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地产调控路上有两个关键词,相信房地产行业人士及买房人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这两个关键词是“房住不炒”及防止楼市“大起大落”。
当楼市过热之时,各项调控出台,严打炒房,各项资金不得违规流入房地产。
当楼市降温之时,以一城一策为基础的“救楼市”举措纷纷出台。比如前期一些限购、限售、限贷等一步一步地放开,住房公积金、首付比例也开始调整用于支持合理的住房需求,买房补贴及契税减免也出来了。其作用,都是为了扭转买房人的预期,再次坚定买房人的信心。
一句话,通过精准的调控,不让楼市过热过冷,更不让房价大涨大跌。
特别是防止大跌更为重要。因为,房地产占GDP的比重高,产业链长,对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消费影响较大。而楼市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买涨不买跌。
对于买房人来说,近期可能看到的是售楼部的冷清、新房及二手房成交量的下降以及日渐频繁出现的工抵房。而作为专业人士看到的两组数据对楼市可能存在“大落”的担忧。
第一组数据,土地出让。今年一季度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不足1.2万亿元(仅1.1958万亿元),与去年1.6467万亿元相比,下降27.4%,减少了约4509亿。根据国家统计局及财政部门公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土地出让收入占到地方财政收入33088亿元的36%,占到全国税收52452亿元的22.79%。
高达27.4%的土地出让降幅显然也会让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对于今年的收支平衡来说,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第二组数据,三月份的房价变化。今年3月份,全国新建商品住宅平均价格是9671元/平方米。与2021年1月和2月小高峰11228元/平方米相比,每平方米下降了1557元,降幅14%。这一价格,创出2020年4月以来的新低,
尽管房价整体上出现了下跌,但是在城市之间的分化还是比较明显的。正如我们多次强调的,一线城市表现出强者恒强的局面。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同期涨幅分别是6.22%、4.67%、4.67%和4.48%。出台楼市“救市”政策较早的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分别下跌4.23%、3.09%、1.48%。至于三线及以下城市,房价仍以跌为主。
很显然,不能让楼市继续按现有的幅度下落。
所以,从稳预期的角度,从金融的角度,从救房企的角度,都有了新的要求。楼市“急救专家”开始陆续登场。
经济日报接连提出“着力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发挥稳楼市在稳大盘中作用”。
银保监会提出支持改善和刚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有效满足新市民创业就业、购房安居、教育培训、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金融需求。
央行降息降准,开展跨周期、逆周期货币调节,实施精准施策,支持商品房合理自住需求。
对于几家面临困境的房企来说,房地产“急救专家”5家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陆续来到了身边。
今年1月下旬,金融管理部门召集5家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开会,研究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参与风险房地产企业的资产处置、项目并购及相关金融中介服务。
5家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是中国信达、中国东方、中国华融、中国长城及中国银河5家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先后以更广泛和多元化的方式参与出险房企的“救治”和重组。
39.9元买不了什么,
却可以避免花300万买房后后悔,
别人上过得当,那些买房的坑你不必去踩。点击下图进入查看。
比如,中国信达与恒大、融创之间的合作。今年1月23日,中国信达(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森林获任为中国恒大集团非执行董事;2月以现金收购融创中国北京泛海国际项目1号地块及上海董家渡两个重磅级项目。
中国东方、中国长城先后发行约100亿元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专门用于对重点房地产企业优质项目的风险化解及处置等工作。
所以,有了地方松绑限购及增加补贴来刺激需求,有了央行降息、降准保障了买房资金,有了被称之为“急救专家”的5大资产管理公司来介入涉险房企重整,楼市环比出现增长,“红五月”还是值得期待。 |
|