而是通过这些新变化,看到中国房地产经济的一些新趋势,以及更深层次,从国家意志和顶层设计角度出发的态度和思路。
文章没有任何陈词滥调,更不会老调重弹,要聊,就聊点市面上看不到的,要谈,就要谈点有深度的。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1

第一个新变化:全国刚需市场不死不活,一线城市豪宅火爆异常?



进入2022年以来,没有任何声音可以反驳,已经热了20多年的房地产市场终于进入了平静期。
就连头部开发商也不得不承认,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黑铁时代”。
数据和对比就不多赘述了,事实上,无论从各个维度的数据表现,还是从每个人都能接触得到现实市场,都能明显而又直接的感受到楼市的低迷和房价的承压。
这个现实,不是什么自媒体和专家出来反驳喊话就能改变的。
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刚需好像都消失了,从刚开始“信心预期不足,持币观望居多”,到彻底无人问津,不再关注,真实的成交和市场热度不会骗人,就在全国上百个城市的官方出台各种救市政策,金融机构态度转变的大背景下,中国楼市真正的基本面,市场基本面的刚需市场,依然是不死不活,才是人间真实。
为什么当前的刚性需求突然从房地产市场“消失”?个人认为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非常明显:
第一,房价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
第二,预期和信心变了。
第三,疫情冲击和人口出生率双重现实暴击
最后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现实原因,那就是经济大环境的现实压力,已经下沉到楼市了。
刚需市场遇冷,并不奇怪。当然,就算是各地政府全力托举和救市,信心和预期层面的修复,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能不能行另说,就是能行,过程成本少不了。
关键是房价不涨,哪里来这么多的刚需?
但是就在刚需市场遇冷的背后,是冷热不均的市场分化:一线城市的豪宅却异常火爆。
1、复工复产的上海,豪宅市场挂牌之火,吸引了全行业人的眼球。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6月初,上海总价1亿以上的豪宅已经超过30套二手房源挂牌。
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总价1亿以上的一手豪宅共成交18套,二手豪宅共成交27套,累计成交45套。
也就是说,今年6月至今,上海总价1亿以上的豪宅挂牌量已经超过过去一年多的成交量。
2022年6月1-9日,总价3000万以上的一手豪宅成交共23套。6月不到10天里,上海总价3000万以上的豪宅,平均每天就成交3.7套。改善空间的需求,瞬间爆发了。
请注意,这些豪宅的定义,总房价,都是以“千万”为单位的。动辄上亿,司空见惯。
2、引发更多人关注的是,疫情后的豪宅表现火爆,似乎已经成为一线城市豪宅市场的共象。深圳、广州也不例外。
以广州为例:
今年1-5月广州等一线城市千万级住宅成交活跃,刮起了一阵购置千万豪宅的风潮。
据了解,广州今年1-5月千万住宅成交了1177套,直接超过了2019一整年的成交量。



图源克而瑞
3、即便楼市成交惨淡,但北京豪宅市场却表现得异常火热。
10万+单价的北京豪宅,成为北京楼市最靓的仔:
5月21日,海淀北四环新房中建壹品学府公馆线上选房,当天714套房源全部售罄,参与人数2638人。
项目指导价11.2万,有10%政府份额,实际售价10.08万,总价约1300万起,可见北京人民的购买力


2022年,从北京到上海,再到深圳,一线城市正掀起一波“豪宅热”。旺盛购买力涌入豪宅市场,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一方面,在俄乌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等系列因素的冲击下,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通胀压力显现,催生资产避险本能;
另一方面,房产和经济的关联性很强,从历史上看,核心城市的优质房产历来被人们视作“硬通货”,具有保值增值功能,同时,在经济复苏时,人口也更倾向于向大城市流动,进一步加剧大城市核心资产的供需失衡。
还有一方面,有钱人的钱无处可去,投资欲望低迷,投资市场风险和表现都在“劝退”,叠加疫情冲击以后改善群体的需求挤压。
综合以上因素,成为了一起推高豪宅市场的合力。
这很行情,中国人不分贫富,不看阶层,刻在骨子里面的置办家产,房产情结,其实从来都没有变过。
只不过,不用说太远的未来,房产的资产价值和金融游戏,已经事实上成为了财富阶层限制的游戏了。
换个角度来看,普通房产的资产膨胀时代和红利期,是真正的结束了。
变化不新,趋势为王。



深圳湾一号(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第二个新变化:房价承压明显,一线都出现分化,但是房租却提前大涨?



2022年6月,中国居住市场上,房价承压,甚至连一线城市都有分化现象,但是在租赁市场上,却出现了异常的动静:
租房市场,涨得有点让人奇怪,甚至可以说出乎意料。
上海解封之后,看到大量人群离沪,想当然就是房租要下降,即便现在是毕业季,但大家工作也不好找,两边平衡下来,房租应该不会上涨,起码不会涨太多,毕竟好多地方还号召房东减免房租呢。



但是看这个数据,5月份涨得比去年还高,浦东、闵行、宝山、奉贤、徐汇和虹口环比涨幅均在60%以上,2个月涨了9%,估计这个月大批学生离校,涨得还要多。
上海不是孤例:根据实际的行业渠道了解的真实情况,6月份以来,全国一线城市,包括新一线和省会城市的租房市场均出现了持续回暖的现象,具体特征就是个人房源租金波动较大,机构租金水平整体理性。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房地产经济动向,穿透表象,直击本质的来看,并不复杂:中国房地产经济市场化的底层逻辑开始发生变化了。

  • 房价不能炒,那就炒房租,反正房子是自己的资产,联合中介,试探市场,能成就多赚一点,不能成也没有损失。


  • 楼市不死不活,现金流吃紧,买房别说跨越阶层了,在这样下去,很多地方保值的功能都要打折扣了。
房子接不动了,现金流吃紧了,才想起有个叫房价收入比的东西。怎么办?涨房租!

  • 越来越多的房产持有群体,开始注重租金回报率了
  • 当然,毕业季需求,一年租房高峰期,坐地起价,乘机涨价,并不稀奇。
这就是个体经济和经济政策,在微观层面,人性和规则的博弈和试探。
拥有生活资料,并且具有自主定价权的群体,永远是趋向于极限压榨的,这是人性,没有必要进行道德批判,完全是屁股决定脑袋指导行动的自然反应。
接下来,就要看有形之手,来如何约束欲望和市场逐利本能了。
2022年在大城市生存发展的年轻人压力不容小觑,这不是小事。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第三个新变化:武汉“气球贷”,温州“安居贷”,释放了什么信号?



市场维度大概就这样了,割裂和分化,冷热不均,都和现实经济大环境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但是对于中国房地产经济而言,2022年6月,在金融维度的几个微妙变化,非常值得关注。
比较典型的,就是武汉的气球贷,还有温州的安居贷。
名称可谓一个新鲜,但是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从金融和经济学的角度上来,类似于“沃尔克时刻”:牺牲短期利益,换取长期目标的实现。
不管是什么气球贷,还是安居贷,本质上就是四个字:先息后本。【先甜后苦】
以气球贷为例,目前很多银行的气球贷主要针对抵押贷。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一个客户去银行办理100万抵押贷款。
采用气球贷这种还款方式,一般是为了减轻月供而特意将贷款期限延长。
比如贷款100万10年时间,如果大家的月供能力比较小,只能承担6000以内的月供,那就可以按照30年的期限进行定价。
这时候银行给的利率可能比较低,比如只有4.45%,按照30年等额本息还款,每个月的月供大约是5037.19元,这个月供相当于减少了一半,可以大大减轻借款人的还款负担。
但是采用这种气球贷还款方式,在10年到期之后,你必须把剩余的本金还回来,按照前面我们的计算结果来看,30年等额本息10年之后剩余的本金大约是80万左右。
再加上前10年每个月月供5037.19元,实际上累计支付的本息总共是140万左右,这个利息要比正常贷款利息多出13万左右。
安居贷,一个意思:根据温州住建官方公众号,6月13日,温州市住建局与华夏银行温州分行发布“政银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协议落实多项金融纾困政策,特别是创新推出住房消费金融服务产品。
特别注意的是,温州市创新发布“安居贷”,灵活调整按揭还款方式,借款人前三年可选择只还利息。申请“安居贷”的居民可选择“先息后本”或“少量本金加利息”等灵活还款方式,灵活还款方式最长可达3年,第四年开始分期还本付息。
银行的逻辑非常简单粗暴,容易理解:就是将预期拉长,三年后,经济该复苏了吧,收入该稳定了吧,到时候还款就不成问题了,该出手就出手了。
还不起,或者供不起,办理抵押的房子在银行的资产表上面可是属于银行的!
曾经那个歌是怎么唱的?“我用青春赌明天”?
至于前期轻松几年过完了,能不能继续潇洒走下去,风险全部压在了买房人的头上?
金融机构吸血的本质,从来没有变过啊……当然,这些披着各种新外套的贷款,出来的时间不久,至于能走多久,是否触碰到了国家金融风险管控的红线,还有待跟进观察。
金融机构很明显急了,没有房地产这个信用放大器和货币水龙头,生意都不会做了?
个中滋味,各位朋友还请细品,慢品。当然,最明显的信号,还是房地产经济和中国金融的高度密切的关联关系,以及互相依赖共生的本质。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迷雾尚未散去之前,几个从楼市参与者角度出发的良心观点分享。



进入6月以来,很多东西都在加速,很多变化都在出现。
有些变化是必然的,是规律使然,因果逻辑清晰,无非就是到了集中的爆发点。
而有的变化是偶然的,是在复杂的人性和利益博弈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乱象,或者说是特殊情况。
当然,这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难以分辨,完全就是雾里看花才正常。
但是这样的迷雾和变化丛生的情况,不是常态,也不可能持续,无形之手的力量,在中国永远不可能放到台面上和有形之手去扳手腕。这才是常识。
所以,看懂有形之手的态度和底线,才是关键。
文章最后,分享几点个人的思考和观点:
1、房住不炒的主旋律大方向不会变,特别是民生关联的刚需市场,没有任何的想象力和套利空间可言,不到一定的财富位置,连投资房产都是错的。这不是残酷,这是现实。
2、刚需和改善群体,面对当下的楼市政策和金融支持,是最友好的入市时机,当然,买的目的是自己住的才算,但凡有一点价格涨跌的担忧,就不要藏着那颗想炒房套利的心了,都是成年人,坦诚一点。如非必要,不要伸手,就这么现实,如果必要,挑挑拣拣,好好杀价,只买现房,这是良心话。
3、从国家到监管,这几年,一直定调:防止发生次生金融风险,这是底线。
所以,一切将风险往市场和参与者头上转移的金融杠杆,都不建议去尝试,连看都不要看。
什么是真正的好政策?永远不是为利而出,而是为民而出。
要么降房价,要么加收入,要么降利率,要么减成本,公道自在人心,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中国的金融机构,恐怕要反思和进步了。
立场明确:拿风险转移,延期焦虑的手段去实现加杠杆,增加负债表的行为,从来都是人间债务悲剧的祸根。
让没有能力的人背负无法承担的债务,这不是风控不到位,很多时候,都是处于自身利益驱动下的主动行为,美国的次贷危机是怎么来的?


以上,就是对近期楼市和房地产经济一些新变化,新动向的观察,梳理,分析还有观点的内容,和各位朋友做一个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